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初入学堂是什么意思 > 第71章 仓玉城二(第1页)

第71章 仓玉城二(第1页)

吃着早餐,穆锦兰兰聚精会神地听胡光勇讲他在那些遗失之书里读来的故事,但她更想立即把胡光勇能看懂遗失之书的事情告诉柳伯父和姜尚他们。回到柳家,姜尚、杨老师和柳孟肴他们一大早便去穆锦兰兰家的桃花山察看私塾的修建情况了。“私塾的图纸原本半年前已经确定了的,还先预邀了我们当地德高望重的张夫子——就是那个图书管理员——进私塾讲学,怎奈柳伯父一直忙于营生,没他的主持,便迟迟未能动工,私塾开学的事又得推迟到秋天了,”穆锦兰兰告诉二位。

看过自昏迷以来就没任何起色的柳芸儿,道别柳夫人后,胡光勇和王万志随穆锦兰兰步出家门,穿过街巷,朝城东信步游走。一路上,三人没少谈论柳姑娘的病情,就像周培江曾受刀伤昏迷那样,所有郎中都查不出柳姑娘的病因,从那神秘的症状聊到姜尚公曾一语带过的柳芸儿经历过的磨难。三人走过铖项街头,那是乞丐们最喜欢光顾的十字路口,为不惹事端,以往单独出门,兰兰从来不靠近这个乞丐聚集的危险之地。有胡光勇和王万志陪着,她可以大胆地走过去,将荷包里的零钱分给乞丐们。

乞丐群里有一个身影令王万志惊叹了一下:“不会是……”

“我也看到了,不可能吧!”胡光勇也附和起来。

“你们认识谁?”穆锦兰兰问。

两人摇摇头,却寻不见刚才熟悉的身影了。

他们甩开乞丐群继续往前走,穿过街市林立的牌楼之,一处树木茂密的小花园,走进更狭窄曲折的巷子,两侧一溜满布青苔的残塌石墙掩映着几处破败屋宇的残垣断壁。穆锦兰兰捂着口鼻向墙内探了探头,立即又缩回来,“要理清柳芸儿的身事,还得从这几处被荒弃的老宅说起,”她手臂高过倒塌剩半人高的墙身,指着宅子大门头上摇摇欲坠的匾额,早已退色的“彦宅”二字隐隐可见。

原来,这凋敝的老宅以前可是门庭若市的彦大善人家,富甲一方的彦大善人年过半百方得一子,家人视如珍宝,年满三岁未得其名。三周岁生日那天,彦家闯入一个疯癫和尚,告诉彦大善人所生非吉祥之物,须得随和尚入山寺修炼些日月方可为其度灾减难,彦大善人似乎迷了心窍,竟答应和尚把小公子入了他门下,和尚收为弟子,改法号了凡,带着他飘然离去,日后,彦大善人幡然醒悟,一家人陷入了失去儿子的悲痛之中,经过多年苦苦寻找,方才在远处隐蔽的山寺“癫庵寺”找到那个疯癫的住持和尚,和尚领着彦大善人去禅堂见时已近七岁的了凡小和尚,老人执意要把他带回自己身边。虽然和尚一再劝说公子灾难未揭,仍需持续修炼,但也执拗不过,同意彦大善人把孩子带走,临行前给还俗的弟子赐名“如悔”,意在日后若行不屑能够自行悔悟。

于寺中留宿的日子,茶语斋话间,善人与住持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善人建议将“癫庵寺”更名为“林庵寺”,制成匾额送给住持于寺门更换以作留念,随后带着儿子彦如悔回到苍玉城家中,举家欢庆自不必言。

闲叙间,他们已经远离那座被槐树冠遮挡得严严实实的荒废宅院,穿过苍玉城东面车水马龙的城门,与扶风山紧紧相连的桃花山坐落在阡陌交织的田地尽头,一条可并行三辆大马车的道路穿过城门前的护城河,曲曲绕绕行抵桃花山脚屋宇散落,炊烟绕的青瓦村庄。还没到桃花盛开的时节,满山遍野的桃枝尽不入眼,整个灰蒙蒙似初春未露的单调。

“好眼熟的地方,”王万志禁不住叹道。

“眼熟?不会你们来过?”穆锦兰兰问。

“似曾相识的,”胡光勇看看惊疑的穆锦兰兰,“若我没猜错的话,右手方被那座山挡住的后面,便是和桃花山紧紧相连的桃源洞,一湾轻瀑自洞里直泻而下,仿佛银河垂落,与瀑布隔河相映的是牌坊街,不过桃花仙子的传说还在,那些牌坊都已经毁掉不见了踪影。”

“果然如此,似乎你们真的到过此间。”

“在遗失之书上了解的,”王万志回答。

“再没比桃源洞更好的去处,等私塾建成了,芸姐姐也醒来,我就约她在桃源洞成立诗社。”

“这敢情好,我们也想有个诗社的,”胡光勇拉住穆锦兰兰的手,轻轻往后拽她避开从身旁驶过的马车,他们继续前行,兰兰继续说彦公子的故事。

自接彦公子回来,因几年的失子之痛,又加上老年得子,家人对他无不骄宠。起初在公子身上所展现的好品质并没使他显现出被宠坏的纨绔子弟的影子来,而与彦家相隔不远,柳家宅院的芸姐姐也已渐长大,一个十七八岁的俊郎少年,一个十五六岁的英英少女,门当户对,彦大善人和柳家又是世交,众乡绅邻里也都认定了他们是天作的姻缘。两人又是青梅竹马,你情我愿。可就在公子准备乡试的那些年,他被当地同龄的纨绔子弟、街头混混带着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众长辈力劝不听,连芸姐姐的话也渐渐当做耳边风,多说几句还对尚未成婚的芸姐姐拳脚相向。不到五载,彦公子便把大善人家世代辛苦积攒的财产败得精光,老父气得吐血而亡,临死前忆起和尚的忠告,要彦老夫人乞求林庵寺的老和尚救救儿子。老夫人还未动身,公子便身犯数条命案被官府缉拿,秋后定审,既斩于市曹。老夫人悲痛欲绝,遵夫君遗愿去到林庵寺,可已人去寺空,只留下半块寺门匾额,残破废院,杂草茂盛及腰,蛛网满布、荆棘丛生。

家道断绝,夫亡子夭的打击令老夫人心灰意冷,别无所念,她将林庵寺打扫一处小院,剃度出家当了女尼,于是,寺院变成了尼姑庵,老夫人也改寺为庵,更名“紫林庵”,日积月累,紫林庵香火渐盛,芸姐姐也在她收的众多女弟子中。彦公子的堕落对芸姐姐的打击不亚于二老,当彦如悔想悬崖勒马却已悔之不及,死于非命之后,芸姐姐同样万念俱灰,经过两年的煎熬,她终于追随老夫人在紫林庵出了家,老夫人赐芸姐姐法号“慧慈”,然而芸姐姐终抵不过悲伤岁月的摧残,很快在苦痛中香消玉殒、与世长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