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拯救大明崇祯的 > 第32章 南京南京(第1页)

第32章 南京南京(第1页)

32南京南京

因此5月25日抵达南京皇宫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里的人全部赶走,换上他的嫡系。为此又有几千宫女得以逃出生天去嫁人。毕竟皇宫内就一个男人,竞争太惨烈,关键朱由检还不太好色,非常知道节制。她们几乎没什么机会,才两岁的太子,她们也等不到太子长大成人,估计十几年后她们也已经人老珠黄被其他后起之秀取代了。

看过明王朝的南京地图的都知道,这个做了明王朝半个世纪都的南京城是非常牛逼的。

历史上洪秀全就靠着朱元璋的这个城池硬是让清军碰的头破血流。即使后世,南京也有多处古城墙存在,坚固无比。

朱由检印象中,南京是一个葫芦形状的城池。因为东部有玄武湖,西部有莫愁湖限制,更不提高达险拔的紫金山山脉耸在东南面,限制了他的展。也因为这一地利被军事家朱元璋利用了起来。

千万不要小看古代军事家政治家的本领。至少朱由检现自己只要吃透了朱元璋在14世纪建立着了,高喊着”高筑墙,缓称王“的朱元璋是如何东战盐枭张士诚,西挑兵痞陈友谅的。

就能大致了解,这个城池的意义。

1368年,大明朝建立了,定都南京,随着全国统一,不太大的南京城限制了展。然后,朱元璋居然又向外扩张了12o里地,扩建外郭城。

想想占地12o里的南京城。朱由检不是高兴,而是头疼,唐朝修了八十里的长安城,结果由于太大,兵力不足根本守不了。结果唐朝还没灭亡,就被攻破了六次。

这就说明,都不是越大越好的

所以,朱由检对于南京京城城池以外的外城,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可没有几十万大军死守南京的觉悟,如果有这么多军队,还收个屁,打过去就好了。

正是如此,庞大的外城城墙,他基本没派人驻军,直接交给了顺天府的府尹。

包括军方在内防守南京也是按照京城的标准来。

和燕京一样,或者说燕京就是朱元璋儿子朱棣仿照南京复制的军事要塞。

实际上也分为京城,这里朱元璋看了,人满为患,不愧是南方第一城。商业极度达。秦淮河更是络绎不绝,赫赫有名的”秦淮八艳“更是为他增添了无数桃花。

说道秦淮八艳你就得说柳如是,说了柳如是,你就很难避开,那个怕水凉的大才子钱谦益,不过这小子在天启元年的舞弊案闹大太大,阉党,东林党都看不上他。

现在在干嘛,他被凉国太子朱由崧拉走了。去帮他鼓吹去了。估计暂时没时间祸害柳如是这位大美人。

恩,好像说早了,现在的柳如是才刚过1o岁年纪,虽说青楼女子情况特殊,但显然暂时还说早了。但自认也会有其他她的”前辈“们继续引领风骚。

怎么一来到明朝的南京城就想到秦淮河列,只能说名气太大了。

不过朱由检来的时候,南京虽然还是繁华,可是原来的奢侈之风却在持续不断的严打,和整风下。萧条了不少。

这是必然。有钱的官员也不敢大手大脚,就怕被锦衣卫,东厂盯上。更可怕的是,又户部统筹的税务局这个部门全国建立后。

简直就是噩梦。如果东厂锦衣卫还能搪塞,税务局可不管”贪官也要交税"。就好像美国税务局能逼着毒枭和黑手党乖乖交税一样。税务局也不管你的钱的来路,哪个是刑部的事情。

他们只管收税。非法所得被查出来了也要收税。收税以后就合法了,这个不归税务局管。那已经是刑部的工作了。

刑部管不好,那就让锦衣卫和东厂管。

还有一个就是大量贪官污吏被流放海外,消费人群爆减啊。幸好皇帝带着大臣搬到了南京,有了这个“利好‘。估计还能撑一撑。

朱由检不关心这个,这个是内阁相要关心的。

他关心的还是南京皇宫安全不安全。

为了规避人口密集区,或者拆迁太麻烦。南京皇宫位于南京东南部。靠近雨花台一带。地势自然比较高。

不过已经不需要他的平整了。朱元璋朱棣已经干好了。明朝的皇宫和三国武关,东晋南朝啊,都不在一个位置,属于典型重建的。原来位置在正中心,但早已经被拆的七零八落,被无数富人权贵刮分。所以在东南部重建比较科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