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偷走他的心番外小孩 > 第52页(第1页)

第52页(第1页)

昨晚把话说得那么僵,他还以为她再也不会给他好脸色了。没想到两只馒头一杯豆浆就能打动她,也真是……他看她不该叫路知意,该叫路知足。吃过早餐,陈声继续开车。半小时后,车停在基地门口。他开窗,探出头跟门卫打招呼:&ldo;李大爷,早上好。&rdo;头发花白的老大爷在窗口里头笑呵呵问他:&ldo;哟,又来找你姑姑?&rdo;他点头。老大爷又问:&ldo;陈老爷子身体怎么样?听说前儿刚过了七十大寿,精神还好吧?&rdo;寒暄几句,毫不迟疑地开门放行。车缓缓往里开,路知意的视线停在大门口挂着的白色标志牌上,空气动力研究院。陈声轻车熟路开进去,显然对这异常熟悉。下了车,他带她往大楼里走,上了三楼,又东弯西拐,最终停在某扇门前。门是密码锁,他很快解锁,推门让她进去。屋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模型,四周挂着无数图片,图下是密密麻麻的介绍。路知意走了几步,触目所及令她难以置信,脚下一顿,再也迈不动步子。陈声就在她身侧,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那张图上画着中世纪的猎人,手举弹弓,瞄准停在枝头的飞鸟。他说:&ldo;空气动力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对鸟类或者弹丸在飞行时的受力和力的作用方式的种种猜测。&rdo;往前一步,第二张图。&ldo;十七世纪后期,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第一个估算出物体在空气中运动的阻力。&rdo;第三张图,众人所熟悉的牛顿肖像。&ldo;一七二六年,牛顿应用力学原理和演绎方法得出‐‐&rdo;陈声说到一半,路知意毫不迟疑接了下去:&ldo;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正比于物体运动速度的平方和物体的特征面积以及空气的密度。&rdo;陈声笑了,&ldo;牛顿的发现,意义在于……&rdo;他停在那,等她说下去。路知意凝视着那副图,轻而易举说出答案:&ldo;它标志着空气动力学经典理论的开始。&rdo;偌大的室内陈列着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前因后果、细枝末节。陈声总是说话说半句,把剩下半句留给路知意。&ldo;二十世纪,航空事业蓬勃发展,对空气动力学起到的作用是‐‐&rdo;&ldo;促进了空气动力学从流体力学中发展出来,形成力学的一个新分支。&rdo;&ldo;1894年,英国的兰彻斯特首先提出‐‐&rdo;&ldo;无限翼展机翼或翼型产生升力的环量理论,和有限翼展机翼产生升力的涡旋理论。&rdo;&ldo;然而他的想法在当时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rdo;路知意张了张嘴,答不出来。陈声目不斜视,盯着墙上的图,说出答案:&ldo;直到1910年之前,库塔和茹科夫斯基分别独立地提出了翼型的环量和升力理论,并给出升力理论的数学形式,建立了二维机翼理论。&rdo;……她知道的,他循循善诱,引导她有序地重温一遍。她不知道的,他指着模型,简短利落地向她说明。窗外云雾渐散,日光冲破厚重的云层,投入室内,倾泻一地。屋子里有陈旧的味道,光影里清晰可见飞舞的灰尘。路知意着迷地看着图片上的历史,又凝视着玻璃柜台中的模型,最后侧头去看身边的人。他还是那么懒懒散散的样子,双手插在大衣口袋里,额头前面有一缕头发翘了起来。他说:&ldo;与其死记硬背,不如在历史里亲自走一遍。&rdo;侧头,似笑非笑对上她的视线,&ldo;怎么,爱上我了?干嘛用这么含情脉脉的眼神望着我?&rdo;路知意啼笑皆非。&ldo;只是觉得,你也并不是完全不靠谱。&rdo;他切了一声,&ldo;知道我年年期末考第几名吗?&rdo;&ldo;第几?&rdo;&ldo;第一。&rdo;&ldo;……&rdo;他眼睛一眯,&ldo;你不信?&rdo;路知意笑了,真心实意地说:&ldo;我信。&rdo;能把课内课外的知识融会贯通,讲得头头是道,她信。陈声的情绪变化是真快,上一秒是不悦,这一秒就笑开了花,一脸得意地问她:&ldo;年级第一特意给你补课,传授经验,你自己说,你该怎么表示表示?&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