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侯夫人重生日记漫步长安 > 第72节(第2页)

第72节(第2页)

但在看到柳澄芳的那一刻,曾氏知道自己错了。她根本没有那么大度,可以因为日子久了,就原谅柳澄芳。想起柳清芳在离开柳家之后,快要病死的样子,曾氏就浑身都发抖。若不是谢凉萤,若不是蔡荥,恐怕她和柳清芳母女两个早就死在了那片肮脏的地方。就连曾家人都不敢去收尸的地方。

谢凉萤感觉自己身后仿佛有什么不对劲,她转过头去,发现双手死死捏着披风的曾氏,正在朝柳澄芳盯着。她朝笑意盈盈的柳澄芳看了一眼,见她只顾着和魏老夫人聊儿女经,半分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不远处曾氏的身上。谢凉萤在心里松了口气,趁着这两人都专注于聊天的时候,悄悄儿地往后退到了曾氏的身边。

她从曾氏手里将披风抽出来,“我知道曾夫人心中不忿,但眼下……不是个好时候。”

曾氏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她低眉敛目,收去了一身的戾气,朝谢凉萤强撑道:“我知道。”

谢凉萤看了眼抱着孩子,笑得东倒西歪的柳澄芳,叹了口气,“随我去走走吧,就这样站在这儿看着,迟早忍不住。”

曾氏自然应了。

两人沿着河道,一前一后地走着。谢凉萤走在前头,便先曾氏一步看到前面有片及腰高的草被压倒了。她转头道:“咱们过去瞧瞧。”

曾氏有些犹豫,怕谢凉萤会有个不测,但出于好奇心,也点头应了。只是在谢凉萤不察的时候,暗暗地将手放进随身带着的药米分袋子里头,准备随时都捏出一撮来撒。药米分是蔡荥在曾氏临走前给她的,说是给她防个身,曾氏本欲推却,抵不过蔡荥的盛意,这才将东西给收了。不想这就能用上了。

曾氏将谢凉萤推到自己的身后,神经保持着高度的紧张,小心翼翼地朝异常处走去。

谢凉萤本来还不觉得有什么,京郊乃是正儿八经的天子脚下。寻常人谁敢在这种地方做出些什么事儿呢。只是见曾氏那般动作,搅得她也紧张了起来。她亦步亦趋地跟着曾氏,双手甚至拉着曾氏的衣角,准备一有个什么,就把曾氏往后头拉。

曾氏走到近处,看清了异常后长吁了一口气。她将手从药米分袋子里抽出来,转身对谢凉萤道:“不是什么大事,乃是一老一少,两个灾民。”

谢凉萤也大喘了一口气,方才紧张地她都忘记呼吸了。她从曾氏的身后走出来,凑近了去看,果真是一对衣着褴褛的祖孙两个。年长者还将小的那个护着身下,大约是当时遇上了什么事。谢凉萤看他们都人事不省,不免有些担心两个人是不是还活着。

灾荒时节,路有饿殍,这事儿谢凉萤倒是知道的。但知道是一回事,看到又是另外一回事。真个儿有人饿死在自己跟前的时候,谢凉萤怕是自己这辈子都会有阴影了。自己自幼是在官宦人家长大的,不提家里头一道儿吃饭的时候那菜色。光是她一个人的时候,那也是四菜一汤。她胃口并不大,哪里能吃得下,虽然后头也会赏了给下人们,但是府里头的人都奢侈惯了,吃不完的也就倒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谢凉萤看着那祖孙俩,心里有浓浓的罪恶感。

曾氏上前,蹲下了身子去探两人的鼻息。“还有气。”她扭头对谢凉萤道,“阿萤快些回去找人过来,将这祖孙接去咱们的旅馆里头。厨房里头应当还热着要给魏老夫人吃的粥,只备两碗稀薄的粥汤便可。”

看他们两个这般瘦骨嶙峋的样子,想来已经许久没好好吃上一顿了。若是一下子就大鱼大肉地喂下去,怕是得出事儿。还是先喝点粥汤垫垫肚子,然后再吃些寻常的饭菜更妥当些。

谢凉萤知道曾氏同蔡荥学过点医术,这话必定是有根据的。她连声应了,掉头就急急地跑回去。

魏老夫人同柳澄芳说到一半儿才发现谢凉萤不见了踪影。她眼睛有些花了,近处的看不清,但远一些的却是看得分明。抬眼一看,见谢凉萤正往旅馆那儿跑过去,便嘱咐了身边的嬷嬷过去看了看,别是出了什么事才好。

嬷嬷过去一问,便知道了谢凉萤和曾氏在附近发现两个饥民。她当下就吩咐了魏家的下人们,将曾氏要的粥汤给备下了。给魏老夫人煮的粥定是有的多的,不过两碗粥汤,算不得什么。便是魏老夫人知道了,也会答应这事。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心里比寻常人多了几分慈悲心。更别提,魏家还在城门附近常年设了施粥铺子呢。

谢凉萤谢过嬷嬷,领了两个冯相府里的侍卫就回去了。不消一会儿,那侍卫就一人抱着一个往回走。侍卫们寻常就做的力气活儿,这俩祖孙因饿了些时候,轻地厉害,所以抱着也不费什么力气。

给祖孙俩强灌下了粥汤后,不过片刻,那孙子就醒了。

曾氏绞了块帕子,让那孩子洗把脸,带着几分怜惜地道:“亏得你年纪小些,能撑得住,你的父母呢?”

柳澄芳怕这看着脏兮兮的祖孙过了病气给儿子,所以早就让奶嬷嬷将儿子抱走了。她陪在魏老夫人的身边,也一道看着这对祖孙。骤然间,听到曾氏说话,柳澄芳不免朝曾氏多看了两眼。她总觉得这个声音自己在哪儿听见过,感觉分外熟悉。但仔细去看,又觉得曾氏是个路人脸,说要长得像谁,确有几分相似,再看看,又谁都不像。她心道,大约这嬷嬷的声音就像她的长相一样吧,谁都像,又谁都不像。

三千世界里头,总有那么些奇人奇事,自己也是太过大惊小怪了。

孩子咬了咬唇,脸上有些红,眼里含着欲坠不坠的泪,带着哭音儿道:“爹和娘都不见了,家里头就剩下我和祖父两个。遭了蝗灾,谁都不知道怎么办,只听说京里头贵人多,能赏口饭吃,咱们就一路朝着京里去。眼看着快走到了,就撑不住了。”

曾氏给那老者又把了把脉,安慰那孩子,“无妨,你祖父身体素来康健,并没有什么大碍,你尽可放心。”

孩子环视了一圈屋子里的人,大都是女子,身上穿着绫罗绸缎,知道这些都是达官贵人。他噗通一下朝着年纪最大的魏老夫人跪下了,不断地磕着头,“多谢老夫人相救,我做牛做马都会答谢老夫人的大恩大德。”

魏老夫人弯不下腰,忙让嬷嬷将人给扶起来。她走到近前,牵了那孩子的手,慈祥地道:“救了你们的可不是我这婆子。”她指了指谢凉萤和曾氏,“乃是这两位,你要谢啊,得同你们谢去才是。”

孩子一听,忙朝谢凉萤和曾氏跪下,硬生生地磕了好几个头。

说话间,老者也发出了呻|吟声,睁开了眼睛。他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觉得并不如晕倒之前那般饿了,又转头看了一圈屋子里,知道是遇上了贵人。在看到自己那个小孙孙的时候,老者不由得老泪纵横。他强撑起身子来,探过去将孙子给搂进怀里,“你没事就好。”

孙子指着谢凉萤和曾氏,“祖父,是这两位恩人救了咱们。”

老者抬头打量了谢凉萤一眼,就要从床上下来磕头。谢凉萤忙将人扶住了,“老人家且在床上歇着便是。既然咱们能撞上,便是菩萨的慈悲,舍不得叫阎王爷把你们收了去。你们就暂且在这儿住几日,养养身子。”

祖孙俩对谢凉萤又是千恩万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