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拯救大明崇祯作者哆啦美 > 第1章 那是一个冬天(第1页)

第1章 那是一个冬天(第1页)

寒风瑟瑟的燕京皇城刚刚艰难的过完了明神宗朱翊钧人生的56个年头,以及登基称帝的第46个年头,十岁称帝的小皇帝,早已经垂垂老矣,就连巍峨不屈,气象不凡的紫禁城,也跟着垂垂老矣。然而城池由于岁月的积累,越沉重肃穆,底蕴深厚的时候,它的主人却不是死物,在这把名为岁月的杀猪刀下,越苍老。越显得。。。。。。怎么说,越的脆弱。

即使如此,这把杀猪刀也义无反顾的继续前进。任何人类都难以阻挡。他显得那么无可匹敌,那么的强大绝伦。

于是就在寒风中,暮气沉沉的紫禁城进入了万历47年。

万历47年,你会问,这到底是公元第几年。那么就要让我们的主人公,现在名为朱由检,未来的崇祯皇帝告诉你。现在在位的是他的爷爷,56岁的大胖子明神宗,明神宗是明年万历48年7月21日驾崩后他儿子明光宗朱常洛给他定的庙号。这个在位仅一个月的新君,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当太子,还是不得宠的太子。这个悲剧太子,就是朱由检的亲爹。

然后你就明白了吧,万历48年就是公元162o年。那么万历47年自然就是公元1619年。如果你的历史课本不是体育老师教的,那么这个时间你就会记住一个事,那就是他是明亡清兴的转折点。因为萨尔浒战役爆的就是这一年。然后十几万明军精锐被1616年才统一东北亚女真各部的大金国可汗努尔哈赤打的大败,损兵折将近五万人(人)。

就好像二次世界大战莫斯科战役一样,战役以前,德国咄咄逼人,全线进攻,打的苏联落花流水,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斯大林拿着大烟斗指点江山不到两年就把柏林占领了。这就是转折点的作用。

自然考虑到此时大金国(史称后金)人口几十万,加上归附的汉人,朝鲜人,蒙古人一起也还不到一百万,穷兵黩武军队也就七八万的悲剧局面,面对人口高达1。5亿,(这个数值,咱们取中间值,因为人口学家们,比如王教授和何教授认为1。5亿上下是准确的。但也有拿出数据算出人口两亿的曹教授和葛教授,自然也有更保守的赵学者和谢女士认为有一亿左右,这个不好说,英国佬安格斯·麦迪森还认为16oo年就有1。6亿,人家研究世界人口学,都是专业的),除此外还有核心版图35o万平方公里。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因为2ooo年前秦始皇为后人统一和打下的版图就是这个数字。也就是说晚明时期,华夏精华地区都没有丢了。也就是大明地图的两京13省,实际上是15个省,燕京,也就是后来的北京为核心的北直隶,就是后来河北省大部分长城以南地区外加天津北京两个直辖市的组合,南直隶更大,包括苏皖粮市,还有上海直辖市。你就知道明朝的省,多么专业,个头多么大。辽东都不是单独的省,而是隶属山东行省的下设军镇。

至于为什么说是核心地区,那些今天归附,明天反叛的羁縻部落,就不要计较了。控制力很有限。最关键别看万历三大征打的凶狠。到现在都没有彻底了结。可是实际上明朝比起极盛时期的997万平方公里。早就不复当年了。后世子孙”崽卖爷田也不疼“,这领地说丢了就丢了。西域丢了,西藏也丢了。不久以后就连大东北也丢了。最可气的还是内蒙古丢的莫名其妙,居然是自己放弃的。

为什么说这么多,因为朱由检这个穿越者那是一肚子牢骚,一肚子气。气从哪里来。毕竟他才九岁。虽然不是太子,也不是皇太孙,虽然他亲妈是太子妃,可惜已经死了,明朝也没有非要立嫡子的继承法,一般讲究一个长幼有序的时候,还讲究德行,品性什么的,最关键他妈那个太子妃是追封的,他这个嫡子都算不得多么准。即使如此朱由检也是太子朱常洛的第五子,考虑到几个哥哥一个个迫不及待的挂了。最终也就他亲哥朱由校和他活的最为滋润。老大朱由校,老二朱由检,相差了六岁。基本上不会有大臣会想着拥立年幼的次子。因此他也不会自己想多了。

然而,最关键现在的他什么都做不了。一个小屁孩,谁会真正听他的。下边的奴婢嘴上说是,知道了。可实际上,还是不以为然。面对宫女太监的战战兢兢伺候着。他能做什么,能说什么。包括伺候他的几个贴身太监,如历史上陪他一起吊死煤山的王承恩以及在《天下第一》里面当了回大反派的东厂厂公曹正纯反派原形:大太监曹化纯。至于有没有连童子功。他问了。没这事。

什么葵花宝典,辟邪剑谱都没有这么回事。看来是小书家胡编乱造的。只为博看官一笑而已。自然后来这个小太监还真的去刻苦学习武术,成了战斗力爆表的”武林高手“。至于为什么,无外乎为了出人头地,不想被其他大太监欺负。练着练着就成了高手了。这是后话。

然而身在局中的朱由检根本笑不起来。通过老师,大儒,大学者孙承宗的关系,加上亲爹的面子。他找来了大量晚明的各种数据资料,包括大量东厂和锦衣卫的绝密档案。然后他看得越多,就越绝望。

一个王朝的迅毁灭,往往不像升斗小民那么认为的简单,这毕竟不是《三国演义》,即使是三国演义,诸葛亮如此”妖孽“,比穿越者还要妖孽,可最终不也没能力挽狂澜。那么是为什么。

如果找不到根源,像历史上崇祯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的996工作(好像应该是更惨的997),可最终还是家破国亡。

这是什么情况,根据他学习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还是没有抓住主要问题,根本问题,核心问题。而是不断在次要问题去做,然后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比如满清和大明不死不休的问题,这难道仅仅是双方统治集团的野心问题,不是,他是民族矛盾尖锐的必然结果。明朝是如何建立的,不就是蒙元王朝不拿汉人当人看,最终官逼民反。

许多人只看到了明朝君臣们,”不割地,不和亲,不赔款,布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傲骨。可实际上,很容易就能解析出,当时明人对少数民族的蔑视,轻视,傲慢导致的必然结果。就好像两个世纪后横空出世的《排华法案》不也是这种民族主义,种族优越感的结晶。为什么努尔哈赤能只用3o年就迅从13副铠甲起兵,迅整合女真各部。很明显女真各部已经受够了没玩没了的内战(大多是明廷挑拨的)以及辽东明朝官僚们的巧取豪夺了。于是他们团结了起来从1583年起兵,到1616年统一建国。只用了33年。堪称大势所趋。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大势,就好像解放战争时期,哪怕世界第一强国美利坚如何拉偏架,帮着老蒋,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还有刘邦战胜项羽以后,曹操战胜袁绍以后,蒙元灭了金国以后,这种局势就非常明显,哪怕曹操在赤壁之战吃了大败仗,也没能根本改变这种大势,只是延缓了。

这才是最可怕的。就好像一场早就排演好的大戏,主演那是绝对英雄,哪怕反派如何穷凶极恶,都会死翘翘。

面对这种局面,他能如何,别看大明国人口世界第一,可是由于内部腐败,军队腐朽,根本调动不了自由的力量。更是由于党派林立,内斗不断。根本使不出全力,还有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一样虚弱。而看似强大,高大无比的大明,却在满清这个小儿面前失了吼人的伪装。而萨尔浒之战就此伪装彻底被满清拉下的关键一战。

可惜穿越而来的朱由检做不了什么。如果他不是九岁。而是2o岁。那么他甚至都可以请战去改变战局。可是他只有九岁。于是就没人会在意一个小屁孩的想法了。

至于很多小说拿个七八岁,甚至三四岁小孩的话主导一国国务,那未免太过于儿戏。

那么如何解决萨尔浒之战,最后还是不要打,毕竟经历了三大征的万历朝早就不负张居正改革时期的富强了。虽然通过播州之战,以及朝日战争日本大军阀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动的侵朝战争),在战火中训练了一直强大无比的明军,可也直接导致财政濒临破产。万历帝为什么要派大量太监镇守各地,为他征收矿税等,就是为了维持他自己和明帝国的基本开销。这可是被儒林骂死的苛政。可惜没钱的皇帝,也日子难过啊。

对于一年只有四五百万两白银收入的大明朝,这点钱全部丢进军费这个坑,都盖不住。

不打是上策,可以继续唬人。让努尔哈赤不敢轻举妄动。然后在学习唐明皇承认大作荣建立的渤海国一样,承认了就可以了。然后就慢慢解决万历皇帝留下的烂摊子。

可惜,目空一切的朝廷诸公们,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利益,轻率的动了战争,然后还派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兵部侍郎杨镐领兵,这不是找死吗。你们哪怕随便从各路军总兵里面挑一个担任总指挥也好过纸上谈兵的文官挂帅。这就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以文抑武的百年国策。可以说从唐朝安史之乱以来,这就是所有王朝的必然结果,而到了每个王朝末期都会达到登峰造极的极致。然后就出现外行的文官指挥骁勇善战的武将的局面。更严重的是,同等级的文武官员,文官都要比武将权利更大更重。自然土木堡之变以后勋贵集团倒台以后。明朝就进入了类似宋朝的局面。

然而迫在眼前的萨尔浒之战,还不是大明致命问题,在华夏这个地方,民族矛盾从来就不是主要的矛盾。阶级矛盾才是。他可以轻而易举的从锦衣卫的情报看到赫赫有名的九边号称百万的边军。实际上连一半都没有,在当地军官把士兵军户当奴隶,当家奴,当园丁无偿使用的时候,就决定了他们地位是何等的地下。他们出逃也就在理所当然。而军官为了吃空饷,于是采取了纵容态度。

可想而知,朱元璋号称"不费朝廷半点钱粮,就养着百万边军"的有利局面早就不复存在。

明朝末年就是一个比烂的时代,被明军吊打了两百年的蒙古人也早已日薄西山,甚至比明朝还烂。只是明朝是统一的,而草原各部却是再度四分五裂,互相攻伐,一如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的局面。只不过他们的版图要比四百年前大了几倍,从西伯利亚到内外蒙古高原,从大兴安岭到中亚草原。就连印度也将成为莫卧儿蒙古铁蹄的牧场。

自然整个青藏高原很不幸,也被瓦剌各部占据。未来的沙俄和满清都将通过吊打蒙古各部,成为领土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

军队腐朽,根子还是统治阶级的彻底腐化。不顾地产占据人数最多的农民死活的他们,显然也不会看的那么远,所以,自掘坟墓的事情,他们挖了又挖。生怕埋了自己的时候,自己能爬出来。

而晚明的官僚腐化,他真的不想说。如果要总结,随便找一个省的官员,全杀了,绝对误杀的不过十个。剩下的全是贪官污吏。想想大清官海瑞,能进入金銮殿骂皇帝的他绝对属于高官之列,可惜连吃肉都吃不起。你说,有几个官员能忍住不贪污。明朝俸禄非常低。不贪污根本过不了他们想要的日子。想想十年寒窗苦读,难道就是为了吃不饱穿不暖,然后为人民服务。这种“雷锋”现代都不多。更何谈封建王朝这种等级社会。

朱由检不但抄录有用的数据。然后得出一个结果大明朝病入膏肓。一如甲午战争之后的晚清。有意思的是晚清的王公贵族们还试图通过各种改革拯救王朝。可是自从改革的张居正满门不得好死以后

大明朝就再也没人谈改革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事情,一个个装起来鸵鸟。把一切问题视而不见。户部没钱,就找皇帝要。为何?因为全天下都是皇帝的,皇帝不补贴,谁补贴。

一边是国库没钱,另一边是没钱的官员们找皇帝要钱,毕竟皇帝还有小金库内帑。然后万历帝为了搞钱,不得不设立镇守太监收矿税补贴内帑。然后大臣们绝对这是“与民争利”。不应该,然后君臣对立。至于国库没钱的事情,大臣们压根不管。这就是一个死结。

这个死结,崇祯吊死在煤山的1644年,也没能解决。

穿越而来的朱由检能解决吗。答案是,他也很无力啊。就是他爷爷万历皇帝,当了快半个世纪的皇帝了,几乎现在的大明人都是吃着他的饭长大的。按理说他的皇权应该很巩固。可实际上,他一样在国本之争,廷击案等事件里面都属于妥协方,受气方。虽然他爹朱常洛是受益方。但也可以说明,当年朱元璋1368年建国以后形成的集权最终是失败的,废除丞相制度以后的大明朝,实际上有了一个比丞相权利更大的机构内阁。并且隐隐架空王权。

这就是现在的明朝。可以说要想改变明朝日薄西山的局面就必须学”商鞅变法“。至少要学范仲淹,进行反腐。可是只要你反腐,那么你就会触动文官利益集团的奶酪。因为现在寄生在大明王朝吸血的最大吸血鬼,就是这个文官集团。而他们还掌握大明朝的实权。你如何动。

根本动不了。拉一派打一派都不可能。因为他们已经尝到了联合起来对抗皇权的甜头,哪里肯轻易妥协。

朱由检看了看他画出来的地图。这张手绘图应该比这个时代任何国家的地图更加精细,精致的宣纸上面,密密麻麻的用铅笔挥写全球的轮廓,其中远东最为熟悉最为精细。

而他旁边是他近一月来书写的如何拯救大明朝的大纲。然后他现,哪怕他当上皇帝,哪怕他改变刚愎自用,偏听偏信的性格。也根本无解。因为一句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他所有计划最终都归结到两个点,第一个点就是钱。想想明末经济崩溃导致的财政崩溃。这个问题太难。但作为穿越者,看了无数马阿里的uoo27”成功学“的他,反而不担心。什么最赚钱。自然是垄断。想想后世四五千亿的阿里,腾讯,还是万亿的中石油,中烟草,无一不是垄断巨头。

第二个就是文官。几乎所有改革,你都很难绕开它。因为他们是必然的执行者。你要伤害他们利益,能积极变革才怪。可是如果不变革就是死路。

党争只是一个引子,为了权利和各种利益的文官内斗。可以说他们在已经无敌以后,太寂寞了。自己和自己斗了起来。毕竟武将和勋贵,已经成了哈巴狗。曾经嚣张无比的东厂锦衣卫也被他们慢慢渗透,慢慢套上了狗绳。还有什么对手,要知道就连皇帝都怕了他们,以怠政为名,坚决不搭理他们,自己在皇宫里修仙。

”无敌是多么寂寞,无敌是多么空虚。。。。。。“然后无敌的他们分成了东林党,浙党,楚党,齐党。后来可能是斗得太过火,亲哥朱由校未来还会推动魏忠贤组建牛逼的不行的阉党。然后吊打了分裂的文官集团。直到崇祯皇帝干掉阉党,吸取教训的东林党一家独大。然后带着皇帝向地狱里冲。

穿越而来的朱由检想想自己的未来,自己民族的未来,想想满清带着华夏民族往落后挨打的地狱里冲,日本鬼子都有胆子冲到华夏大地,制造八年惨死三千万同胞的悲剧。他就愤恨不已。曾经年过三旬的他,早已经过了冲动的年纪。早就练就了沉稳的性格。他可不是17岁登基的那个年轻皇帝朱由检。他可是穿越者朱由检。年轻气盛有没有接受帝王心术培养的崇祯空有大志,却做得多错的多,抓不抓矛盾核心是关键,稚嫩的心性又是另一个关键。想想高平陵之战蛰伏几十年的司马懿是如何谋朝篡位缔造了晋朝根基的。比起曹操的艰辛。他的成功感觉像个小偷,顺风顺水,就把曹操花了3o多年打下的天下窃取了。这是为什么给人这种错觉,是的,就是司马懿非常”稳“。换句话说是老谋深算。

朱由检不觉得自己有司马懿那种忍耐力和谋划能力。但是他也不想成为另一个项羽,另一个柴荣,打下的江山平白便宜了刘邦,赵匡胤之流。

只有九岁,还是虚岁的他,虽然个子不算矮。可实际上,它并不能浪费太多时间。去年冬天,他就已经感觉到气温在进一步下降,比往年更低。这意味着什么小冰川时代即将抵达。

历史上全面爆就是崇祯元年(1628年),但实际上1627年就已经很严重了。也就是说算上今年也就八个年头好气候可过了。八年以后。气温暴降的华北大地,农业减产都是常事,更可怕的是大面积绝收,也就是颗粒无收。那才可怕。不仅仅气温暴降,而且降水也爆减。尤其是陕西陕西甘肃等地。那简直就是迅进入地狱模式。没有水就没有收成。没有收成就会饿死。与其饿死不如造反抢吃的喝的。然后阶级矛盾彻底计划,于是闯王高迎祥,李自成,一代换一代,为了活命作斗争。

可最终还是延续华夏两千年来一直延续的”治-乱-治“的怪圈。当内战自相残害的差不多以后,重新分配土地后能养活剩下的人口。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盛世“。明朝如此,清朝不也如此。如果不是太平天国起义内战死了上亿人,缓解了晚清的阶级矛盾,恐怕晚清撑不了剩下五十年。

喜欢拯救大明崇祯请大家收藏拯救大明崇祯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