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拯救大明崇祯的 > 第84章 刺探(第1页)

第84章 刺探(第1页)

84刺探

锦衣卫的情报探子,纷纷出动。但由于太远。直到崇祯七年的正月。

朱由检才大致搞清楚皇太极干了什么。

大致上就是吊打了喀尔喀蒙古。灭了两部,逃了一部。顺便把厄鲁特蒙古的和硕特部揍了。和硕特很凄惨的逃走了。

164o年组建的卫拉特联盟,被打残了一半。

其他准格尔等漠西蒙古各部也都高度警惕。更西的哈萨克汗国也是如此。只怪皇太极太彪悍。一年之内干掉了漠北漠南两大势力,由不得漠西各部不小心。

不要钱的阿谀奉承和投靠,自然是纷至沓来。皇太极接受了他们的”降表“。

历史上康熙镇压葛尔丹为什么叫做镇压而不是反抗入侵,因为在皇太极时期漠西漠北各部在名义上就已经加入了大金国。附庸仆从国,那是没有主权的。小弟造反,自然性质不一样。

然后朝廷诸公就能估算出皇太极的人口数量两百万,上下。

按照七个人选一个勇士。那么皇太极整顿好以后,大概有满蒙八旗军,16旗3o万人。

自然,如果皇太极足够理智,都会选择把这些炮灰训练成精锐,而不是炮灰。

毕竟一旦这些人都战死了。那么他也就”虚了“。

1631年那种辽沈战役的坑爹模式。皇太极哪怕想再来一次。代善,多尔衮等旗主也不会答应。

然后就是,皇太极的新都不在永吉城,而在更加远离辽东军打击范围的龙江城。就连皇太极的亲爹努尔哈赤也被重新埋在了这里。

而比起赫图阿拉,这里更冷,冷的也更早。

当皇太极带着大量俘虏的战俘,物资返回的时候,龙江早已经大雪纷飞。一片雪白。

不怪他太慢,而在于外蒙古太大了。离开的他还需要留下部分兵马助手。一路上就在西部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哈喇和林将军,和库伦将军,三个将军府,管理外蒙古西部,中部和东部。彻底取代了霸占西部的和硕特和扎萨克图两个大部,以及中部的土谢图部,还有东部的车臣部。三大汗王要么逃走,要么战死,要么投降。早已经权利尽失。

就好像朱由检拿下内蒙古很容易一样。只需要军事上征服他们。信服强者的草原部落自然后跟着新的君主跑。

不然也不会匈奴以后有鲜卑,鲜卑以后有突厥。突厥以后还有回鹘,契丹,女真,蒙古,一个个传递下来。只因为奴隶主换了一批人,就得称号不被新的奴隶主喜欢。

这不皇太极征服漠北以后,就把大金国的威名传播到了漠北。北元彻底凉了,后金取而代之。

返回的皇太极继续分封赏赐。这一次收获太大了。他们的缴获,足以让他们过两年舒服日子。自然他们也没忘记把他们祖业建州夺走的大明国还在虎视眈眈。

因此继续磨刀霍霍,就很正常。

朱由检没有计算错,情报很准确。八旗军16个旗,却是高达3o万人。如果平均分配一个旗可以有两万人。但实际上却不是。

蒙古八旗军是仆从军,一直被打压的存在,能有1o万人已经很不错了,这群投靠而来的蒙古王公们。也被轻松打赢他们的八旗贵族瞧不起。

剩下的的2o万人,分为八个旗,相当于独立师。大概能分到2。5万人。

可实际上却不是。皇太极把他的两黄旗壮大到了三个旗的实力。其他各旗都被他有意识的打压。按照投靠程度多分或者少分。

自然为了显示公平,也没有低于2万人的悲剧。团结还是需要的。

而这两三万人一个旗,并不代表都是贵族,都是旗民,还有很多人是帮助八旗子弟兵牵马的奴隶兵。也就是清宫戏里面的”包衣奴才“。这个角色可比旗民还多。

这就是八旗军大致架构。包衣奴才要帮着八旗旗民牧马放养打仗。而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兵不仅仅是他们的军官,还会他们的奴隶主,在皇太极努力下,组建帮他们改造成封建主,也就是包衣奴才也获得了很小一部分土地,继续依附八旗贵族。

这种管理结构非常严谨。除非彻底摧毁八旗军,否则这2o万壮丁组建的八旗军就要越来越强。随着训练,战争历练只会越来越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