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拯救大明崇祯的 > 第34章 逃过一劫(第1页)

第34章 逃过一劫(第1页)

34逃过一劫

对于皇太极的挖心战术,朱由检是很忌惮的,他的军队,尤其是新军,别看训练有素,可是遇上两匹马甚至三匹马的八旗骑兵。根本追不上。只能全靠守城。

汉武帝的事迹就告诉我们,对付骑兵,你的用骑兵。

因此各路新军都有一定数量的骑兵,但由于没有牧场,哪怕是九边八国,也没有牧场,土地早就被改成耕地。

因此大明朝的战马来源居然还得靠打了几百年的蒙古人提供。朱由检的也不例外。

他为什么废了太仆寺,因为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大明朝都没有牧场,专门设个九卿衙门干嘛。

如果说现在大明谁还有不弱的骑兵,那么只有四个地方,第一辽东和满洲死磕的燕国燕王朱隶键,他的关宁铁骑基本上配备了一人双马。大量人口外流,内迁,他有足够的土地,包括开垦出来的耕地用来放牧。

另一个是打下吐鲁番汗国的凉国。这很好理解。

还有一个就是趁着朱由检忙着内部问题,加上凉国兼并了吐鲁番的冲击,兴庆的夏王和榆林的秦王合伙,先把鄂尔多斯部落灭了,然后又把古代河套地区朔方一带牧马的另一个早就衰败的土默特部。两国通过对外扩张成功把大量人口分配到水源充足的河套。也实现了他们扩张野心。但是也把青海西部的土默特汗气坏了。让西宁的青海王被土默特汗胖揍了。但没打下,凉国很自觉派兵援助以后,土默特就退回了西部。但也不再和青海国贸易战马。

还有一个就是惹毛了自以为是是蒙古”共主“的

成吉思汗直系后代林丹汗,差点搞黄了燕国的谋划。最终还是因为满清太强大,林丹汗不敢翻脸,算是默认了秦国在鄂尔多斯建立东胜府,在土默特东部重建了云中郡,逼得晋王赶紧把定襄一带占了,不然以后扩张出路都被人堵住了。在打不过大明中央百万大军的他们看来,向北方扩张,恢复秦汉版图,就是自然而然的刷名望,刷军功的好事。

而另一边河套西部靠近夏国的地区自然被夏王重建了朔方郡。很明显很得意。

如果崇祯二年不是这么坑,还是该死的旱灾遍布,他们就会更高兴。拥有着庞大的版图,几乎每个百姓都有大量土地,可是由于干旱,产出很少,和投入人力物力不成正比。就造成了阶级矛盾的剧烈变化。西北四国,很显然没有被蒙古威胁,反而被内部起义军搞得欲仙欲死。

死要面子的他们没有选择找皇帝帮忙,而是死撑。孙传庭也乐得看不见。因为他的关中很稳。土地收入锐减也没关系,反正有免费政策和赈灾粮食。朝廷有钱的好处就在这里了。

历史上没钱的他们除了杀人,没办法。可是现在,他们有粮食,还有庞大的精锐6军。就不那么担心。

被四国整顿后的西北边军显然也不那么菜。在几位王爷砸锅卖铁维持下。起义军没能翻了天。地主阶级反动派的实力明显强于起义军。

朱由检眼看着全国最核心的14省,已经逐渐被他纳入掌控,虽然腐败还有,但是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这个反腐工作估计有切实利益的议会代表更加积极。

只要大理寺秉公执法。这群人只会越来越少,自然也会越来越隐蔽。以前那种明目张胆,被人拿到铁证的情况也会越来越难。

但和他已经关系不大。他建立了这么一套制度,他就会信任他能为他实现一些该有的职能和目的。

他反而更担心比起义军更可怕的满清,比起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皇太极等人明显要更加阴险奸诈。历史上八旗军和大顺军的对决,明显是大顺军溃不成军一两年就败亡了。战斗力还没有明军牛逼,靠着关宁防线,从1618年努尔哈赤造反攻打大明,知道1644年吴三桂叛变投靠满清以前,都牢牢抵住了满清的海浪般攻势。

历史上能把农民军玩的欲仙欲死的洪承畴,最终也带着十几万大军被皇太极歼灭在松山,就已经明白这里面的差距。野战,明军打不过八旗军,同样起义军也长期打不过大明军。

这也有不得他不担心。

可最终,当他调动大量物资,军队,甚至让河北北部的百姓都躲到了城池内,架起了大炮等着打八旗的时候。崇祯二年居然就这么过去了。皇太极居然没来。

他感觉太不可思议了。

当时间进入更加酷寒的163o年的年初,他都不敢置信。

然后就是狂喜。这等于大明朝又被他争取了半年展。至少他猛然回顾一下下半年的成果,温体仁的政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