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明朝盗墓贼 > 第17节(第1页)

第17节(第1页)

余下的半只,俞仁也不客气,与曹安分着吃掉了。

等三人吃过了烧鸡,便有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走来敲他们的舱门。说是蒋员外请俞相公去吃酒。

俞仁一点也不意外。他早就猜到,这位蒋员外必然会此机会,拉近与自己的关系。俞仁客气的向那名传话的年轻人说了一声,“请稍等。我马上就来。”

说完,俞仁找了块毛巾,把方才因为吃烧鸡而弄的满手油给擦干净了。这才随着那名年轻人一同来到蒋员外的船舱。

蒋员外所住的船舱明显比俞仁他们住的那间大上不少。

船舱里一张小矮桌上摆了一桌酒席。虽然是在船上,但是酒菜倒也丰盛。

蒋员外见俞仁走进来,忙迎上来,将他让到上宾的位子。俞仁稍稍谦让了几下,见这儿并没有其他的客人,也就不客气的坐下了。说是位子,其实也就是在舱底铺上一张羊皮垫。因为船舱不高,一般人连站起来都会碰头,所以最方便的方式便是席地而坐。

那名方才带路的年轻人给两人斟满酒,蒋员外举杯示意。两人喝了一杯。接着,蒋员外又给俞仁劝菜。

看着蒋员外殷勤备至的招呼着自己,俞仁并不拒绝。蒋员外明显的有些拘谨,话也非常的少。这倒让俞仁产生了一种错觉,就好像他是主人,这位蒋员外才是客人一样。

三杯酒下了肚,蒋员外稍稍的放开了些,脸上的笑容也不似方才那样的僵硬了。

“蒋员外是哪里人啊?”这话本来应该是蒋员外问俞仁的,但是这蒋员外因为太拘谨了,一直不肯多话。俞仁为了缓和气氛,只好反客为主。

“噢!在下福州本地人,在杭州、福州两地开着几家铺子,主要经营成身。也做些棉布的生意。有时候还跟人贬些棉布到东洋。”蒋员像是背简历似的答道。

“这样说来,蒋员外应该算是个大商人了。”俞仁随口道。

“不敢不敢,小本买卖、小本买卖。”蒋员外听到俞仁的这句话后,脸上居然变了色。

俞仁不知这蒋员外为什么会突然变色,但是看这老头子的模样,似乎对自己非常害怕。这神态,跟前些天俞仁在船上遇到的,那个槐梧的海盗头目钟六,看到那支小令旗时的表情如出一辙。

俞仁并不想吓唬面前的这个老头。他必竟刚刚给自己解了围,不论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在心里,俞仁还是感念着他这份情的。

于是,俞仁轻轻举起杯子,与蒋员外碰了一下。“今天的事,真要多谢蒋员外仗义援手啊!要是没有蒋员外的话,我那朋友还真要被他们赶下船了。”

“不敢当,不敢当。小老儿也不喜欢那些势利的小人。不过是做了件举手之劳的小事,小相公不必放在心上。”蒋员外听俞仁讲到今天自己出手替他们解围的事,这才神情稍稍放松了些。

见蒋员外稍稍恢复了些常态,俞仁这才从怀里将方才的那面小旗掏出来,放在桌上。“蒋员外走遍天下,见多识广,想来必然知道我这小旗的来历喽?”

那蒋员外一见俞仁把那面小旗掏出来,赶紧从座上站起来,避到一旁,大概是过于慌张,俞仁清楚的听到老头子的脑袋碰到舱顶,发出的“砰”的一声闷响。但是蒋老头却全然未觉,就好像刚才撞的根本不是自己的头,他只是哈着腰,那样的站着。老头的神态紧张到了极点,“不敢!小人只是有幸偶然见过一次。实在不知什么来历。”

俞仁心中一声冷笑,心道,你要是不知道来历,你会如此的害怕吗?看来,这面旗一定来历不凡。否则它又怎么会让那海盗头目钟六,和这个大商人蒋员外如此的害怕。

俞仁虽然心中的好奇更强了,可是见这蒋员外死活不肯说出这小旗的来历,他也不好相逼。

既然问不出什么个所以然来,又见蒋员外始终小心谨慎的样子。俞仁便觉得没有口味,他这人向来喜欢自由自在。于是,随便的吃了几口,俞仁便找了个借口回去了。

此后的几天里,蒋员外依旧每天都请俞仁去吃酒。接触的次数多了,蒋员外对俞仁也便不再像起初那样的害怕了。不过,对于俞仁提到的关于这面小旗的来历,蒋员外依然是守口如瓶。

第三十六章船上光阴

船上的时间过的很慢。好在有蒋员外的帮忙,解决了俞仁他们在船上的吃住问题。由于无处可去,这船上除蒋员外俞仁也不认识什么人,他便躲在船舱里跟曹安和曹文诏这两个小子吹牛,有时也练练武。

曹文诏与曹安的伸手都比俞仁强的多,俞仁在这两人的指点下,倒也算学会了三招两式的。不过,正如曹文诏所分析的,俞仁唯一的长项便在于力量大,短处在于武技太差。

两人结合俞仁的长处和不足,认为他要是万一与人对阵,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以最直接最快的招术进行攻击,至于防守,如果被逼防守,那就不行了。因为攻击是主动,你有选择权。可是防守却是被动,你没有选择性。这对于武技的要求便又高了许多。

俞仁也深知自己的不足,所以,他在船上的这些天,只选了十招最直接有效的进攻招术学习,并且花了大量的功夫,把这十招练熟。

此外,俞仁借着船上的这段安静的时光,把曹安背着的那一书篓的书好好的整理了一下。这些都是他的前世留下来的。俞仁原本以为,自己的这位前身,既然是位秀才,那么出来游学,书篓里装的应该是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可是,打开书篓俞仁才发现,这一篓子的书,除去一本《左氏春秋》,其他的全是些杂书。其中还有几本是他所熟悉的如《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另外,还有一本剑谱。这本剑谱没有名字,只是在首页上写有说明,乃是他的那位声名显赫的叔祖俞大猷早年在一间寺庙里,遇到的一位异人送给他的。他自从练成此书上的剑法,剑术大长,这才有了剑术当世第一的美誉。

看这本书的样子,应该是转录的副本。

俞仁并不吝啬,将这本剑谱拿出来,与曹安、曹文诏两人一起研究。可是,他们两人都是野路子惯了的人,对于剑谱上的一招一式,并不感兴趣。而俞仁则是完全看不懂。结果,这本书便就这样的被丢到了一边。不过,虽然看不懂,俞仁还是把书单独拿了出来揣在了怀时。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这些书里,只有它是唯一一本有钱也买不到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