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小李探花网名 > 第34页(第1页)

第34页(第1页)

林如海写完了奏折,招呼李衍过去。李衍也不推辞,过去扫看这份奏折,却在奏折的落笔处怔了好一会儿。落笔处盖着一印,不是林如海的私印,而是兰台寺大夫的印章。林如海虽为巡盐御史,却也兼着兰台寺大夫之职位,兰台寺在朝是主管纠察、弹劾官吏的御史府,所以兰台寺大夫也是职掌纠察弹劾的御史大夫。这些御使大夫品级不高,但是连宰辅也不敢轻易小看。一是他们难缠,二是不畏强权,甚至有唯恐天下不乱的架势,追求那青史留名。三是,他们消息灵通。在这个职位上,不是清正之人,就是深受皇宠之人。朝廷政治清明,兰台寺的奏折是直达御案,想让人忽视都不行。林如海这份奏折,根本是将甘省牵扯的官员全部弹劾了,李衍的父亲李守中也在里面。这份奏折一旦上达天听,也就是说,这事情又闹大了一步。李衍沉吟了一会儿,欢喜的拜道:&ldo;谢林姑父大恩,李衍永远铭记。&rdo;林如海心中一叹,真是聪明又敏锐的小子。这些人,牵扯了无数派系,被他这么一参奏,都逃不过。圣上仁慈,这最后的结果,只要不是大罪,必然会高高抬起,轻轻落下。相对应的,李廉也不至于丢了官。李衍心中欢喜的同时,又学到了一招。救人,并不一定要求情,反着抓住人不放,往往能够达到最大的效果。&ldo;林姑父,皇上会不会对您……&rdo;李衍又担心起林如海来。林如海笑道:&ldo;身处重位都是如履薄冰,与朝中各派系的关系好了就容易失去圣心,反之不好,甚至结了小怨,皇上会更加放心。衍哥儿不必担忧,事情注定闹不大,也不是什么大怨,无碍。&rdo;李衍缓缓点头,面上虽然听从,但是他的思绪就不免飘到了未来。林如海因为身处重位,为了让皇上放心,便和朝堂各派系结怨,以致于死后林黛玉真的陷入无亲无故、无依无靠的尴尬之境。也许,那时候的林如海也没想到会是那样一个结局。林如海这样做没错,正如他所说,他结得只是小怨,待他卸任这重位回到京城,自然可以与同僚们修复关系。可是,他早逝了,一切都没来得及。李衍不知道该如何劝,因为现在林如海一家极其安好,若他危言耸听,只怕都会闹了个不是。金陵遇袭虽然林如海出手,李衍也需要去甘省探望父亲。事情一旦被闹大,李衍知道父亲会多受几日牢狱之灾。天一亮,李衍就带着林如海给的帖子准备继续上甘省。李小山被李衍提前打发到甘省,所以,李衍这一次是一个人北上。林如海欲派人送李衍,却被李衍阻止,好在有直接从姑苏到甘省的船,林如海派人送李衍上船也同意了下来。还是旅船,不过船上房间却不是大通间。李衍自然不会开口向林如海要银子,这是读书人的通病。林如海和贾敏也不知道李衍身上没多少银子,可是因为自身是长辈的缘故,所以让下人定了船舱,买了船票。姑苏林家是老牌贵族,他们下人奉了命令定下船舱,自然是极好的环境。桌子,船、甚至还有书架,一切就像一间小型书房。以李衍的心境,无论如何也是看不进书的,哪怕事情已经有了曙光。于是,每天李衍都会出船舱在舱前的横栏上眺望前方的水路。路途遥远,山水相间,是一种独特的意趣。这日就到了金陵,金陵六朝古都,亦是本朝太祖起兵之地,其中贵族、骚客更是甚多。船会在金陵停半日,李衍便准备下去买些干粮,毕竟从金陵到甘省还有三日距离,而这些天船上的用度开销已经让李衍吃亏了。李衍两世都从未在银钱方面吃过苦,这一次,算是栽了。买了三天的饽饽馒头,李衍将其细心包好。正欲会码头,却发现前面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李衍从来不是好热闹之人,所以他见到人潮向这边涌过来,却只是往一旁躲去。人潮流动很快,李衍还未找到空旷地儿,就被无数人拥挤在一起。李衍个子小,又带着三天的食物,这推推攘攘,李衍可算又吃了苦头。一只手紧紧提着食物,见人流越多,敲打嘈杂的声音更是震响。李衍另一只手用力向人群推去,并高声大喊:&ldo;让让……&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