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中国历史故事主要内容概括 > 范雎远交近攻(第1页)

范雎远交近攻(第1页)

范雎,这位战国时期的魏国人,胸怀壮志,期望在魏国实现一番伟业,因而成为中大夫须贾府上的门客。一次,须贾受魏王委派出使齐国时,范雎一同前往。凭借其出色的辩才,范雎在齐国深受齐王器重,并获赠丰厚礼品,甚至被邀请留在齐国担任客卿。然而,范雎并未接受这一邀请,选择回到魏国。

未曾料想,回国后的范雎非但未受到须贾的赞扬与重用,反而遭到须贾恶意诬陷,声称范雎收受齐国贿赂,背叛魏国。为此,魏国相国魏齐将范雎囚禁并施以酷刑,范雎唯有装死才得以逃脱。

逃离险境后,范雎为了躲避追捕,改名为张禄,并安排家人举办葬礼,以让魏齐等人确信他已经死亡。经过半年的时间,秦国使者王稽来到魏国,范雎通过朋友介绍得以与王稽会面。二人交谈甚欢,王稽对范雎的才华极为欣赏,便将其带至秦国,并设法引荐给秦昭王。

彼时,秦国的朝政实则由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及舅父穰侯把控。公元前27o年,穰侯欲扩张领地,计划跨越韩国和魏国攻打齐国,范雎看到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他致信秦昭王,表示有重大策略要当面陈述。

秦昭王急于寻求贤才,亲自用车驾将范雎接入宫中,并多次恳请之下,范雎才点破秦国内部的问题:“秦人只知有太后、穰侯,而不知有秦王。”此言触动秦昭王心弦,使得昭王视范雎为可信赖的亲信。取得信任后,范雎提出了他的战略构想:

“秦国坐拥北有甘泉、谷口,南临泾水、渭水,西南方有陇山、蜀地,东方则有崤山、函谷关等优越地理条件,且拥有强大的兵力,按理应能轻易制伏诸国,但为何至今仍无法向东推进一步?如今您计划穿越韩国和魏国去攻打强大的齐国,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兵力过少不足以撼动齐国,过多则削弱国内防守力量。即使意图借助韩魏两国之力,但其忠诚度难以保证。当年齐国虽曾战胜楚国,却未能占得一寸土地,反倒是因劳师远征导致国内疲惫,邻国趁机联合反击,最终齐国败退,土地尽失,沦为笑柄。原因在于,齐国攻打楚国的成果实际被紧邻楚国的韩国和魏国所获,这无异于借刀杀人,养虎为患。”

范雎进而提出:“应当与远方国家结交,同时攻打较近的国家,如此所得的每寸土地都将属于秦国。比如赵国曾一举吞并中山国,无人敢对其有所行动。如今韩国和魏国地处中央,犹如战略要冲,若您立志称霸天下,必须先控制这两国。一旦楚国和赵国感受到压力,其中较弱的一方便会主动投靠秦国,待两国归附,齐国自然会恐慌并随之归降。如此一来,剩余的韩国和魏国也将易于掌控。”

秦王表示对于魏国的态度反复不定感到困扰,范雎建议先以财物或割地安抚,如若无效则采取武力征服。秦王采纳了范雎的策略,两年后攻占了邢丘,魏国果然主动示好,请求归附秦国。

在魏国归附之后,范雎又指出秦国与韩国之间存在诸多交错地带,韩国的存在可能在未来构成巨大隐患,建议迫使韩国归附秦国。秦王忧虑韩国未必肯从,范雎献策攻打韩国的战略要地荥阳,以此切断通往成皋之路以及北上太行之道,使得上党的韩军无法南下,从而分割韩国,使之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最终只能依从秦国。秦王再次采纳范雎的计策,对韩国实施压制。

范雎的深远战略便是“远交近攻”,即秦国先与远方的齐国和楚国结盟,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孤立中间的韩国和魏国,逼迫其归顺;随后逐步攻取赵国、燕国和楚国,整合三国力量,再回头消灭韩国和魏国,最终以绝对优势统一齐国。这样既能确保战果不会旁落他人,又能稳固自身实力。秦王遵循“远交近攻”的谋略,历经四十多年的南征北战,终一统六国,称霸中原。范雎的这一战略构想成为了秦国完成统一进程的核心指导思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