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大笑拂衣归格格党 > 第149节(第1页)

第149节(第1页)

新年过后,各地田亩重测的公文就报了上来。

李彦锦和谢沛以及一干官员商议之后,决定将清理出来的这些隐田,由各地官府按当地市价出售。

所获钱款,一半与税款一同运往京中。一半则留在当地官府中,用于专项支出。

这些专项支出里包括:修建当地的公共水利设施;遇重大灾情时,可调拨使用,事后需上缴完善的支出账册;修整各地的道路交通等等。

这些州县官衙手中有钱后,就开始雇佣当地人手,开展各项工程。也算是给百姓们增加了一些收入。

李彦锦和谢沛当然也清楚,这些事中,必然会出现中饱私囊的贪污。于是,他们不但命户部对各地上缴的账册进行反复审查,还组织了暗访队,随机去往各地调查。那些账面就有问题的州县,更是调查的首要目标。

在杀了几批贪官之后,风气到底要好了很多。

只是,如今在浙江出任知府的解迩送来了一份公文。

他有些疑惑地向李彦锦问道:“那些被清理出来的隐田如今被卖了不少,可买田者都是小有家产,至少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人家。那些真正无田可耕种的穷困户,依然没有分到田亩,也依然还在交着双重租子,租种旁人的田地。这些穷人,难道就要一直这么穷下去吗?”

李彦锦看过后,暗暗叹了口气。

这个问题,其实他和谢沛早就商量过。

但若是把清理出来的田,无偿分了出去,难道就真的公平了吗?

先不说,田到底够不够分,又或者对那些辛勤劳作攒钱买了田的人家,公不公平。只要官府敢开了这个无偿分田的口子,很容易就能想象,其后会出现的纷乱局面。

大家发现,哦,没有田的人家,不需要努力存钱,官府直接就给发田。那今后的家族中,很可能就会出现大量被故意净身出户的小家庭,甚至是单人户。

这种情形一旦成了势,那不管当地官府手里有多少田,都绝对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到时候,没有分到田的人家,自然会非常不满。若再有人出来挑唆,刚安定半年的局面,怕是很快就要再出乱子。

谢沛也对李彦锦说过,田地难得,大家才会精心耕种。若都是白得来的,恐怕出现荒田,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对此,李彦锦琢磨了一阵后,还真想出了个法子。

如今,北疆战事已歇,边防上的压力轻了很多。

于是,他就给唐琦去了封信。

那信很长,里面写了什么,无人知晓。

只是,当唐国公看完后,欣慰地叹了句:“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啊……”

大华二年六月,镇北军车骑将军项古青、张孝邦和桑倪、霄雷四人被调往京城。

九月,项古青与张孝邦领着二千精兵,出现在了仲夏国的西南边境。翻山越岭、疲惫不堪的他们,面前有一条怒龙般的大河正在奔腾汹涌,而河对面,放眼望去,却是一大片无边无际、荒无人烟的平原。

同一时间,桑倪和霄雷则出现在了国之最南端。他们翻过了无数山岭,终于看见了陛下所说的那一片绿油油的平原。那些裸露在外的土地,黑黝黝的,仿佛浸满了油水。

这就是李彦锦给唐琦的信中,所描述的事情。

他惦记上了更南方那一片肥沃的平原和富饶的矿产。

虽然眼下,它们还不属于自己。可只要咱们去占下来了,那自然就会进入仲夏国的版图。

那里,就是李彦锦给中原的无田者准备的免费的土地。

一年三熟的沃土啊,香甜润泽的稻米啊,易开采纯度高的富铁矿啊,水深浪缓的优质海港啊,统统都到仲夏国的碗里来吧~~~~

时光荏苒,转眼三年过去了。

大华五年的三月初三,福州码头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

一支二十艘艨艟巨舰组成的船队,披红挂绿的停在港口岸边。

越阡陌心情紧张又万分激动地站在第一艘巨舰的船首,看着码头上,那黑压压的人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