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中国历史故事的作者 > 合纵抗秦的苏秦(第1页)

合纵抗秦的苏秦(第1页)

苏秦,一位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字季子,出生于东周洛邑的一个贫寒之家,但他自幼怀抱鸿鹄之志,矢志不渝。据传他曾与另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张仪一同投师鬼谷子门下,研习纵横捭阖之术。学成之后,满怀雄心壮志的苏秦将目光投向了强国秦国,期望在那里实现抱负。他携带微薄的盘缠奔赴秦国,多次试图向秦王阐述并实施自己的治国理念,遗憾的是并未得到秦王的认可与器重。随着盘缠耗尽,衣物破败不堪,苏秦不得不黯然离秦返归故里。

归乡途中,苏秦落魄至极,衣衫褴褛,足蹬草鞋,饥饿疲惫,面容憔悴黝黑。回到家中,不仅未能受到妻儿的热情迎接,甚至连嫂子都不愿为其准备饭菜,父母亦因其境遇尴尬而冷淡相对。这些现实的冷酷打击深深地刺痛了苏秦的心,激了他内心深处强烈的斗志。自此,他立下宏愿,决意付出加倍的努力,证明自身的价值。于是,苏秦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常常读书至深夜,为防困倦,他采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极端方法——将自己的头系在房梁上,手中握着锥子,每当困意袭来,头颅低垂时,就会被拉扯头皮惊醒,困顿至极时,便用锥子刺痛大腿以保持清醒。经过整整一年如此苛刻的自我磨砺,苏秦终于洞悉了纵横捭阖的精髓所在。

当时,战国群雄割据,主要有齐、秦、楚、燕、赵、韩、魏七大势力较强的大国,其中尤以秦国最为强大且频繁侵犯邻国。正当苏秦准备推行旨在抗衡秦国的“合纵”策略时,秦国与赵国爆了冲突。鉴于燕国与赵国接壤,苏秦敏锐地意识到燕国的安全与赵国息息相关,遂主动赴燕国拜谒燕王,向燕王阐明:“现今秦国若要攻打燕国,尚需长途跋涉数千里;一旦赵国沦陷,秦国对燕国的攻击将易如反掌,两国犹如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因此,大王与赵王结盟共抗秦国,实则是保全自身。”燕王听取了他的建议,欣然同意出兵协助赵国,共同对抗秦国的威胁。

接下来,苏秦马不停蹄地来到赵国,面见赵王。他睿智地指出,即使是一些偏远小国的土地,累积起来也远秦国五倍之多,以此推算,倘若六大国联手,其力量将会是秦国的十倍以上,合力伐秦,秦国必败无疑。苏秦进一步提出了详细的联合作战方案:六国的军队可在洹水之上结成同盟,楚、齐、魏三国分别派遣精锐部队直面强秦,韩国负责后勤补给,燕国则在常山以北设防,阻挡秦军北上。万一秦军攻打韩魏,楚国则切断秦军后援,齐国迅驰援,赵国和燕国坚守各自防线,这样一来,秦军必将遭受围攻而溃败。苏秦的分析丝丝入扣,逻辑严谨,令赵王赞叹不已,为此,赵王慷慨赏赐他黄金万两、白璧百双及大量的精美丝绸,并委托他继续游说余下的国家加入合纵联盟。

在劝说齐王采纳合纵策略时,齐王对于与燕国结盟持有疑虑。苏秦洞察其心理,机智应对,指出燕国虽然国力较弱,但它始终依托于齐国,齐国之所以能在诸侯间拥有号召力,燕国的支持不可或缺,燕国并无背叛齐国之心。这一番话彻底打消了齐王的顾虑,使其欣然加入了抗秦联盟。

公元前334年,苏秦正式开启了游说六国的征程,他极力倡导并推行合纵策略。仅仅一年之内,苏秦凭借其凡的口才与深远的战略眼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的精心谋划和积极运作下,六国诸侯齐聚赵国洹水,举行庄严的歃血为盟仪式,誓言共同抵御秦国的侵略。此时,苏秦因其卓越贡献而被六国诸侯同时任命为相国,一时之间,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当苏秦荣耀归来,满载而归的消息传到家乡时,家人态度骤变,父母急忙清扫房屋,甚至派人远至数十里之外迎接他,妻子见到今非昔比的他,羞愧得不敢抬头直视,而嫂子更是惶恐万分,跪地向他道歉。面对此情此景,苏秦心中五味杂陈,既感慨世态炎凉,又为自己不懈努力终获成功的经历感到自豪。

然而,苏秦促成的六国合纵联盟并非铁板一块,各国有各自的私心和利益考虑,相互牵制之下,联盟内部难以形成稳固的合作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仪运用连横策略逐步分化瓦解了苏秦苦心经营的合纵体系,六国联盟最终走向破裂。尽管如此,苏秦以一人之力,凭借出众的口才和智慧,在战国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事迹至今仍被世人所称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