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中国历史故事主要内容概括 > 鸿门宴的故事(第1页)

鸿门宴的故事(第1页)

项羽昼夜兼程,最终抵达咸阳城外的鸿门(今陕西西安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与驻扎在灞上的刘邦形成对峙之势。此时,刘邦麾下一员中级将领秘密来到项羽处告密,声称刘邦有僭越称王之心,且未下令处决秦王子婴。项羽闻讯勃然大怒,誓言定要擒获刘邦。范增也在一旁煽风点火,使得项羽怒火更炽,决定次日即兴师讨伐刘邦的军队。

这消息迅在楚军内部传开,其中有一人尤为焦虑,他便是项羽的叔父项伯。项伯与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私交甚笃,曾受过张良的救命之恩,得知项羽欲攻打刘邦的消息后,出于对张良安全的担忧,项伯于夜晚悄悄策马前往刘邦营地,意欲劝张良尽快逃离。然而张良以保护刘邦为由拒绝独自逃生,他思索片刻后,决定带领项伯去见刘邦。刘邦在听取张良讲述事情原委后,面色煞白,连声向项伯表白并无称王之意,所做之事纯属遭人误导,致项羽产生误会。刘邦深知若战事爆,自己难以抵挡项羽的强大实力,不如先借助项伯之力寻求化解之道。于是,刘邦对项伯以兄长之礼相待,还与其结成儿女亲家,并言语间充满了对项伯的尊重和对项羽的赞誉。项伯见状,感其诚意,承诺会回去劝阻项羽出兵,并要求刘邦明日必须亲自来鸿门拜见项羽。

翌日清晨,刘邦率亲随及少量士兵来到鸿门,将士兵留在营外,仅携亲随步入军营。项羽尚未动攻击,见到刘邦颇为惊讶,却又不便作,遂邀众人进入营帐,并安排侍从呈上酒食。刘邦在席间态度谦逊地向项羽解释攻占咸阳的初衷,表明自己是为了后续大军清扫道路,并非有篡夺王位之心,请求项羽勿听信小人谗言。这番话语令项羽心中略感愧疚,认为自己对刘邦误解颇深,加之项伯在旁为刘邦说情,项羽愈觉得对不住刘邦,原本杀刘邦的念头逐渐消减。然而范增始终在一旁示意项羽应铭记初衷,多次做出暗示,但项羽并未采纳。范增焦急万分,趁机外出找到项羽的堂弟项庄,策划让项庄借敬酒舞剑之名行刺刘邦。项庄应允后进入营帐,举杯向刘邦敬酒后,提出要为沛公舞剑助兴,项羽欣然同意。项庄舞剑渐近刘邦,项伯看破其真实意图,立即拔剑加入舞剑行列,每次项庄企图刺杀刘邦时,项伯均用自己的身体巧妙地遮挡过去。

刘邦目睹席间气氛剑拔弩张,内心虽惶恐不安,但在表面上仍保持着泰然自若,只是小心谨慎不再多饮。张良看出项庄每剑直指刘邦,预感形势危急,找机会出帐告知在外等候的樊哙。樊哙闻讯,立刻闯入营帐,面对项羽怒目而视。项羽本欲作,幸得张良及时解释,称樊哙仅为刘邦的车夫。项羽解除了戒备,并赐予樊哙一杯酒和一只烤猪肘。樊哙毫不介意地席地而坐,以剑割肉入口,饱餐后,樊哙擦嘴起身,先是感谢项羽的款待,接着指责项羽背弃道义,无视刘邦的善意,反对其存疑;楚怀王早有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如今沛公若真有称王之心,怎会舍弃满城财宝,率军撤至灞上,静候各路诸侯到来?若项王因猜忌而为难沛公,那岂不是重蹈秦朝暴政覆辙?

项羽听罢樊哙之言,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樊哙落座不久,刘邦借如厕之机溜出营帐,张良和樊哙紧随其后,张良提议刘邦借此机会返回灞上,他则留下与项羽周旋。刘邦此行带来两件礼物,尚未献出,便将礼物留给了张良,请其代为赠送给项羽和范增,而后刘邦在樊哙及随从的护卫下,疾驰返回自己的军营。

待刘邦离灞上已远,张良才缓缓返回营帐,项羽见刘邦未归,颇为惊异,询问缘由。张良解释刘邦因酒醉怕在项王面前失仪,所以提前离去,并提到刘邦此前准备了两份礼物,一对白璧献给项王,一对玉斗献给亚父范增。

范增接过张良的话语,怒不可遏地拔剑斩向玉斗,玉斗瞬间碎裂一地。目睹项羽的一时心软,范增暗自叹息:将来刘邦必将成为项羽的最大劲敌,恐怕会对项羽赶尽杀绝。

刘邦凭借自身的从容应对以及他人的鼎力相助,成功从项羽的生死威胁中脱身,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未来铲除项羽、逐鹿中原的决心。此后,项羽虽然占据了咸阳,但他并未像刘邦那样安抚民众,反而处决了秦王子婴以及大部分王室成员、文武百官,并纵容楚军掠夺宫中的奇珍异宝和美女。项羽更是下令焚烧秦宫,大火连续数日不熄。随后,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将参与反秦战役的各路将领分封为诸侯王,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共封诸侯王十八位,每位诸侯王都有各自的领地。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成为诸侯王中的领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