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十国千娇百度 > 第502节(第1页)

第502节(第1页)

昝居润顿了顿又道:“交趾郡数十年来,经过一个过程。从南汉国一个方镇,到称王设官,然后建国号。此乃日渐脱离中原,自成一国的形势。”

郭绍听到这里,赞道:“昝侍郎论析得十分明了。”

郭绍十分有兴趣,偏偏此时别的大臣对交趾了解不多、无从说起,于是郭绍和昝居润二人谈得十分火热。郭绍又问:“丁部领是怎样的人?”

昝居润道:“此人乃交趾土人,本来势力很小,后投靠了一个没有子嗣的军阀为养子,继承其势力后,实力大涨,其人作战也颇有本事,有‘万胜王’之称,据说攻伐诸部时无一败绩。”

郭绍听到这里,只觉天下形势有某种微妙的相似。中原这个时期由战乱走向一统,交趾也是如此;而丁部领这个一统交趾诸部的“万胜王”,与自己何其相似!郭绍要不是在战场上常胜,根本无法这么快促成现在的大势。

就在这时,昝居润提及了高守贞的“观星仪”,建议若要攻交趾,可仿效东岛方略,从海上出击。

今日昝居润大出风头,郭绍也客观地对其大加赏识。但郭绍不愿意急着继续谈论,此事仅仅昝居润支持,撑不起大略。郭绍打算先稳一阵,待大臣们准备,自然会陆续表明各自的主张。

“改日再议,若无它事,先散了。”郭绍下旨道。

众人遂起身执礼告退。

……一群人出得议政殿,在走廊上时,王朴便直言不讳对身边的人道:“居庙堂之高,不应只为逢迎上意,最重要还是要从国家大局上着眼。”

昝居润就在后面,听到这里脸上十分尴尬,只能佯作听不懂。

这座宏伟的建筑,是天下几百个州的中心,在此地的人言行都很慎重。王朴就可以这样说话,地位高的人在大伙儿面前说几句重话不算什么。但昝居润并不敢公然与王朴抬杠……因王朴并没有说错,昝居润一开始确实就是抱着逢迎圣意,想脱颖而出的心思。

王朴并不是个谦逊圆滑的人,没打算点到为止,接着又道:“澶渊之盟,官家第一次邀请四方邦国部族聚盟,唯独交趾郡的人不理不问、连表面的恭敬都没有,官家难免对交趾郡丁部领格外不满。有些人别的才智稀疏平常,揣摩心思却是十分独到,大伙儿都没想到的,他想到了,哼哼!”

昝居润依旧装聋作哑。

魏仁浦不动声色地问:“王使君可否主张对交趾用兵?”

王朴道:“此事要从长计议,无论官家是否决定用兵,臣等都要凭公心进言,看明对国家朝廷之利弊。”

魏仁浦附和道:“王使君所言极是。”

就在这时,一声冷笑传来,“万胜王?那老子干脆自号‘万胜爷’!”

大伙儿不用看,听得出来是史彦超的声音,一个个面面相觑,并不搭腔。

……等大臣们各回衙门,宦官杨士良便来到了养德殿,俯首在郭绍耳边小声说了起来。

郭绍听罢道:“朕知道了。”

杨士良道:“奴婢正巧要出去,大臣们当众嚷嚷的话,也没想着瞒着谁。那昝侍郎一直没吭声,显是被王使君说中了,支持南伐交趾不过是为了逢迎官家。”

郭绍道:“朕起初就明白。昝居润的见识眼光,根本比不上王朴和魏仁浦,见解岂能比他们高明?”

杨士良忙躬身道:“官家英明,文武大略岂是大臣能知?”

郭绍看了他一眼,道:“也不怪王朴等人。在他们看来,除了交趾,大理国、西南山区土司、吐蕃诸部、河西西域诸国都不受朝廷节制,没一个地方比不上交趾重要;交趾虽不与朝廷往来,相比之下至少没有威胁。他们不主张先攻交趾,有其道理。”

如果郭绍不是站在后世通观历史全局的角度,恐怕也和大伙儿一样的看法。因为仅在此时,根本看不出交趾与诸多土著的割据政权有什么区别,现在除了建国号的地方,连称帝的都还有。

但是,郭绍明白交趾与其它地方的区别。此时是一个独立民族形成的关键时期,建国后,他们会逐渐形成习俗、文化和认同感……如果错失时机,中原王朝在百姓心里就是侵略者,等以后想再收复,统治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天下最难得到的是人心。”郭绍沉吟道。

等他回过神时,见杨士良正用十分敬畏的眼神偷偷看自己。或许杨士良以为郭绍在想什么非常深奥玄虚的东西,一个宦官无法理解的事物。

但郭绍想的很简单,就是当地人的认同感。

他不想和一个宦官继续谈论治国,起身离开养德殿,来到书房开始处理一天的奏章。

一整天皇城里办公的大臣无人上书谈交趾之事。郭绍认为他们需要时间来清理自己的主张……但可以预料大臣们对此事并不会积极促进。

郭绍又寻思,自己下定决心后,激烈反对的人也会很少。因为这种事不仅在于道理的说服力,还有威望和权力的牵扯;现在郭绍只要决策一件事,一般都能靠威信压服群臣,而不需要说服和博弈。

虽然有信心能办成,但郭绍忽然并没有多少高兴的感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