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宅门记种田 > 第99节(第1页)

第99节(第1页)

付仕松不会被程姨妈的哀求所心软,反正是铁面无私。直接让他们走人。

这不,程姨妈已经先到娘家哭诉了一番,结果被付大舅给再责骂了一顿。

可想而知,付大舅对自己的弟弟办书院,是多么的看重,结果这程老太太不着调,差点坏了事儿,付大舅不恼火才怪,要是他在场,肯定比付仕松更严厉的惩罚。

这种事儿,要不以身作则,以后谁还到书院来读书,或者教书育人?

书院是严谨的地方,你一个老太太狐假虎威的,这影响要多坏有多坏!

所以付大舅觉得付仕松做的完全正确,这样的人,就不应该留在书院。

而知道消息的付氏,也和四娘回了付家,听夏氏说了这事儿。

夏氏道:“你大哥生了好大的气,说要是再有一次,就不让二妹回娘家了。”

这事儿还真是,都大半年了,程老太太怎么就不知道轻重呢?

付氏说道:“大哥做的很对,虽然那位是二妹的婆婆,可是也不能这样做,书院最要紧的是有个好的风气。二妹也太纵容她婆婆了。”

“也是二弟没有个女眷打理,二妹过去了,就打理起来二弟的一些生活上的事儿,让那程老太太觉得书院就是他家的了,殊不知,这书院是我们付家族里的,哪里容得下她这样糟蹋,二弟要是不出力,付家的族人都要怪罪了。”

夏氏说道:“可是二弟也不肯续弦,几次写信给他,都说自己都这个年纪了,永信也都要娶亲了,他就不用再续弦了,我想着,永信和承修差不多大,现在承修都定亲了,也该给永信说门亲,到时候有永信的媳妇管理着内宅,就不会出现这次的事儿了。”

付氏点头,“大嫂你说的很是,只是永信的媳妇,大嫂有眉目了没有?”

因为说的是这些事儿,叶四娘就被遣走了,夏氏道:“本来,我的意思,是想亲上加亲,想给永信说亲四娘的,只是如今看二弟的意思,是要在广定府长住的,这永信媳妇就要在广定府了。

你有个二娘都嫁的远,再有四娘也离你上千里那怎么行?所以我和老爷商量了,就让仕松从他的那些书院的先生里,找个不错的,许配给永信,这样也不至于让人骨肉分离。”

如果付仕松把书院办好了,到时候付永信就要接着继承书院了,功名倒是其次了,尤其是付永泰都已经中了状元,他们这一辈的科考的目标就已经实现,并不需要每个人都要中进士,毕竟那样的人家少之又少。

听老爷的意思,要是永信考上了进士了,也是让他在书院里的,别小看书院,经营的好,那就是桃李满天下的事儿,付家的声誉就会在清流中越来越好。且对圣上没有威胁,这样才是长久之道。

一个家族要长久的发展,可不是就只看做官的人多不多。

世人都爱惜名声,有个好名声,有的时候比什么事儿都重要。

既然永信以后最终都是要回书院的,所以夏氏想了想,还是忍痛了,不让四娘离自己的娘家太远。

而且老爷也说了,咱们不能因为是亲戚的原因,就要求对方必须给自己回报,这样比那些陌生人还要不如。亲戚情分也会没有的,所以为了不让小姑子为难,夏氏就主动说起了这个事儿。

而付氏听了,则是说道:“大嫂,咱们之间,我也不说什么客套的话,我是想着要把四娘留着离我近一些,当初二娘那个事儿,是因为二女婿本人不错,老爷也了解,加上当初我们府上的老太太有些左性,可就是这样,这几年我也一次没有见到二娘的面,所以我就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给四娘找个京城的人家,毕竟我们叶家的根儿在京城,哪怕以后有什么事儿,终究是要回到京城的。”

☆、第164章劈头盖脸

“永信这孩子也好,我也想他给我当女婿,如今也只能说这两个孩子无缘。”

她真是挺中意永信这孩子的,是自己的娘家侄儿,还是自己弟弟的孩子,只是从二弟要回老家去办书院开始,付氏就有预感了,这事儿很可能不成了。

如果二弟不止永信这一个孩子,说不定还有可能,但是事实上,二弟却只有永信这一个孩子。

所以这亲事,付氏想了想,还是算了。

虽然女儿嫁了人,都是别人家的人,可是想着要离得那么远的,说不定一辈子回不了几趟京城,她就觉得受不住,不仅是她,就是丈夫也有些不乐意的,就算是勉强同意了,以后对娘家有了疙瘩,那就不好了。

再说两孩子又不是各自找不到好人家。为了这亲戚关系,弄得不好那就不好了。

好在大嫂懂自己的心,先把这话说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