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月待圆时番外三剧情解析 > 第86页(第1页)

第86页(第1页)

繁杏本就喜欢石桂腿快不多口,又知道她是个有情义的人,倒愿意提一提她,等把文竹花样儿送上去,替她捎带上一句,叶氏点点头:&ldo;手倒是巧的,既能干,就留下用罢。&rdo;金陵到了桃叶渡,下船换车换马,小丫头们便抱着自个儿的包裹步行跟着,石桂跟良姜几个还能露了头脸,茶梅玉兰俱都戴着帏帽儿遮了脸,不叫别个看了去,几个没满十岁的小丫头,便不必遮盖,一个个排着队跟在车轿后步行。石桂跟着秋娘赶集的时候,也曾看过戏班子下乡来串戏,有一个开阔些的三面亭就算是个小戏台了,搭上两块布出将入相,两边一拉起来,里头唱的就是才子佳人。乡下娱乐并不少,村子里就有跳傩的,可这样唱戏文说故事的却少,甚个小姐丫头书生,当时看着也有起哄,管你演得再情深,底下也有骂不要脸面。村里头的汉子还说荤话,要是也能戴上软巾,必得去花园子里头会一会小姐,尝尝那样滋味。这样的戏文里头少不了传帕递巾的丫头,还有书生看了丫环再猜度小姐的,这会儿知道可笑。不说叶氏跟前有多少人围着,宋家两个姑娘也是一样,叶氏还是已婚妇人,没出阁的,搁下船板用小轿抬了出来,身边侍候的丫头一个个俱从头罩到裙脚,半点也没叫人看了去。石桂抱了包裹跟着大队走在中间,四人抬的轿子倒比两条腿的人走的快些,先还能看看街景,跟着就小跑起来,饶是这样,石桂还是见一景一惊,她再不知道市集之中会这样繁华。过桥上街,大道上来来往往的人车马轿,正是黄昏时分,渡口下来进得城门,往里走上百来步,便见着挤挤挨挨的人,担着担子卖什么的都有,她正看着,良姜扯她一把:&ldo;赶紧跟着。&rdo;书肆勾栏茶楼戏院,酒铺绸庄南北货行成衣铺子,光是眼睛扫过去,只觉得五色鲜妍,看都看不过来,两个两个排成双,还有婆子呼喝叫人,匆匆一瞥便转进小道。越走越是安静,队里也无人说话,偶有人开口的,也都是压低着声儿,石桂还在想着那街那人,仿佛卷中景色跃然眼前,而今她也是卷中人了,只觉大开眼界。良姜进出过几回,些时便充当向导,替石桂解说:&ldo;那条巷子进去,住的六部尚书,就叫尚书巷,再往前那是织造署的地方,咱们老太爷得看重,圣人特意赐下的宅子。&rdo;巷子有宽有窄,门前俱都等着人,一路上还点着灯,窄巷子外头停了轿子,良姜说得头头是道:&ldo;那是上朝的时候用的,老大人们坐轿,年轻的就骑马。&rdo;石桂眼睛耳朵都用不过来,她自兰溪到甜水便觉得城镇繁荣了,坐了这些时候的船,看渡口上的人跟货,也知道越近金陵越是富贵,进了城中才知不可比拟。宋老太太跟叶氏走了正门,甘氏的轿子绕了一圈打后头进去,两边的下人也就此分开来,石桂心里知道分别,打角门进了府,进了叶氏的院子,抱着包裹不知往哪儿去。春燕繁杏跟崔嬷嬷几个来来回回的安排东西吩咐事体,石桂便先往良姜屋里头去,茶梅也不能给她安排屋子,叶氏这头早已经住满了。一个个包裹送进来,一间间屋子送进去,石桂的活就是打杂的,谁都能使唤动她,抱着包袄才往迎春房里送呢,一个婆子叫住了她:&ldo;你是哪个房头里的,怎么跑这儿来了。&rdo;石桂新来乍到,换了个地方不似原来在别苑里头,似叶氏院里这样的好差事,哪一个不巴结着,她才进门,就叫守门的婆子问了几轮,良姜不敢接口,茶梅手脚不停,还是石桂自个儿回了一句:&ldo;我是老太太--安排到太太这儿的。&rdo;这句说着也没错处,石桂是属狗的,老太太说要添个属狗的丫头进来,她这是运气好进了叶氏的院子,也不算是虚言。几个婆子一听,把她上上下下打量一回,见她面上不露怯色,便问她原来是跟了谁的,石桂面上带笑:&ldo;原是跟着干娘在厨房的。&rdo;一提厨房,无人不知郑娘子,她年年送上来的花酱果酱腌笋子,叶氏哪能都吃尽了,尝一个鲜头,余下的就叫这些人分了,郑婆子的女儿女婿倒是想着法儿替她疏通了,可她又不是得脸的,叶氏不欲伸这个手,别个看没油水好捞,自不替她出这个头。这会儿又有人问,她笑眯眯回上一声,那婆子才要说话,叫木瓜拉住了:&ldo;这是石桂,才来的,姑姑别问了。&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