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民国海外建国笔趣阁 > 第11章 君主立宪(第1页)

第11章 君主立宪(第1页)

第11章君主立宪

这个叫晳子的中年人看了看袁定克,笑着道:“宫保,我觉得咱们的时机到了,借着这个机会,一起称帝吧。

老子和儿子同时成为帝王,也算是一段佳话。”

杨晳子。

这位可是号称帝王之术最后传人,民国奇才——杨晳子。

1916年6月6日,做了八十三天皇帝,众叛亲离的袁大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在最后一刻,他用尽力气大叫三声“是他误了我!是他误了我!是他误了我!”

随后气绝身亡。

这个“是他误了我”到底在说谁,没有人知道。

也许是杨晳子,也许是袁定克,也许是他的十三太保。

总之哪怕是到了临死时,袁大头依然不甘心。

袁大头死后,门外一个面目清秀的书生跌跌撞撞地冲出袁府大门去,身后则是袁大头孩子们的一片痛骂之声。

痛骂的就是这个逃出去的书生。

而袁大头的卫士更是咬牙切齿地说:“还有谁,就是该千刀万剐的杨晳子。不是他煽动老帅称帝,我们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袁大头这个民国最大的枭雄,一辈子斗败了无数的敌人,又怎么会被别人所误呢?

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叫做杨晳子的书生。

只能说,文化人的威力大于其他人啊。

普通人哪怕让你骂人,也只是老三样,不会多出第四样。

但是文化人,杀人诛心啊。

1892年,18岁的杨晳子考中秀才,一年后又考取顺天府乡试举人。

1895年,杨晳子去北平期间认识后来大名鼎鼎,推动民国历史的几位风云人物——梁启c、袁大头、徐世c等等,建立了一个自己的人际网络。

21岁时,他以举人的身份拜在衡阳第一大儒王闿运门下(大画家齐白石也是王闿运的弟子)。

王闿运饱读诗书,但却并非是传统的儒生。他性格独特,一生醉心于所谓的帝王之术。

什么是帝王之术呢?

其实就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权力斗争手段。

而杨晳子一下子迷了帝王之术。

他在等待机会,寻觅一个人,实现他的抱负。

其实从那时候起,这家伙已经在观察着谁能成事了。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之人,很快他找到了合适人选,就是袁大头。

因为他在袁大头的眼眸中看到了野心二字。

能在那个年代成为佼佼者的存在,眼光自然异于常人。

郎有情妾有意,二人自然勾搭到一起去了。

有了杨晳子的加入,袁大头称帝的梦想更近一步。

之前只有袁定克鼓吹,不过袁定克那点手腕可不行,和杨晳子天壤之别,没有可比性。

这也是有了杨晳子接下来的一番操作,袁大头勉为其难的登了那个王座。

1915年4月,杨晳子表了《君宪救国论》一文,宣称“共和不适用于神州,只有君主专制才能让神州强盛”。

这篇文章句句说到了袁大头心窝里,甚至称赞说的都是“至理名言”。

看到袁大头这么高兴,杨晳子知道接下来他在袁大头心中的地位再次拔高。

等袁大头称帝后,他会不会捞个宰相当当呢?

这也更加让他尽心尽力的帮助袁大头称帝了。

几个月后,杨晳子组建了筹安会,自任理事长,主张君主立宪,为袁大头称帝鼓吹。

为了制造舆论,这家伙一手策划了所谓“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人力车夫请愿团”等等滑稽的组织。

这林林总总的演出成了神州近代史的著名闹剧,而杨晳子就是闹剧的总导演。

不得不说,这家伙是个人才,连“妓女请愿团”都弄出来了!

是个风流才子啊!

见搞得如此热闹,袁大头不但授予了这家伙“二等嘉禾勋章”,还亲笔题写了“旷代逸才”的匾额送给杨晳子。

现在有多风光,以后就有多狼狈,这话一点没错。

作为袁大头称帝最大的帮凶,杨晳子也成了万夫所指的人物,舆论称他是“袁大头的文化走狗”,连他老家的乡亲们也骂他无耻,好友纷纷宣布跟他断交。

两个多月后,袁大头在惊怒交加之下病死。临死前,袁大头对撺掇他称帝的杨晳子极为不满,于是出现了“是他误了我”这句名言。

实际到底是不是在说杨晳子,没有人清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