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山河日月(八阿哥重生) > 第48页(第1页)

第48页(第1页)

一面说着,朝索额图缓缓摇头。索额图眼睛一亮,随即隐去,露出关切的神色:“万岁爷没事吧?”“万岁爷洪福齐天,自然平安无事。”两人又说了句场面话,便各自散了,落在外人耳朵里,也不过是平常的寒暄与询问。直到走出老远,索额图才忍不住,缓缓露出一抹笑容。接到太后懿旨的时候,太子是有点诧异的。太后素来是不管事的,怎么会突然关心起胤禛的处置来。虽然后宫不得干政,但是这件事是家事,太后按理说也是一家之长,太子是没有权利拒绝的。胤禛得知自己重获自由,面上也不掩惊讶。太子拍拍他的肩膀。“本宫去太后那给你求情了,你别担心,先回府去看看吧,等皇阿玛回来,一切交给二哥就是了。”“多谢太子殿下。”在毓庆宫虽然并没有受到苛待,但终究没有自由,也不如在自己的家里自在,何况胤禛满腹心事,也无人可问,无人可说。“小林子。”太子望着胤禛离去的身影,突然道。“太子爷?”“去,把八阿哥召过来。”嘴角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意。毓庆宫外,除了值班的侍卫,并没有其他人。草木葱葱,却没有熟悉的人影。印象中,那人总是站在他后面,一转头,就能看见。可是现在,却没有。自己在毓庆宫这么多天,也没有见他来过。难道,他出了什么事情?你平日与老八走得最近,可你一出事,莫说帮你了,昨日说来给我请安,结果来去匆匆,连说要探你一眼的话也没有。人情冷暖,关键时候才最能考验人心。站定,闭上眼,叹了口气。原本想迈向阿哥所的脚步停住,转而往宫外方向走去。“爷,爷,您怎么了?!”“眼睛有些疼……”胤禩扶额皱眉,一手撑着桌面。连带着头也晕眩起来。他方才一个踉跄差点摔倒,把高明吓坏了。“奴才这就喊太医去!”高明转身走没几步,毓庆宫那边来了人。“八阿哥,太子爷找您呢,说让您马上过去。”胤禩一怔,道:“四阿哥可还在毓庆宫?”“回八爷,四阿哥今儿一大早就出宫回府了。”他暗自松了口气,无论如何,德妃那边大事化小,等到皇阿玛回来,总是好应付的。那么太子叫自己过去,又是为了什么?胤禩思忖片刻,道:“我这就和你走。”“爷!”高明急道。胤禩摆摆手。“你去太医那里拿些药,回来给爷敷上。”此刻说了会话,已觉得好了些,便起身与来人走了。伤心大雪初霁。漫山遍野,仿佛除了白色,再也看不见其他。蓦然间,号角声响起,惊破了河畔一贯的平静。蒙古装扮的骑兵自河畔山脚处拐出来,一个个挎着改制过的马刀,气势汹汹杀向对面的营地。“康熙皇帝已经受了重伤,怕是死掉了,现在的清军不过是失去雄鹰的雏鸟,儿郎们杀了他们,拿下皇帝的头颅!”“杀!”“杀!”为首之人蒙语吼着,手中高举的刀锋在阳光下折射出刺目的光芒。余者轰然响应,千几人马蹄阵阵,杀气腾腾往这边奔来。对面的清军看起来有些混乱,像是大梦初醒般反应过来,手忙脚乱地拿起武器应战。大多数人见势不妙,转身就跑,更坐实了皇帝驾崩,清军群龙无首的猜测。为首将领本是噶尔丹麾下数得着的将领,这次被派来作为先锋,是探查虚实,也是为了杀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噶尔丹那边早已蓄势待发,只等他这一先声夺人得手了,便待过来剿杀。然而他带头冲杀上去,没过多久便察觉不妥。清军号称数十万,单就康熙所在的中路,起码也得有五六万,但现在这种场面,却哪里有那么多人,只怕连一千都不到。就算皇帝死了,也不应该剩下这几个人。不好,中计!将领心中一抖,正想喊他们回来,却听见马嘶刀剑之声仿佛自四面八方响起,正黄、镶黄、正白等上三旗旗帜亮了出来,伴随而来的是千军万马般的大军压境,黑压压一片,正中一面龙旗迎风飘扬。龙旗旁边,有一个人骑在马上,身穿明黄缎人字纹织金锁子锦,戴着黄锦绣金龙云纹头盔,被清军众星捧月般簇拥在中间。隔得远看不清晰,但是那人身上所散发的气势,并不是一般人可以伪装的。是皇帝?!皇帝没死!那将领倒抽了口凉气,心知皇帝诈死,己方上当受骗。然而知道也晚了,还没等他缓过口气,胸口已经中了一箭。他圆睁着双眼从马上摔了下来,临死的最后一个念头是:大势已去,只怕大汗现在还不知道这皇帝诈死。“皇上英明果断,这招引蛇出洞真是妙极!”索额图拱手高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呼喊声此起彼伏,仿佛连山都微微撼动起来。康熙面色平静,并没有因此展露笑容,只道:“一鼓作气,噶尔丹此去不远,追上去!”“嗻!”索额图面露恭敬,手却捏紧了缰绳。京城那边……“八弟真是用心良苦。”太子斜靠着软枕,姿态慵懒,语调缓慢,望着胤禩的表情似笑非笑。“臣弟愚钝,请太子殿下明示。”胤禩也被他拉坐到榻上,两人隔着一张矮桌,彼此的动作表情,细微可见。太子笑了起来。“你对四弟,真是义薄云天,不惜为了他,一次又一次地去求德妃,还真说动了德妃去想太后讨恩旨,可是,你怎么就没想过来求本宫呢?”“这几天也没少来请安,可是见了面,却没一句是给胤禛求情的,连见也不见他,难道你觉得本宫就是那么不近人情的人吗?”本宫二字一出,胤禩知道太子心情已然不悦,忙跪下请罪。“臣弟有罪,只因念着德妃娘娘与四哥的关系,只盼着她能心软,却不愿二哥因私废公,左右为难。”“起来。”一双手伸了出来,扶起他。“你看看你,永远是这么小心翼翼,我什么时候说过怪罪你了。”胤禩顺势起身,却是没有说话,他压根摸不透太子召他来此的用意。太子笑道:“好了,我正高兴这几天多了个伴,能陪我喝酒下棋,你就把他撵跑了,二哥没法子,只好把你喊来作陪了。”胤禩会意,双手执起桌上酒杯,仰头一饮而尽。“臣弟自罚一杯,向二哥赔罪!”“好!”太子抚掌而笑,又为他斟满一杯。“不过起码得三杯,才能显出诚意来。”胤禩微微一笑,也不推辞,一转眼,三杯酒也下了肚。今日,只怕是走不了了。看来太子还是记着他给四哥求情的事情,有意刁难,若拂了面子,怕要往死里得罪他。上次平阳之事才刚刚平息,胤禩不愿再横生波折。果不其然,只听得太子道:“那今日咱们兄弟俩就一醉方休!”在康熙的亲手教导下,资质再愚钝的人,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何况太子本就不愚钝,少年时期他的表现一直凌驾于众兄弟之上,以至于康熙对这个儿子爱重无比,恩宠有加。琴棋书画,乃至天文地理,凡是康熙感兴趣的,在耳濡目染之下,太子都有所涉猎,足可担得起文武双全这四个字。所以除去身份,太子也可称得上是风度翩翩的佳公子。若纯粹喝酒聊天,他的谈吐学识,自然无可挑剔。胤禩酒量不是特别浅,但是这具身体不同前世,还没有经过多少酒量的锻炼,加上眼伤其实并未完全痊愈,但是太子频频斟酒,又盯着他喝下去,这种情况下,即便他想推脱,也没有借口。将近半壶之后,头开始隐隐作痛,连带看在眼里的事物,也有些恍惚模糊起来。他只好找些话题来转移注意力。“听说近日京城戒严,是二哥下的手令,不知这是为何?”“为了捉拿前明反贼。”太子嘴角噙笑,又为他斟满一杯。前明反贼?胤禩一怔,也笑道:“臣弟只记得三藩之乱早在康熙二十年吴世璠自杀的时候就已经平息了,这反贼又是从何而来?”“八弟大抵不知道,民间有所谓的天地会,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在闽浙一带活动频繁,近日据传有些反贼潜入京师,欲行不轨之事,事关重大,自然不能轻易放过。”只怕是你冠冕堂皇地找借口做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胤禩心中冷笑,面上却好奇道:“天地会?这名字好生奇怪,二哥可否为臣弟解释一二?”太子也不再劝他喝酒,闻言笑道自然可以,便娓娓说起天地会的来源和大致情况。实际上,自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又刻意安抚江南士林,不仅对江南科举赋税等格外重视,还派了曹寅等人作耳目结交读书人,可谓收效显著,天地会所谓的势力,并没有太子说的那么强大,即便有,也只是活跃在某些地方,像京师这种天子脚下,他们想有所作为的可能性几近于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