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拯救大明崇祯的 > 第82章 名垂青史(第1页)

第82章 名垂青史(第1页)

82名垂青史

虽然威望不如徐光启,但徐光启会的这个从庞大的大明官僚体系杀出重围的家伙,都会。都不需要朱由检太废话。就把工部治理的井井有条。

哎,不怪官场人走茶凉。谁走了,都会有人顶替。换句话说这个世界,缺了谁,地球都会自转。人类的渺小可见一斑。

对于徐光启等人的优待,也肯定是必须的,各种死后追忆,加官进爵什么的,都是必须的。徐光启去了,被封为伯爵。

然后他的儿子降一等继承了子爵爵位。至于为什么是子爵,很简单徐光启儿子能力很一般,也没为国家出太多力。不可能只降级继承二等伯爵地位。

除非他有战功在身。可惜很明显,他没有。

这就是朱由检的新制度。谁都可能升上去。但是如果连续两代都不争气。那么连男爵都没有了。五代以后,连个太平绅士头衔都没了。

毕竟位置就这么多,贵族不可能泛滥。他们也是要拿国家“补贴“的。等于官员拿了爵位后就有了官职以外的另一份俸禄,领的是”双薪“。

贵族太多,国家就吃不消。只能不断更替。保持贵族数量的稀缺性也有利于提高贵族爵位的地位。

太平天国那样封几千个王爷,大明是不可能的。就连原来的王爷也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被下诏降爵夺薪。数量每年都在下降。

就连朱由检的七个儿子留个女儿都很不幸。也都是从最低级的男爵,县主开始计算。等他们长大以后,才会慢慢因为这样那样的额功劳一步步升到王爵。

那种一出生就是亲王的事情,朱由检是不会让他们生的,如果长歪了,那么就继续当一辈子男爵吧。最多赏赐点财务。过个富家翁。哪怕是现在的太子朱慈烺,实际爵位也不高。全靠太子头衔值钱。

瘟疫被控制了,大致上告了一段落。

朱由检知道,未来人鼠大战,蛇鼠大战还将会继续上演。

但是负责的已经不再是他这个帝国君主。而是帮他打工的各地官员。该安排的都安排了。能做的都做了。

他不是万能的。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办。

尤其是得到皇太极灭了喀尔喀三部以后。他就知道。大明帝国的心腹大患后金,越来越难以控制了。

战场也从小小的辽东,泛滥到了整个北方。

后金不是早已衰落的蒙古各部。他是统一的,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最关键是通知他们的那群人,积极进取,野心勃勃。这就好比12o6年成吉思汗统一后的大蒙古国,就是早起的朝阳,锐气十足。

这点上底蕴26o多年的大明。明显就不如。全靠综合国力吊打对方。

所以他赶回燕京后,第一件事不是处理一堆的公务。而是召开枢密院会议。

然后就对着地图,沙盘不断讨论来讨论去。

很明显都没有傻瓜。

陈琦瑜就明确道”对于皇太极的行动,我们暂时毫无办法。以前他还有一个赫图阿拉的靶子,现在我们连他们都在哪里都不知道。

根本找不到喜欢游牧的他们的总部,这和当年成祖讨伐鞑靼和瓦剌各部是一样的。

和当年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也是一样的。如果他们不选择和我们决战。我们连找到他们都难。所以实际上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固长城一线防线。继续被动防守。我们人多兵多。国力雄厚,足以依靠防守反击战术,打垮对手,这注定是长期的战争。最关键此前的辽东战役,虽然我们俘虏了2o多万人。可都是老弱妇孺和小孩。满洲的青壮精兵很少抓到。

对于草原民族而言,他们完全可以选择抢来蒙古女人继续为他们生孩子。这种广泛的联姻,还有利于他们加强对蒙古各部控制。我们可以干。八旗军也一直在这么干。“

朱由检很了解。皇太极的女人就大多来自蒙古各部的王公女子。

历史上林丹汗的妻妾不也都被八旗的王爷继承了。成了福晋侧福晋。

朱由检看着逐渐统一的观点道”防守就防守把,你们有什么策略,不能一直只挨打吧“。

陈琦瑜道”总参的计划是,组建皇族近卫军两个,办法就是让陛下培养的五六千皇族子弟,迎娶蒙古女子,加入各个蒙古盟旗。担任要职。按照八旗军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的方式组建两大近卫军。总参计划,让热河巡抚孙传庭和热河总兵曹文昭,组建以热河盟旗军为核心的第一皇族近卫军。给与他们至高荣耀,挂黄龙图腾的军旗,装备不逊色近卫军的武器装备。把他们训练成大明职业骑兵军团。另一个就是绥远的五万绥远军,该组成放权更多更大的皇族第二近卫军。然后在配合以第一第二近卫军十万人镇守作为机动援军。

理论上靠着这装备精良的2o万骑兵花的中央军和边军。足以迎战八旗军的几十万大军。即使敌众我寡,利用修建的城堡,也能死守待援。

同时以秦军,晋军,豫军,直军,鲁军等沿着长城进行部署。作为职业军人。他们无需务农。只需要敌人来了,打就是。

除此外,即使如此防范缜密也可能有百密一疏的可能,因因此北方各省的预备役组建起民团,进行结寨自保。北方城池很多。基本上都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完全可以支持十天到十五天,这样朝廷大军就足以赶来驰援。按照陛下人民战争的理念,对方必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朱由检看了看,大致上很缜密。对了由于过冬,而热河经济不达,左良玉的直军,包括赵率教所部也都已经撤离。

现在镇守热河的主要是当地人组建的热河团练兵,其中以蒙古人为主。另一个就是曹变蛟担任军长的近卫第一军。

第二军张煌言部,调到了归化城,只因为皇太极西征,怕他打击绥远。汪乔年的秦军也不可能一直呆在绥远。相反他们是第二道长城的主力。绥远的阴山长城全靠五万绥远军和五万近卫第二军。

总参谋部也怕皇太极是绕道打击大明西北。实际上绥远还有十万盟旗军。战斗力比起八旗军自然不如。但是就装备而言,比八旗军强了三分。蒙古人不习惯热武器。因此都是冷兵器为主。但即使如此,学了英格兰长工等欧洲技术,还把全球三大钢刀技术偷学了一个遍的大明军火公司,可以完美制造德意志开山刀,日本东洋刀和阿拉伯大马士革弯刀。

在这个方面。朱由检也对华夏人把技术看的太重,基本上都是”传男不传女“。至于连儿女都不是的外人,技术基本上学不到。

然后一代代后,一个不注意就断绝了。唐代的陌刀技术没了,横刀技术,居然被日本人扬光大,演变成如今锋利无比的东洋刀。

倭寇为什么猖獗百年。这不仅仅是大明卫所糜烂的原因,还在于,大明的制式兵器居然干不过东洋刀。看来掌握军权的文官们一点都不担心军队由于他们的打压,贪腐,丧失战斗力以后的恶劣后果啊。

自然戚继光还是找到了东洋刀的劣势太短。

于是明了克制他的长冼。就是长竹子削成很尖很尖的长矛,保留大量枝桠,然后在上面安装上大量致命的武器。甚至歹毒一点,那些很容易扎破皮的尖刺喂点毒,什么断肠草,鹤顶红,分分钟让乱砍乱劈的倭寇吃大亏。

但是硬拼刀剑。呵呵完全没办法。锦衣卫的绣春刀固然锋利,但是造价不菲。也就皇帝亲军锦衣卫用得起。

然而殖民地遍布全球的大明现在都能采购最好的冷热武器。一个个从海外引进技术的军火公司成了军火科研的主要投资人。

”这个战略很正确。但是你们也要从全局出。朕死这么看的,以西安的陕甘总督为架构。进行整体布放。除了陕西省的秦军五万人外,还要联动绥远的五万绥远军。以及拥有六万人的夏军和十万人的凉军。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统称西北军“。

朱由检再次给他们灌输整体战战略。

”如果以西安为大本营,进行布局,那么整个西北军能调动的常备军不包括近卫第二军,也有26万人。如果把预备役动员起来,还能增加个3o万人。

这就具备了进行一次大战的综合实力。我们不能一直被动,一旦他们进入了,我们就要利用有利地形,歼灭他。“

喜欢拯救大明崇祯请大家收藏拯救大明崇祯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