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十国千娇百度 > 第178节(第1页)

第178节(第1页)

王昭远道:“因此陛下不必放下尊贵之躯,与周朝低声下气,他要打,咱们奉陪便是!当今周朝,皇帝是个小孩儿,妇人当国,主弱臣强,大限不远了;当年‘郭荣’在位文治武功南征北战咄咄逼人,陛下尚且不怕,现在还怕一个小孩儿不成!”

孟昶顿时哼道:“我大蜀立国四十载,国泰民安。北方已历经唐、晋、汉、周四朝也!周朝不过旋起旋灭的草寇,不过如此。”

众人听皇帝这么说,纷纷拜道:“陛下英明。”

连李昊都不愿意再忤逆皇帝了。李昊一面躬身而拜,一面寻思:那王昭远虽然是个“锤子”(方言意指男性某器官),十分讨人嫌,但这厮挺会揣摩圣意,今天就抓住了皇帝的不想称臣的心思。所以自己和他论对才一败涂地。

李昊寻思之前韩保正为自己找下台阶,当下便道:“臣举荐宣徽北院使韩保正为前营都部署,将援军奔赴汉中,拒敌以保汉中。”

孟昶当即道:“准奏。”

李昊又转头道:“兴州防御使侯茂拒周军有功,必有才能,韩将军到汉中后,可重用此人……老夫真没收他的钱,连人都没见过!”

韩保正道:“愿听李丞相之言。李丞相且安心,周世宗尚在位时,周军甚强,但中原乱世动荡,此一时彼一时也;今周朝孤儿寡母、自顾不暇,外强中干还想仗势欺人,未免太看不起咱们蜀军。且待我奉旨率军北上,会一会周军看他们如何能耐?”

于是孟昶下旨修国书回答周朝诏书,仍自称“大蜀皇帝”,一番辩解,言蜀国毫无挑衅之心,斥责周朝欺人太甚,举国愤慨云云。言辞之中颇有讽刺周朝君臣像爆发富、小人一朝得志的揶揄。

……

国书到达东京时,已经半个多月之后。这时已是冬月(十一月)底,马上进腊月了,东京已经下雪,天下纷纷扬扬如同鹅毛飘荡,整个大都市的宫殿、民宅都笼罩在一片雪白的积雪之中,银装素裹分外不同。

这回不仅符金盏生气,满朝文武都十分不满;但向拱部用兵已经一个多月,连青泥岭都没突破,一向信奉武力说话的周朝君臣,现在也无话可说。

符金盏召集军国重臣御前议事。王朴率先质疑此战的可行性,他说道:“原本打算先取汉中以为前沿大营,但向拱没能迅速突破蜀军防线,拖延下去原来的方略便不管用了;蜀国会全力增援北面,加固防御。汉中蜀军愈多,向拱部便兵力不足……老臣以为,可先放弃此役;来年天暖之后,另派大军从东路夹击,分散蜀军兵力,方可进图之。”

帘子后符金盏的声音问道:“王丞相、郭将军以为如何?”

因为是向拱是王溥举荐的,王溥此时也有点尴尬,转头看向郭绍。郭绍也有点郁闷,沉吟片刻说道:“王使君所言不无道理,现在眼看到腊月了,天寒地冻,将士陷在蜀国境处境艰难,确实可以考虑暂且休战,先将大军回撤到固镇、凤州等地过冬。不过……

向拱在前方,实地了解各种状况,朝廷不宜在两千里之外随便下令。臣以为可以派人去慰问前方将士,给向拱一定的自主权。如果他认为有机会拿下青泥岭进图兴州,则可继续用兵;反之,则按照枢密使王公的看法,先撤军,明年从长江三峡另派大军牵制蜀军。”

王朴听罢也能接受,点头道:“郭将军言之有理,确是应该询问前方主将的意思。”

郭绍道:“无论向拱怎么打算,可以要求他详细呈报当地地理、布兵等事,让咱们分析评估一番蜀军的军政状况。”

符金盏道:“便依诸位所言,派快马去固镇传旨。”

众人领命。宦官杨士良道:“有事启奏,无事告退。”几个人便一起叩拜道:“臣等告退。”

郭绍磨蹭到最后,并未离开宫殿。等大臣们都陆续离开了,这才跟着宦官到里面的书房,和符金盏单独见一面。和往常一样,他们虽然见面,但有侍从在场,并非孤男寡女。

符金盏轻声抱怨道:“蜀国主多次让我颜面扫地,这世上能维护我的人那么少,向拱叫我有点失望。”

郭绍好言劝道:“蜀国主一时意气,最终必先遭祸。太后勿忧,统一蜀国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有时候确实会有不顺利的情况。明年一定让太后找回尊严!

不过此事我觉得应该不能全怪向拱不力,他率的西北镇兵虽然也颇有战力,比禁军装备、兵员素质仍然有差距;况且战场上一个微小的细节就会影响结果。可能向拱正好遇到蜀国有才能的人了……那边地势艰险,只要部署得当,确实易守难攻。不然蜀国也不能历经晋、汉、周数十年不灭。”

符金盏听罢柔声道:“你说得对,咱们似乎太急于求成了,要是多些准备,明年再用兵攻蜀,也不至于连汉中都拿不下。最后还是我作的决定,并不怪你们。”

郭绍忙道:“军务太后总是听我的建议,这事的责任主要在我……当时确实心急了,我考虑如果我们不能继续开疆辟土、建立功绩,威望不足会慢慢下降,长此以往却也不是办法。”

他说罢,口气变得坚决:“明年之内拿下蜀国!待部署准备完毕,臣请旨亲率禁军攻蜀。”

第三百三十二章攻守之道

夜色之下,青泥岭周军大营内火光通明,夜空中飘着小雪。向拱召集部将,将朝廷的圣旨传视众人,说道:“天气愈发恶劣,既然朝中宽限,我打算下令将诸部先撤到固镇、凤州休整,等天气变暖再行用兵。”

大伙儿听罢一阵高兴,好像松了一口气,这阵子将士确实很煎熬。唯有李谷一脸忧色道:“我军耗费钱粮、却无寸功,就此撤军怕要影响士气。”

向拱问道:“李公如何看待攻防之道?”

李谷沉吟道:“进攻需要更强的力量,往往也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