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娇妾(穿书) > 第91页(第1页)

第91页(第1页)

信里的字歪歪扭扭的,是他此前从未见过的难看。可偏生有好几次,他思索着战术走了神、或者琢磨战局琢磨累了,就会不由自主地把它拿过来,十分顺手地抽出信纸读下去。过了一会儿后再一阵愕然,纳闷自己为什么在读它。席临川沉了片刻,又一次把那信封拿了起来。他从容不迫地打开它、平心静气地读下去,那字里行间最分明的感觉仍是&ldo;没话找话&rdo;,却让他有了些不一样的思绪。他很清楚,上一世的红衣,写信从来不会是这个样子。字迹不会这么丑,&ldo;没话找话&rdo;的痕迹也不会这么明显。她能很好地把没话找话的味道遮掩过去,就算是家常琐事也可以说得文采斐然,绝不是这样的干巴巴的叙述而已。她们明明是全然不同的,从性格到为人处事,再到这些小细节……他深吸了一口气,开始禁不住地掂量起来:既然明知完全不同,自己是否还有必要那样抗拒方才的&ldo;预言&rdo;?只是因为长相和名字还一样?对了……那两半石头落地时是朝着什么方向来着,也没注意……秋日的第一缕凉风习习而至,长阳城中的许多树木的绿叶泛了黄,晨间夜里的寒意也明显更盛了。萧瑟的秋意在此时体现得分外明显,红衣却并未被这气氛挑起甚悲伤的情绪,反倒前所未有的日日愉悦。可以开始计划出府后能做什么了,或者并不是切合实际的&ldo;计划&rdo;,而是先天马行空地脑补一番。五年后如何、十年后又在做什么,是会一个人潇潇洒洒地过下去,还是会遇到个有缘人开始另一种生活?和从前的生活一样,今后的日子同样是充满&ldo;未知&rdo;的。但这两种&ldo;未知&rdo;却是截然不同的,先前满是绝望,以后多少有些希望。自那事后,唐昭媛不再召她入宫了,她便乐得花更多的时间去敦义坊陪一陪那些孩子‐‐日后要自己为生活打拼,不一定还有闲暇去见他们。随着将士们回城的时日临近,城中茶余饭后的话题自然而然地统一起来,男女老少都在议论着这场战争的事,好像这离长阳很远的事情他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总有说不完的话。眉飞色舞地说着将领们如何应用,传得神乎其神……倒也无伤大雅。城门在眼前打开的那一刹那,席临川和郑启都不约而同地觉得,自己差点被震聋了。每个人都用尽力气地欢呼着,却是听不清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句话。好在这一路走过去都无甚要交待的事情,若不然,怕是连传令都难。直至一行人进了皇城的城门,呼喊声渐渐远了,耳朵才逐渐放松下来。郑启回望一眼城门外的百姓,哑然失笑:&ldo;百姓不负众将啊!&rdo;席临川听言,一手驭着马,另一手则揉着耳朵:&ldo;下回再战,舅舅您差我回城传捷报如何?&rdo;&ldo;嗯?&rdo;郑启一愣,&ldo;为何?&rdo;&ldo;先一步回城,避开这&lso;百姓不负&rso;的事。&rdo;席临川拇指点了点身后过来的方向,&ldo;再来几回,耳朵早晚废了。&rdo;众人一场哄笑,驭马继续前行。到宫门口下了马,步入宫门。宫中一片沉肃,两旁的守卫见下礼去,整齐划一。宣室殿前很快有传召声想起,宦官的声音细而悠长地响彻在宫室之间。&ldo;传,大司马大将军郑启觐见‐‐&rdo;&ldo;传,骠骑将军席临川觐见‐‐&rdo;二人便先一步进了殿去,旁的将领自有宫人领着先去别处稍作歇息。席临川随着郑启一并上了长阶,跨过殿前门槛行至殿中,因甲胄在身,只得抱拳一揖:&ldo;参见陛下。&rdo;皇帝原也未坐着,听音便转过身来,朗声笑道:&ldo;来得倒快,坐。&rdo;本就不是生人了,郑启没作推辞,席临川也就不客气地落了座,此后禀了一番战时情况、共议了议对赫契的策略,而后便下了赏赐的旨意。大将军郑启赐邑六千户,骠骑将军席临川赐邑五千户。二人接旨谢恩后,郑启无甚旁事,先行告了退,皇帝却着意留了席临川。宫人俱被屏退,殿中比方才安寂多了。席临川不知还有合适,静等皇帝发话,皇帝思了一思,却走到他面前,在他身边的席上随意坐了,出言便道:&ldo;你府里有个舞姬,叫红衣。&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