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拯救大明崇祯的 > 第51章 瘟疫(第1页)

第51章 瘟疫(第1页)

51华北瘟疫

朱由检不着急了,就开始督促各省,尤其是历史上崇祯六年爆鼠疫的北方各省。开始全面的预防。各种禁止捕杀蛇类,猫头鹰黄鼠狼的命令一个个颁布,还要求人为饲养大量无毒蛇,干嘛。把他们集中放到老鼠肆虐的山区。城市可以组织百姓设置各种机关,老鼠药等。那些爆老鼠逃荒的山区怎么办。他们逃入山林,根本抓不到。这就只能靠蛇和猫。为了消灭他们。

大明进入了禁止捕杀蛇类的历史新阶段,而老鼠天敌猫,猫头鹰,也被要求广泛饲养,而且严禁杀害。

然后从西安进入洛阳,他没有留恋洛阳的离宫。曾经的福王府。这里一度成了他“聚义“的福地。可惜历史上李自成好像也在这里干过。

现在李自成被自己费尽心力赶到了西域,暂时不会再威胁自己。那么自己就有时间继续加强对北方赈灾,和其他改造。其中瘟疫问题,尤其严重。

他需要加以部署,哪怕此前他已经多次部署了。可是还是没有他直接强调,让各地官员重视来的有效。

历史上鼠疫爆还是因为北方干旱严重,没有水喝的老鼠纷纷南下找水,然后里面混入了一群感染瘟疫的,于是扩大了整个北方。

另一个就是粮食减产,导致了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羸弱。最终扩大了感染范围尤其是流民肆虐,也把瘟疫带到了全国。

内战使得各方势力连掩埋尸体都顾不上,更别提去预防治理瘟疫。然后,就成了祸害。

燕京都一度成了”死城“你还指望其他地方更好一点。

于是他去了河南省治所,后世在郑州,但郑州只有洪承畴的总督府,开封才是河南的省府。

他不得不在两地分别亲自指挥,部署,下达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命令,并且把治理鼠疫和其他瘟疫当做官员升迁的必须考核指标。

然后关系到官帽子,官员们为了一个个政绩,费尽心机的开始想办法绞杀,越来越成群结队的老鼠群,蚊子堆。。。。。。。

然后他去了直隶。山西今年他已经呆了四个多月,该了解的,该安排的早就安排好了。至于为什么要先把山西弄好,因为历史上鼠疫爆第一个地区就是干旱的山西。然后陕西紧跟着来了,最后泛滥到整个华北。不过现在也还没到1641年以后,那种“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的极度恐惧的时候。虽然部分地方已经制造了拒不恐慌,但都被控制住了。焚烧尸体,深度掩埋各种死物。都是各地州府干的事情。各种防范普及,只要不想全村感染,乡里亭都会组织人把这些东西打死的打死,焚烧的焚烧。

这场据说造成全国4o%人口死亡的晚明瘟疫,很显然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万历年间已经爆过一次。已经造成了全国性恐慌,这也是朝廷推行各种防治办法得到各界支持的根本。谁都不希望莫名其妙全家死绝。因为鼠疫传染性太强了。简直就是噩梦。据说晚明造成一亿人的毁灭性打击,也不知道真假,但是如果各大政权忙着交战,顾不上民间疾苦,吃不饱,穿不暖的即使不是瘟疫,也会被冻死,饿死,他们和战祸一起推动了每个王朝末期人口的爆减。

过州涉县,哪怕他再是努力赶路,由于要交代的事情太多,结果九月底才到达保定这个直隶巡抚衙门驻地。自然重复着之前的工作。

忙忙碌碌到了十月初,他才离开保底,抵达了1629年五月迁都南下的离开了两年半的曾经的都燕京,如今的专管北方的陪都燕京。

实际上,朱由检这个皇帝并不太喜欢来到这个城市,因为这个汇聚华夏两千年封建专制集权的城市,代表着各种无形的压迫。他并不想打碎大明整个国家机器的话,他就必然继承这个体系。

你以为封建帝制只是对大明朝百官的压制吗。对万民的压制吗。他还压制住了朱由检这种人。

哪怕他如何改革,这一体系很难被打破,打破的结果就是国家四分五裂。彻底陷入内乱。他只能改革。尽可能往好的方向引导。

他改革由于有了1572-1584年的张居正改革的先例,并不足为奇。但如果他要说废除帝制,呵呵估计就连他的部下们都无所适从。鬼知道从他们出生以来,皇帝和帝制就已经存在,你说废除,那我们效忠谁,国家,那么谁代表国家。

因此哪怕他极力宣传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但转来转去,他们最后还是会集中到皇帝这里来。不需要他喊出”朕即国家“他们已经这么做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巨大压力压在了他的身上。指望他过日子数以亿计的百姓,遍布全国的官员。他们都指望着他拿主意。

如果有一天,他做错了决定,那么就会有灾难性后果,萨尔浒惨败以后万历皇帝都哭了,打了一辈子,结果临死前一仗输了,他不难看到这会给大明带来什么危机。他那个被文官忽悠瘸了的儿子肯定没能力收拾他留下的烂摊子,他知道,他没脸见祖宗。

哪怕昏庸如万历,都不自觉的把很多义务但在身上。更何况崇祯列。他的负担比任何人都要重。

诸葛亮治理蜀国很厉害,都在赞美。可是他付出了很多。几乎达到了”殚精竭虑“的地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不愧是他的写照。

朱由检自觉没有诸葛亮那么事必躬亲,大明朝也就朱元璋和朱棣做到了。所以,他更加不敢横插踏错。因为他选择的是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朱元璋他们能力太强,精力太旺盛,欲望太强大。使得他们可以犹如一个机器一样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可是朱棣以后,一代不如一代,官员们也慢慢的寻求新的办法治国。而图方便的徒子徒孙们,也选择大家都好的新的方式。那就是委任治理。

换一句话就是用对人。让这些代替皇帝殚精竭虑。

事实证明,这种制度虽然不如前者高效,但也不会犯大错误。万历皇帝哪怕28年连续赌气不上朝,他的辅内阁和其他官员也能把国家运转的很好。

到了明末,也难怪文官那么猖狂,因为他们现,皇帝完全可以在皇宫安心呆着,治理国家这么高难度的好事情,他们就可以解决。

但是由于解决方法,或者路线出了问题,有了不同办法,于是分成了一个个党派。他们争权夺利。想把皇帝分出来的皇权自己独吞了。

最终,东林党被阉党铲除了,阉党也被压迫过甚的汹涌民意打垮了。

朱由检很怕进入这个城市,因为来这里,他就又要面对他不想面对的很多事。

因此他进城后很不积极。哪怕迎接的百官如何高兴。毕竟丢了都地位以后,他们居然要听令于南京,这个就不能忍。

周延儒见证了曾经辉煌的施凤来辅等人的辉煌,和倒台。他自己还是推手。

可丢了全国的控制权,他还是很不甘心的。虽然南京会补给他们大量钱粮,可是哪有自己直接收取南方各省税赋来的爽利,北方五省,现在六省,都不太富裕。这就决定了,他们需要南方补给。这种局面从南方过北方经济以后,就越来越明显。全国的经济,在秦汉时期是关中主导,后来关中不行了,太小了,人口太多不够吃,于是都会迁到洛阳,洛阳一带就是河南。

隋炀帝还修了运河转运南北粮食。再然后,洛阳附近也不行了,到了宋朝就到了华北平原的中心,开封,这里倒是解决了吃饭问题,可四面受敌,被金国打破了这个花花世界,然后南宋,善于治理的汉人把南方半个天下治理的越了北方异族治理的北方。而且过的非常严重,于是武力不行,还很富有的南宋就被蒙元打下来了。但是南方经济过北方经济的格局再也没有改变。

反而由于北方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使得北方居然还要依靠元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运输钱粮补给。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

迁都南京后,燕京人口暴跌。朱由检就看到比起即为时期,人口少了至少三分之二。

他知道为什么,无非是贪官和他们亲朋被牵连,流放海外。再加上防备瘟疫,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改造“无数蜗居在贫民窟的而百姓,也被强制移民南洋。

一次又一次梳理。人口越来越少了。

喜欢拯救大明崇祯请大家收藏拯救大明崇祯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