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中国历史故事的作者 > 五张羊皮赎回的贤臣(第1页)

五张羊皮赎回的贤臣(第1页)

百里奚,源于姬姓,是周朝开国始祖古公亶父次子虞仲的后代,以其居住地百里乡而得名“百里奚”。尽管他流淌着高贵的血脉,但传至百里奚这一代,家族已经衰落,身处楚国严格的宗法制下,尽管他满腹经纶,才智出众,但由于家庭贫困,始终未能进入仕途。

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深明大义,深知丈夫才华横溢却不得施展,她鼓励百里奚离开楚国,遍游列国以求遇明主赏识。临行之际,家中贫困,杜氏忍痛宰杀了家中唯一的母鸡,为丈夫践行。

百里奚踏上漫漫求职路,历访宋、齐等多个国家,但由于贫穷无援,始终未能获得官职,钱财也渐渐耗尽。在齐国流浪时,百里奚甚至沦落到沿街乞讨的地步,但他始终坚持不懈追求自己的政治抱负。在齐国郅地乞讨时,他偶遇了蹇叔,蹇叔被他的谈吐气质所吸引,收留了他,并与他结为莫逆之交。当百里奚意图在齐国君主门下任职时,蹇叔及时阻止了他,避免了后来齐国内乱导致的杀身之祸。后来,百里奚又凭借卓越的养牛技艺在周地引起周王子的关注,准备授予官职,但蹇叔再次劝止了他,使他躲过了可能的灾难,这让百里奚深感蹇叔的智慧群。

百里奚后来在虞国担任大夫一职,深知虞公并非明智的君主,但迫于生计,他还是选择了留在虞公身边。虞公贪图晋国贿赂的宝马美玉,答应借道给晋国攻打邻国虢国。百里奚极力劝阻,警告虞公此举将引火烧身,但虞公不予采纳,百里奚只得保持沉默。尽管虞国另一位大臣宫之奇继续劝谏,虞公仍一意孤行,最终导致晋国灭虢后反过来攻打虞国,百里奚与虞公均成为晋国的俘虏。

晋献公听闻百里奚的才智,有意重用他,但百里奚拒不接受。彼时,秦穆公为实现称霸中原的宏图,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遂将女儿穆姬许配给秦穆公。百里奚不愿为晋效力,因此被当作穆姬的陪嫁奴隶送往秦国。但在前往秦国途中,他设法逃离,回到了楚国。

在楚国边境,百里奚被捕,误以为他是奸细。他声称自己是在虞国替富豪人家养牛,因虞国覆灭而逃难至此。当时的百里奚已是六七十岁的老者,楚国士兵见他并无奸细之嫌,便留下他养牛。百里奚饲养牛羊的技能出色,很快名声在外,甚至连楚成王都知道他善于养牛,于是请他来为自己养牛。

秦穆公娶穆姬后,得知陪嫁奴隶百里奚逃跑,起初并未在意。直到一名来自晋国投奔楚国的武士公孙枝告知他,百里奚乃难得一见的贤才。秦穆公立刻派人四处寻找百里奚,决心将他带回秦国。

公孙枝建议,鉴于楚成王尚未察觉百里奚的真实才干,若秦国用重金赎回,恐会引起楚王的警觉,不愿意放人。因此,公孙枝提出以贱价——五张黑公羊皮作为赎金,这样既能消除楚王的疑虑,也能顺利赎回百里奚。秦穆公采纳了这个建议,派人到楚国,声称秦国有一名叫百里奚的奴隶逃至楚国,请求以五张羊皮赎回治罪。楚王觉得此人只值五张羊皮的价格,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秦国的要求,命人将百里奚装入囚车,交给秦国使者带走。

当须皆白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国时,秦穆公亲自迎接,解开他的枷锁,以礼相待。秦穆公与百里奚探讨国事,百里奚自谦为亡国之臣,不便多言。然而穆公坚信,虞公未能重用他才是导致虞国灭亡的原因,并坚持向百里奚请教治国之道。两人连续交谈三天,百里奚提出,秦国虽地处偏远,但兵强马壮,地势险要,宜攻宜守,应充分挥这种优势,相机而动。秦穆公对百里奚的见解深感赞同,欲任命他为上大夫(相当于相国),主持秦国的军政事务。但百里奚婉拒,并举荐好友蹇叔。秦穆公遵从百里奚之荐,用丰厚礼品迎蹇叔至秦国,并任命百里奚为左庶长,蹇叔为右庶长,合称“二相”。

百里奚入秦辅佐秦穆公,一方面在国内推行教化,启迪民智,按照周朝官制和礼仪改造了秦国陈旧的体制;另一方面对外主张和平共处,使百姓安心农耕和展经济,短短时间,秦国即实现大治,从一个偏远小国跃升为足以与晋、楚抗衡的春秋时期的强国,为日后秦国兼并六国,统一华夏大地奠定了基石。

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回的,世人遂称他为“五羖大夫”。这段“五羖皮换贤臣”的故事,成为了千古流传的美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