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拯救大明崇祯的 > 第40章 阅军(第1页)

第40章 阅军(第1页)

38阅军

于是五月一日,他宣布这一天为”五一劳动节“全国需要放假庆祝的同时,在皇城北面城墙的城门北安门,进行阅军。这就是他的庆祝方式。

和后世电视看到的俄罗斯总统,还有其他各国观礼人。他的阅军也是看看军队的成色。

明朝皇帝朱元璋和朱棣的体制,皇帝亲军居然高达26卫,按照明朝一卫五千人的编制。这就是13万人。

可实际上朱由检已经废掉了其中25个。只留下了早就扩编到了15万的锦衣卫。全名锦衣亲军。

原来的旗手卫没了,羽林卫左右两卫也没了,金吾卫前后卫,也没了。包括太子府的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等六卫,也被他裁撤了。

但是他们的地位很快被曹文昭挂帅的近卫军十万人和杨嗣昌的御林军十万人取代。加上高达15万人的锦衣卫。

阅兵很成功,其实很宏大。

驻扎南京城内的两万锦衣卫到场了一半。被他授予虎贲卫军旗的东厂代表一万人,接受了检阅。

他也就看得起虎贲卫和金吾卫两个名号,最终他把金吾卫留给了太子作为护军嫡系。于是东厂的非太监部队,就被冠以虎贲卫。还有被检阅的就是取代了衙役。这个刑部领导的机构很牛逼。自然其中的执法机构属于大理寺统管,税务稽查属于户部统管。作为文官集团六部唯一的武装力量。他们不知不觉已经展到了高达2o万成员。而且都来自各大大学和相关专业培训成学校。他们或许在展现军姿上面远不如锦衣卫和东厂。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专业能力,绝对值得他的检阅。

有钱的内阁也很支持自己直接控制一支武装力量。只约拥兵百万的枢密院,以及人数扩大了15万的锦衣卫。

然后,所有人都在这一天得到了他的赏赐。

但是第二天,朱由检就在西暖阁,召集了锦衣卫和东厂的头头,告诉他们”现在军费太多了,战斗力一般的锦衣卫和东厂的虎贲卫

你们也知道前面几年都是特殊情况。你们怎么看“。

取代魏忠贤当上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的曹化纯,看了看心腹杜勋,见他点点头。于是道”自从魏公公倒台后,原本司礼监和东厂就已经损失了近两万人。如今全国的东厂和司礼监的总人数已经下降到八万人。南北两京各需要一万坐记,也就去了两万人。全国14省,还有各大藩国监视等,需要四五万人。还需要机动人手。八万人已经不多了“。

锦衣卫指挥使刘思敏也点头”因为许显存的案子,我们已经裁撤了近三万人,原本计划近期不足,既然陛下说朝廷没钱。那就不招了“。

朱由检看了看。”让朕,给你们说说,如何裁军,如何让你们人手不足的局面改变。第一,以后东厂,裁剪为六万人,除了南北两京各一万人,剩余四万,分不到直辖14省,以及南洋的殖民地各州以及澳洲。南洋和澳洲,大概三四千人就可以了。剩下的不到四万人,就负责14省的监视。够不够。“

三万六千人监视14省,足够了。一个省能派去至少两千人。大的省会多点。但两三千人绝对足够。要知道欧洲在美洲的殖民军很长时间都没有三万多人。

”那监视藩国的事“。

”交给锦衣卫。东厂裁剪到六万以后,锦衣卫现在有12万,裁剪到九万。南北两京各一万,其他七万,同样派驻各地各省,内部各省以后主要交给东厂负责,锦衣卫就主要主要负责边界各省。锦衣卫毕竟是军队,你们的情报要服务于军队。那些走私的,卖国的,都要铲除。除此外重点监视13个藩国,以及我们的敌对国家,比如满清,比起蒙古鞑子等。

以后你们一个对内,一个对外,15万人绝对只多不少,重复设置在京都就足够了。其他地方,尽量避免恶心竞争,浪费朕的财力物力。你们明白吗。还有你们的潜伏的”听记“间谍,要利用好。不要被人反收买了。给我们错误信息。。“

他的信息就是一个从163o年五月开始,不要在大规模内斗了。要集中力量对外了。于是七万锦衣卫就要派上用处。而暗地里的那些没有暴露的暗探。自然也需要刷选,看看有没有叛变的。

而且暗探的工资并不好在户部显示,户部只支付他们25万人的工资,裁撤十万以后,变成15万。至于暗探的工资哪里来。

自然是东厂和锦衣卫自己的小金库。

他们不仅仅有自己的产业和收入来源,作为皇帝嫡系,朱由检也会随时给他们拨款,让他们去做事。皇帝皇帝不差饿兵吗。

曹化纯和刘思敏刚刚取代许显存和魏忠贤的地位。内部竞争很激烈。加上取代曹化纯的方正化控制了紧追其后的御马监。御马监可同样也有精锐无比的龙骧卫。

三大特务机构鼎足而立的局面早已经形成,只不过锦衣卫和东厂名声太响,加上御马监只有监视汇报权利,青衣社和龙骧卫都没有执法权,这次表现的存在感不足

可两人都是特务,很知道,曾经的西厂是多么牛逼的存在。

两人很想争取一下,但崇祯态度坚决,新官上任的他们屁股不稳,哪怕这件事会打击他们的威信,但也得执行。

”好了,裁撤的东厂番子和锦衣卫,你们可以派去刺探满清鞑子等势力。其他安排不来的,朕安排他们去皇产司,为朕打理资产,你们知道的,朕在殖民地可又不少金矿,银矿,铜矿,铁矿,盐矿等,每一个都是非常暴利的。如果没有得心应手的人去帮朕打理,朕也不放心“。

他没说的是,刑部和兵部把原来的徭役废除以后,原来的各地衙役———捕快(也是一种徭役,相当于警察)彻底被新式的,从新军抽调识文断字的经验组建的全国高达2o万六扇门部队,自然也包括澳洲的三万多捕快。比起大明人口众多,纷纷扰扰,澳洲重建的特殊部队,更加干练。自然随着安定下来的澳洲百姓越来越不安分,问题越来越多相关学校也会扩大招生规模,给各地政府提供更多捕快(古代警察)实习生,而根据需求,澳洲长安政府也会随着国内经济越来越好,可以养活更多特殊部队。而在初期,都忙着安营扎寨,顾不上闹事。最关键驻军太牛逼,动不动就武力镇压,可是随着制度健全,各种制度限制越来越会限制军方干涉地方政务。而随着军队被限制,自然需要更多捕快承担留下来的权利和义务。这点在大明14省,就不存在,因为几百年下来,武将和军队早就被文官打压的不敢染指文官的势力范围了。因此没笔澳洲版图大,反而还小了一半(澳洲新13州几乎涵盖了整个大西洋9oo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和后世华夏共和国那么大,自然比现在到处放弃领地的大明大。不算南洋殖民地,还不到4oo万平方公里。可是163o年,这里的总人口还是高达,恩,朱由检计算,大搞1。1亿上下,其中北方五省有三千万登记人口,南方八千万,等于他们持之以恒把四五千万人口搬到了全世界。如果不是高效的专政政权(如苏联),根本很难完成,至少民主国家几乎不可能实现,除非和历史上英国人那样花了几百年才实现,那又有什么意义。大明就是人多地少)所以,大明明明地方还不到一半大,捕快却是澳洲的五倍多,高达17万捕快。看来,文官们,比如温体仁等人,根本就不会,也不敢让军方染指。就连锦衣卫和东厂的特务也不行。这就是明末的文官的自觉性,哪怕换了一批人,他们也希望维持自己的优势。只不过被崇祯解套的军方和厂卫,显然也不那么甘心继续被文官们压制。

也就是说算上2o万被文官拉入文官体系的捕快部队,大明朝的统治阶级的暴力机关,实际上高达15o万人。114万国防海6军,16万厂卫特务,2o万捕快。这才是取代大明朝26o万卫所和不知道多少的徭役,衙役的新生势力。

他们都是改革后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主动维护者。另一边被他裁撤的厂卫也加入了他的“皇家企业“,而这些企业,不仅仅有后世”国企“的优势,也有私企的优势。因为这是他的私产,他会想方设法而维护他的既得利益。另外他开了这么多矿业公司,如果没有完整的监督,那些个不靠谱的”职业经理人“还不好把自己的资产吞了。没有种的太监(子孙根被切了),没有后代,往往他安排的工作都能做好。所以最近他裁撤的太监都是这么安排的。皇家公司,没个太监,怎么来的特色列。

听了这句话,两人立即好受许多。就当转移岗位了。在他们看来,在帮皇帝经营公司,不还是和内廷效力。

”还有武装锦衣卫和东厂的虎贲卫各抽调五万人和三万人,训练成新军,装备充足的大炮,火器,战马,加强它的战斗力以缓解因为人数锐减下降的战斗力“。

这个可以有,比起枢密院指挥的6海军,锦衣卫和东厂的武装都是冷兵器,还落伍了,赶紧干不过军方。底气很不足啊。

以后自己也是洋枪洋炮,都差不多强大,就不怂了。再加上有了好的安置。;两人立即决定掌权后就走精兵强将的方针。

毕竟太多了,各界确实意见很大。

正是如此,朱由检通知温体仁以后只需要放司礼监东厂六万人,锦衣卫九万就可以了。

25万一下少了十万。温体仁这个户部尚书升官的掌门自然开心。虽然同时朱由检,在南洋豫州建立了一只三万人的驻军,京州一万,苏门答腊两万,共计六万人,合称南洋军。

至此,明帝国枢密院和兵部指挥的常备6海军以114万稳定下来。再加上15万厂卫,恩还有御马监的龙骧卫一万人,厂卫算算是16万。这样就是全国13o万的军事力量。

朱由检精炼下,五六月就把这个事搞定了。各地官员就现,很多省份锦衣卫居然没了。西北各国也现,东厂的番子也撤离了,地盘和势力移交给了当地的锦衣卫。

FBI和cIa的划分已经很明显了。但是他的武器列装却还在进行中,谁都想换上舰船大炮。更先进的武器都想要,可是军费预算就拿多。哪怕有特别军费。要完全正规化。

估计还有一两年等。毕竟制造也需要时间。这玩意还不能加急,手工的,容易出乱子,成品率不高,反而更亏,更慢。

喜欢拯救大明崇祯请大家收藏拯救大明崇祯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