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中国历史故事主要内容概括 > 刘邦约法3章(第1页)

刘邦约法3章(第1页)

巨鹿之战中,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秦将章邯在战败后意识到秦朝朝廷不会饶恕自己,于是带领着二十万秦军向项羽投降。项羽接受了章邯的投降,册封他为雍王,但由于对章邯的戒备之心,这二十万秦军交由项梁生前的好友司马欣进行监管。

章邯投降的音讯震动了秦宫,丞相赵高敏锐地感知到秦朝气数将尽,但贪婪的野心驱使他仍幻想着登上皇位。面对诸侯联军即将兵临城下的危机,秦二世胡亥对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开始动摇。赵高瞅准时机,联手其弟和女婿,调动护卫军以搜捕盗贼为名,大肆屠杀宫中无辜之人,最终逼迫秦二世胡亥自缢。赵高窃取玉玺,妄图称帝,然而文武百官均不买账,使其陷入尴尬境地。无可奈何之下,赵高将玉玺转交给子婴,后者不甘受赵高摆布,设计除掉了赵高。

公元前2o6年十月,刘邦率先率军占领了咸阳。秦王子婴驾着素车白马,恭敬地在路边等候,亲手将代表国家权力的国玺呈递给刘邦,表达诚挚的归顺意愿。刘邦展现其仁德胸怀,命令部下妥善看管秦王子婴,而非残忍杀害。踏入秦宫后,刘邦一度被奢华的宫殿装饰和众多美女所吸引,但在部下的规劝下,他克制住了过度享受的欲望。

刘邦决定将军队撤离咸阳,驻扎在灞上,随后召集当地的士绅百姓举行会议。会议上,他安抚了恐慌的百姓,宣告残暴的秦朝已经结束,不会再有人遭受秦朝严酷法律的摧残。他强调诸侯国军队与秦军截然不同,并提出了三条基本要求:杀人偿命、伤人须受惩罚、盗窃行为依据轻重予以处罚。百姓们听闻后欢欣鼓舞,纷纷带上自家的肉类和酒品来犒赏刘邦的军队,刘邦谦逊地拒绝了这份心意,承诺绝不侵犯百姓一分一毫。历经秦朝地狱般的统治后,百姓对这位仁爱的统帅充满了深厚的情感,许多人甚至强烈呼吁刘邦称帝。

项羽得知刘邦已入驻咸阳后,勃然大怒,急匆匆地率军前往咸阳,同时忧虑起那二十万投降的秦军是否会趁机反戈。为了摸清秦军动态,项羽安排一些较低级别的楚军将领和士兵潜入秦军中搜集情报。虽然章邯已经投降并得到了封赏,但秦军士兵并未得到任何实质补偿,反而遭到楚军的侮辱和冷遇。司马欣虽然了解这一点,但并不擅长调解,只能私下安慰秦军士兵。秦军士兵对项羽心怀不满,内部弥漫着紧张、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很快被混入秦军的楚军士兵反馈给了项羽。项羽出于对潜在威胁的恐惧,决定彻底消灭这二十万秦军。庞大的秦军人数意味着巨额的军粮开支,加之他们心存异志,对项羽而言无疑是极大的隐患。项羽先设法将司马欣引离秦军营地,随后英布趁夜动偷袭,秦军士兵在混乱中相互践踏,死伤惨重。幸存的秦军士兵和战死者都被楚军一股脑填入了一个巨大的坑穴。这一事件极大地损害了项羽及其楚军的形象,再加上后来项羽率军闯入咸阳进行烧杀抢掠,使得百姓对其深恶痛绝,这注定了他未来的败局。

相比之下,刘邦入驻咸阳后采取了安抚民心的政策,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支持。项羽则表现出冲动鲁莽的一面,缺乏治理国家所需的稳重和智慧。如此鲜明对比之下,天下究竟归属何人,答案似乎已昭然若揭。刘邦的仁政举措和长远眼光,与项羽的短视与暴力形成了鲜明对照,决定了最终谁能承载江山社稷的命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