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且隋分 > 第11章 它的别名海东青(第1页)

第11章 它的别名海东青(第1页)

和山外边的联系,始终没有搭上。

派出去的信使,三人一组,一连出去了六波。但直到现在,也悄无声息,有去无回。

只有在陀太峪群山周边,按照三里、六里、十里、五十里进行环形搜索的小队,全都安全回来了。

这几支小队除了报告无异常情况之外,却带回来不少在天灾中落难的山中遗民,有驯鹿者,有猎熊者,捕鱼者,有淘金者(找金、银、铜、铁),逃亡者……

零零总总,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差不多竟有六十多号人。

甚至,其中带回来十八个“内因”人。因为在比划着沟通的时候,几个长者们说的最多的两个近音字“内因”。

根据音调,阿布一琢磨感觉不好,什么内因外因的,还内淫呢,呸,什么破口音!

于是,阿布独断,因为他们喜欢睡在有干燥白土的洞里,就叫他们土洞人,后来被娥渡丽坚决反对,就叫他们“安土人”。

因为找不到原住土洞那样洞穴,也没有那样的白土,胡图鲁灵机一动,就把上次动手术现的高岭土找绵密细爽的挖了些,铺在给他们新打造的大木屋。

结果,这些安土人一见大喜,扑在雪白的高岭土上,五体投地念念有词,什么“嘟息嘟利内因,嘣个嘣让个内因……”。朝拜好久,亲热好久,然后他们高高兴兴的住了下来。

他们的洞穴,在天灾中毁灭了。喜爱的白土,埋没不见了。在各种不适应的窘迫和烦躁中,在搜索小队的半强迫半诱惑中,可怜的他们,下山了,不,进峪了,进陀太峪了。

安土人,虽然有言语不通、生吃活吞、腰缠皮毛、袒胸露乳、喜栖岩洞的不足,但却是有着身形雄伟、行动敏捷,臂腿有力的优点。而最让阿布赞叹不已、高兴异常的是,这些安土人性情柔顺、头脑聪明且不失勇猛锐利。

喔噻,这,是天赐的战士啊!

于是乎,在忙着积极对外联系、大力建设陀太峪的同时,阿布花费好大的精力,学习安土人,教育安土人。

这时候,阿布外勤的独特素养,便挥了巨大的优势作用。

他为了掌握安土人的语言,竟然用了跨越时代的密码编译学和信息有限元分析学,即字母多维逻辑编码验证分析法。结果,结果杠杠的,阿布几乎是给安土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安土语音学和安土语义学,就缺文字学了,完美!!!

效果,非常明显,现在的阿布,基本上成为了这个时空全世界最懂安土人的人。

从安土人嘴里才知道,安土人世世代代就散居在徒泰山中,是典型的原住民,如果要问谁最懂徒泰山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除了安土人,没有第三人。古老的歌谣中就有“生不咸死不咸,活不出了白土山”,搞了好久才明白白土山就是徒泰山,至于”咸不咸”的一直没搞得明白具体意思。

他们说,白土是指在这个山脉的最高峰上,全是一片白茫茫的土。对,没错,就是土!!!又是重要的话说三遍。

司徒听了,把头摇得像秋风里的野菊花“那不是土,是终年不化的雪”。

安土人听了大摇其头,见司徒这么不相信老人们的话,索性再也不理他了。于是,全都回过头来,整日子围在阿布周围转悠。还是阿布族长好啊,相信他们,最懂他们,最懂!!!

司徒也不以为意,沉吟一番便摇头晃脑、一手捋着短短髭须,揭开了“咸不咸”的最可能含义。

不咸山,就是徒泰山,咸取自于《易经》中的咸卦。据《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因其山头之白色物质“似盐之略白,但无盐之咸”,乃得“不咸山”之名。不咸山,还有一层“有神之山”的意思。

厉害了,我的墨子,哦不,墨家子弟,这是妥妥的肉体藏书馆啊。至于那白色的东西,有朝一日,上去尝尝不就得了。

阿布心里不由这样想。

其实,如果让他知道,所谓的不咸山、徒泰山、白土山,就是他前世熟悉无比的那座山的话,就根本不会这儿向往不已、惊叹连连了。

现在,关于白土山和不咸山的争论,早就歇息了。

因为,大伙在阿布的操动下,总是不断地在被刷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现在,安土人已经有十个精神小伙,参加了阿布的“灰影“训练淘汰大队(大赛)。

说大赛不为过啊,就是拼谁更++……

至于其余的,该加入卫队的加入搜索队,该加入狩猎的加入司务班,该当向导的当斥候,该哺乳的穿衣服……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去了,时间很快就进入到九月头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