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二重铜花门剧透 > 第28页(第1页)

第28页(第1页)

那个时候,他一面要管着家里的事,一面还要看着李南,又想继续读书,一根蜡烛三头烧,怎么可能撑得住?张宪薇翻来覆去,最后蒙眬睡去,睡着前还想,李南五岁后其实可以先送到书院去开蒙,李单成亲她也可以让人送新娘去州府,让他们在当地成亲。这样,李单就可以一直考下去了。……这个孩子还是想考的。。昨天徐先生又布置下了一篇功课,让他们就&lso;衣食足而后知荣辱&rso;写一篇文章,三天后交出来。曹子学熬夜写好了,今天就来看李单的。可是差距太明显了。就算他再怎么自负,也不得不承认还是李单写得好。李单写的是百姓能穿暖,能吃饱饭之后,才会兴百工,读书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研究学问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报效国家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朝廷有了更多的能人志士,皇帝就能有更多的能人可用,政治清明,天灾人祸越来越少,百姓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循环往复,一切就越变越好。而曹子学写的是像是曹家这样读书的人家,才能明白礼节,这些礼节可以从他们的穿著和吃的饭上看出来。相反,不读书,没有官做的百姓就没有这样的认识,他们就没有礼节,当然也不可能认识到书中所教化的何为荣,何为辱。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曹老爷,在以前他写文章和对对子时,总是习惯说一说曹老爷和曹太太。曹老爷在他口中是个完人,曹太太在他口中是个观音菩萨一样的慈悲人,连家里的下人都这样想,那些下人都这么说。他详细的写了曹老爷一年四季穿什么衣服,戴什么佩饰,说了曹老爷在见什么样的客人时会有什么样的装扮。这就代表了面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礼节。家里的吃食,每一顿,每一季都有不同的变化,自家人还是待客,是曹老爷和曹太太一起吃,还是他们几个小辈一起吃都不一样,轮到过年过节,家中有祭祀就更不一样了。这也是礼。而这些,外面的下等人当然是不会的。他又举了另一个例子做为参照。就是他在路边看到的乞丐。那些乞丐蓬头垢面,衣不蔽体,捡食垃圾,露宿山野。这些就是不知礼,他们没有读书,所以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是不对的。这便他文章里的一荣和一辱。曹子学在写完后,感觉自己写得相当不错。他更想知道李单怎么写的,可是在看过李单的文章后,他只恨不得把自己的文章撕掉!李单看着他的脸色越来越坏,书童躲在角落,生怕这个大少爷发火,他们这是住在别人家,可不像住在李家那么自在,要是这位大少爷发火,说不定他们少爷的前程就坏了。&ldo;五爷,请用茶。&rdo;李单把茶递到他手上,顺便把他的文章从他的手里抽出来。曹子学怒气冲冲的一口气喝了半盏茶,放下茶杯走了。等他走后,书童过来担心的问:&ldo;大爷,这不会有事吧?&rdo;李单摇摇头,拿着被曹子学捏皱的纸回到书桌前,决定把文章再抄一遍。至于曹子学,他倒是不担心。这个男孩只是一时受不了挫折,却不是一个会背地里报复的小人。这位曹少爷只会回去后更加发奋,这也正是曹老爷请他来的第二个原因。&ldo;没事,&rdo;他说,&ldo;你去厨房端饭吧,再请灶上留一个火,晚上我可能会需要一份宵夜。&rdo;书童从柜子里拿了几十个钱,说:&ldo;不如我去外面买一些点心回来,咱们住在别人家,还是别麻烦他们了。&rdo;李单一怔,点头说:&ldo;还是你想的周到,这里到底不是自己家。去吧,宵夜我吃点心就行。&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