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我让全家成卷王 粉仙 > 第89章 水稻丰收(第1页)

第89章 水稻丰收(第1页)

乔连山走时对村长与王大川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一定要盯紧这三块田,一旦有什么变化,及时上报,包括王青曼后期对这几块田使用的手段。

二人惶恐应下,村长更是担心有人会搞破坏,每天都要巡视一遍。

时间飞快,褪去春衫,天气逐渐也热了起来,这个时代因为保存技术的原因,导致天一热,游商带走的豆干都没办法像之前一样保存的时间久一点,工坊的单子逐渐少了许多。

陈细枝与王大川这几日因为订单量少的原因,在家中都少有笑容。

“爷,奶,不管做什么生意都要一个淡季,旺季之分,你们不要因为订单少,就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豆干的生意少了,我们还可以做血豆腐,做蜡豆腐,这些东西保存时间长,也不用担心运输时候会弄坏,就是少挣一点也没事,咱们又不是只有工坊的活计,水稻已经抽穗开花,我准备给水稻赶花了,家里要有人帮我,我一个人办不成的。”

“什么赶花?”王大川郁闷的心情好几分,就听王青曼口中说着他听不懂的话。

“动物有雌雄之分,我猜植物是不是也有雌雄之分,我们吃的水稻,是不是也是植物的后代?我观察过,水稻开花的时候,风一吹,会把高一点的水稻上的花粉吹到矮一点的水稻上,蜜蜂在花穗上停留的时候也会把花粉带到别的水稻上。”

“所以我想着咱们搞个绳子,两个人牵着从花穗上划过,将高一点的水稻上的花粉尽可能的多弄一些在矮一点的水稻上,是不是也可增增加产量?”

陈细枝一拍大腿,“对啊,我们怎么没想到啊!动物要娶妻生子,难道这些粮食就不用娶亲生子了!”

“哎呀,奶奶的宝贝孙女,真聪明,明天奶奶就跟你爷爷找绳子按照你说的做,咱们家其他几亩田也一样搞。”

王大川没有异议,晚一点吃完饭以后,去找了村长,将王青曼的话一说,村长一家也觉得很有道理,便说明天也要去帮忙。

陈细枝明明是想着早上一早就去,但王青曼说早上露水重,花粉可能会粘在绳子上,要中午太阳最热的时候去。

到了中午,王大川与被陈细枝叫来使唤的王成,两人各自拿着绳子的一端,开始按照王青曼的说法赶花。

村长站在看了一会,问了王青曼赶花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后,就去通知村里的人,不过只是通知,至于大家要不要做,他就管不着,该传达的话都已经传达到位,以后要是收成不如别人,也怪不到他头上。

至于按照王青曼说的那些去做,会不会影响收成的担心,村长是一点都没有,他种了几十年的地,水稻长的好不好,他还能不清楚吗?

村里很多人家,现在对王大川一家都有种莫名的信任,王大川家做啥,他们也跟着做,那些不愿意照着做的,背后说尽了风凉话。

可直到水稻逐渐成熟,这些人看着别人家的地里的稻穗又大又饱满,都急的不得了,纷纷找村长拿主意,村长可不理会这些人。

他现在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王青曼那三亩实验田上,马上就可以收成了,容不得任何差池。

随着日子一天天推进,终于到了水稻可以收成的时候,村长担心乔连山不信任他们收成以后的数据,直接请了乔连安派人过来,现场盯着打谷子,现场称。

乔连山也记挂这件事,亲自过来一趟。

这天,王成几个都没有做开店,全部参加抢收。

不过之前收水稻都是连着根的位置割下来,可王青曼却要求他们留了差不多六寸的稻桩,上面还留着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叶子。

乔连山不解,问王青曼“不把稻桩全部割了,留着做甚?”

“以前调皮,偷偷在后山种过水稻,当时没有全部割掉,我就是把上面掐掉了,后来再去哪个地方玩,我就现,上面长了新芽,后面也长了稻子。”开局一张嘴,剩下全靠编。

“王青曼,这话可做不得儿戏啊!”乔连山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要是被砍掉的稻子还能收成第二次,那以前大家浪费了多少啊!

“大人,关于粮食,我从不说谎。”没挨过饿的人,永远不会爱惜粮食,她挨过很多次饿,所以将粮食看的很重。

“为什么你以前不说出来?”

“我也是去年才现,我现的时候,大家都已经收完了,那时候已经晚了。”

王大川在一旁,都替王青曼捏了一把汗,割点的稻桩还能再长,这话这死孩子也敢说,但随着王青曼胸有成竹的说完以后,他那颗提着的心的满满落了回去。

与乔连山一般,看着眼前按照王青曼要求留着的稻桩,若是王青曼的话是真的……乔连山立即叫住村长,“今年村中所有人必须按照王青曼的要求留稻桩,违者三十大板!”

不管王青曼说的是真是假,他都要试一试,万一是真的,这有多少人可以吃饱啊!

村长应是,迅安排下去,大家一听是县令安排的,面上都不敢有任何怨言。

人多,三亩地很快就收完,旁边还收了一亩别人家的地,好做对比。

将谷子打出来以后,直接由官差去称,一个负责称,一个负责记录,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注视着二人,待所有谷子称完,负责记录的官差将记录的本子递给乔连山。

乔连山接过来,算了好几遍,都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数字,这三亩地,一亩地竟然收成四百余斤,比旁边的地足足多出来两百余斤啊!

两百斤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以往一亩地天公作美时才能收两百斤,要是遇点灾害,能有个一百斤左右,都是万幸!

“一亩地,四百斤!”乔连山念了出来,这个数据是他的人盯着称的,绝对不存在任何作假的嫌疑。

“四百斤!!”

“天啊!!”

“太好了,哈哈,还好我家有跟着王大川一家一起种地,今年可以过个肥年了!”

大家收成的不止是水稻,鸭子也养的很肥,工坊里面的豆渣很多人都拿回去喂猪,喂家禽,今年养猪的人家,猪都比以往肥了很多。

还有鱼,前段时间,王家放水捕鱼的时候,村里不少人都吃到了王大川送来的鱼,随便用油煎一下,那鱼的味道都鲜美的很,后面全部都被周老板包圆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