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侯夫人重生日记谢凉萤身世 > 第68节(第2页)

第68节(第2页)

双珏应了一声,自去乱葬岗找尸骨。

谢凉萤虽说拿定了主意,却到底不敢托大,径自去找了魏老夫人和老王妃,向她们全盘托出自己的计划。

魏老夫人和老王妃听完后,对视一眼,道:“我觉得倒是可行。”

老王妃也道:“待大雨之后,尸骨会顺着李家那排水道,一路散落在整个城南。到时候人心惶惶,便是随便找个与李家有仇的去告官,也是有理由的。”

谢凉萤得了她们的点头,便放下了心,静待双珏回来。

三日后,南直隶下了整整一夜的大雨。

双珏穿着根本挡不了雨的蓑衣,趁夜将尸骨放在最靠近李家花园的排水道,然后躲过了宵禁的巡逻队伍,又溜回了冯相府中。

谢凉萤和曾氏一直在等她,见她一身湿漉漉的,仿佛刚掉下了河里的样子,忙让她去房里换衣服。

双珏被雨淋了一身,冷得不行,赶忙回了屋子。

谢凉萤早就让下人烧好了洗澡用的热水,双珏泡在木桶里,洗去一夜的疲惫。没泡一会儿,双珏就起来擦头发,她知道谢凉萤还在等着自己过去回事儿。

冯府的下人此时端来了一碗刚熬好的姜汤,敲了敲门,得了双珏的应,才进来。她将姜汤放在桌上,“双珏姑娘可快些趁热喝了,这还是你家姑娘特地嘱咐我们厨房熬的。”

双珏笑着道了谢,端起姜汤一饮而尽。姜汤用的是极好的老姜熬的,辣的很,祛寒效果自不必说。双珏刚喝下,就觉得身上暖呼呼的,竟隐隐有要发汗的迹象。

送姜汤来的丫鬟,见双珏喝完了,便又带着碗回去厨房。

将半干的头发盘好,换上干净衣服,双珏就精精神神地去见了谢凉萤。

谢凉萤见她过来,忙让人坐下,叫曾氏替她搭脉。

双珏一边将手伸出来,一边笑道:“夫人大可放心,不过淋一场雨,算不得什么的。”想她过去出任务的时候,冰天雪地里头呆着也不能吭一声。若是病了,也得撑着将任务完成了。

谢凉萤却不这么想,“女孩儿家最怕的就是受寒。你现在年纪轻是不打紧啊,但以后若是嫁了人呢?要生孩子了呢?我记得你每次来癸水的时候都疼得厉害吧?全是以前落下的病根,现在趁着我还舍不得将你嫁出门去的时候,赶紧地把身子给调理好了。”

双珏没想到谢凉萤竟这般心细。下人与主子不一样,主子疼了,还能躺在床上歇着,下人可没那么好的待遇。疼了也得忍着伺候。那点疼对双珏而言,还能忍,并不是断了手脚,疼得极厉害。只是那种并不剧烈的疼,钝钝的,却很是磨人。

曾氏搭了会儿脉,笑道:“阿萤果真看人仔细,看不是宫寒之症?”她看了眼双珏,“可不能仗着年纪轻就不当回事儿,等上了年纪有的苦头吃。”

双珏不好意思地一笑,心思飘到了很远的以后。

谢凉萤并不问双珏把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她是知道双珏性子的。倘若事情不顺利,或是没完成,双珏是断不会就这么被她说服先去洗漱,而是当即跪下请罪。

如今她们已经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就等着看老天爷,愿不愿意站在他们这边了。

一夜大雨,将整个南直隶洗的干干净净。天空碧蓝碧蓝的,飘着朵朵白地几乎透明的云彩。空气里弥漫着刚下过雨后的带着泥土芬芳味道的清新,街上夯实的泥地被雨点打出一个个小坑来,被人踩实了之后,又恢复了平整。青石板上的坑洼中带着一个个小水坑,照映出碧蓝的天和白云。城里的人们见停了雨,纷纷出来。

城中的一日,就这么开始了。

南直隶的应天府中,府尹正从小妾的房中被伺候着起来。南直隶不比京城,要上朝。官员们到衙门里点个卯,就能捧着本书,倒碗茶,消磨掉一天。如应天府这般,只要无事,就是点卯都用不着了。反正一些琐事自有下头的人去办。

应天府尹的师爷早早儿地就在衙门里头急得团团转了,但府后头是府尹的后宅,里面全住的女眷,他一个大男人轻易不好过去。虽已经叫了小厮进去催,但心急如焚的师爷觉得滴漏每漏下一滴,都是过去了一年。

好容易见到了打着哈欠出来的府尹,师爷忙躬着身上去,连平日里的问好都忘了,直道:“大人,出事了!”

一句出事了,生生将府尹还没打完的哈欠给塞了回去。他正色道:“何事?”

南直隶是陪都,素来天和人安,没出过什么大事。城里住着的人,除了李家那个刺头,就没旁的人需要他操心了。府尹的心提了一下,莫非是李家出事了?那自己恐怕得赶紧过去一趟,万一得罪了那个难缠的李老夫人,怕是越发不要想着调回京城去了。

师爷急出了一身的汗,“今早宵禁巡逻的队伍在回衙门前,发现李家附近有散落的白骨。虽然已经收拾了一些,但却还是落下了点。如今叫住在城南的百姓发现了,城里头正议论纷纷呢。大家伙儿都说,这李家平日干尽了恶事,如今闹出了这么一场,是老天爷要来收人了。”

府尹并不将这个当一回事,“凭那些流言蜚语说去好了,反正过一阵子没劲了,自当息事宁人。”

师爷一跺脚,“大人!若仅是流言,我怎会当成事儿来说与你。乃是今早衙门一开,就有人递了状子进来,要告那李家,说是那具尸骨应是他家失踪了一年的小子。”

应天府尹对李家从来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只要无人报官,他就由得李家去。谁让人家教出个好儿子来呢。便是报了官,他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人命官司这个,断不能就这么轻易过去。自己想要去京城,靠的还是三年一次进京面圣的考核。如他这般,说是府尹,其实同寻常知府县令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不过都是一方掌管民生民计的父母官。

父母官的考核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乃是看刑案。所治之地的案子越少越好,这意味着自己以仁治理,感化百姓。本朝皇帝除了寻常案子外,格外注意命案,倘使三年中命案侦破太少,积留太多,便是再好的能耐,也只得一个中下的考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