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重生明朝崇祯17年 > 第31章 有先见之明的(第1页)

第31章 有先见之明的(第1页)

这也是周延儒想出来的办法,借钱买东西,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目前看来,也只有如此了,不过之前的预付,却是要花出去的,幸亏前期投资不大,所以,就让王洽拿出自己的钱来。”

三百万,根本不够用,明朝越是收买人心,收买人心,收买人心,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诸位卿,我一开始提出的清剿之策,有些仓促,但清剿之策,却是实打实的。不知道列位卿家的意思是?”

“陛下,这件事情,还是慢慢来吧。”钱谦益第一个提出了异议,可看到陛下皱起了眉头。

他赶紧又道:“可是,可是,我还是希望,能让洪承畴继续用他,这人心狠手辣,有一代名将的风范。

先下圣旨,予以训诫,并处俸禄一年。

然后下诏书,将李乘风提升到陕西的左丞相,这样不仅能安抚民心,还能给李乘风一个下马威。

朝廷虽有招揽之意,但也有必要除掉他们,陛下意下如何?”

“你怎么看,温体仁?”要采用这种方法,先要经过钱谦益的同意才行,毕竟是他提出来的建议。

“臣附议!”文武百官齐声道。

“嗯,”朱由检稍微放松了一下,说话的时候,声音也放轻了许多。“诸位卿怎么看?”

“陛下,密令可以,可是六部尚书……”

“呵呵,周大人放心,钱某愿意为您做主。”

“我同意。”

“刘卿家和孙卿家,这两个家族,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种事情,每个人都要站出来,不然就会闹得不可开交,朱由检也知道洪承畴的能力,所以他仔细想想,把他留在身边,也是很有意义的。

“我,我同意。”刘鸿训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同意了。

“我在考虑,如果我们从陕西出,从京营出,或许可以省下一笔钱。”

你看,现在的政府,就算是负责军中事务的人,也要绞尽脑汁的想办法从他这里拿到钱,他这个德高望重的官员,却是如此的凄惨。

“跟我说说孙卿家的情况。”

“启禀陛下,京三营往年都没有拖欠粮草,打起仗来应该是十拿九稳的。

但是,长期存在的空饷和冒领现象,也到了必须加以整治的时刻。

打着京三营从陕西去剿灭那些土匪的旗号,一方面可以为杨先生与洪承畴提供些许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趁势肃清一些陈腐之气,这是一箭双雕之计。”

“好,我看孙卿家也是在附议钱先生的计策,这就去写一份诏书吧。

还有,赐杨鹤一封书信,让他明白,我是多么的相信他,多么的看重他,绝不能让他有任何的闪失。”

“我现在就去写一份旨意。”

在圣旨下达之后,洪承畴的一份折子也送了过来,其中的内容,与北京方面的内容大同小异。

虽然我族中还有一些恩许银,但这笔钱还是要留着以后用的,还是明抚暗剿的好。

至于假传圣旨,让他去领军。

朱由检看着手中的奏章,叹了口气,能在这种情况下拿出这样的奏章,果然是一代文官。

“五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并称为“三营”,一直以来都是负责守护京城,充当皇帝的近卫军。

当年成雄率领三大营讨伐蒙古,三大营屡战屡胜,在汉人中声望大涨。

不过,经过了二百多年的展,这些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必须要彻底清除。

在得到了不军饷,只白战的命令之后,出乎意料的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或许是统帅也好,士兵也罢,都知道这一点。

全世界的军队都在关注着他们,他们必须要有一场精彩的战斗。

而且,陛下也是走投无路,才会想起他们来的。

故而,三个营的士兵迅集结,六万人的军队迅集结。

华夏那边也不跟他们客套,立刻下达了命令,让他们立刻动身。

在他们离开之后,朱由检便在孙承宗的举荐下,让李邦华担任了三大军部的右都督,负责三大军部的整顿工作。

光是这六万大军,就足以说明,其他的,都是些乌合之众。

懿安公主的弟弟张庆臻,如今已经是三大统领之一。

一位朝臣,一位皇室成员,再有一位大臣,再有一位军师,再有一位军师,想要收拾他并不困难。

从一开始,李邦华就明确的告诉所有人,他要做的,就是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所谓的“恶人”,就是张庆臻,而其他的九卿,甚至连皇帝朱由检都不能出面,以免节外生枝。

而且这一战,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结束的,最少也要六万大军在前方厮杀!

你要是敢在他们的后院放火,他们的营地肯定会被夷为平地!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李邦华的魄力和才华,朱由检对他的评价很高,甚至还将他的评价,汇报到了内阁中,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认可。

这并不是完全赞同,而是还没有达到目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