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十国千娇百度 > 第105节(第1页)

第105节(第1页)

二人一路出得行宫,张永德便道:“赵兄弟之前与我商议了那么久,进去面圣我劝了话,你为何不帮着劝官家?”

赵匡胤道:“官家对幽州志在必得,刚才我发现劝不住。”

张永德听罢只好干脆地说道:“那只有打一仗试试了……赵兄弟以为胜负如何?”

“原先咱们没料到契丹主会这么快出援兵,那是个睡皇帝,自家皇位还不稳、幽州本来也不是辽国的地方,早先预计契丹主会干脆放弃幽云之地;就算要出兵也很不容易、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了。”赵匡胤道,“但现在一个多月就有动静,可见不是契丹主的意思,是辽国众臣一起求他;否则契丹主既无法短时间内说服群臣,也不愿意力排众议一意孤行。辽国诸部若是都想保幽州、没什么分歧,辽军骑兵厉害,咱们很难赢。”

张永德道:“还没打哩。倒从没见你打仗这么沭过!”

赵匡胤道:“公记得晋阳之役?辽国派了几千骑到忻口增援,卫王符彦卿手握两万人,差点丧了前锋史彦超,被打得大败。”

“当时符彦卿手下没什么精兵,只有向训和史彦超的马兵尚可一战。”

赵匡胤道:“就算如此,史彦超和向训加起来也有数千骑。反正我觉得打辽国不能心急,更不能轻敌。”

当天下午,枢密院大臣及诸路大将便在涿州行宫议事。

魏仁溥此时为东京留守,王朴主持议事,还是一张粗糙的大图,王朴先在上位下侧叙述军情。郭绍作为高级武将也在队列中,他照样默不作声听着。这回议事的场面让他微微有点失望,王朴的才能应该比魏仁溥高,但因为年纪大了投足之间少了那种自信从容的铁血气度……郭绍不禁想起了淮南之役、在扬州行宫时的场面,作了一番比较。

诸将听说辽国大军到了燕山背后,一时间意见冲突,争执到旁晚。郭绍没有参与争执,一门心思听着上头究竟想怎么干,自己应该作甚。

后来柴荣终于力排众议进行了一番部署。铁骑军和控鹤军马兵将运动至幽州城北部伺机而动,龙捷军左厢及诸班直驻扎在城下,监视幽州城动静。

虎捷军左厢步军过拒马河驻涿州,兵权以左厢都指挥使祁廷训代;虎捷军右厢高怀德部驻拒马河南面;韩通部在雄、霸二州。

果然不出所料,郭绍被皇帝专门点名攻打幽州城。但皇帝似乎并不想全力攻城,因为调给郭绍的攻城部队不是虎捷军左厢精锐(在涿州),而是定州军孙行友部、郭绍本部骑兵,以及河北诸镇陆续来的镇兵数万。

郭绍发现在幽州城下的只有两种部队:一是骑兵,二是杂牌兵。让他有种错觉,好像随时准备跑路,然后丢下炮灰送死的形势。

他手下的攻城部队主力都是地方节镇的军队,还能围攻重城么?他感觉自己完全是攻城施加压力的佯攻;周朝主力似乎是放在还远远没有出现的辽国援兵身上。

但皇帝并未明确说只让他策应、圣旨是攻城。于是郭绍立刻想起了放在祁州的大量火药。

淮南时,皇帝亲口赐外号“郭破城”,其实郭绍压根不精通攻城,唯一精通的技能就是拿火药炸。这回也没办法,他随时准备故技重施。

第二百零四章诱敌深入

郭绍返回瓦桥关(雄州)北虎捷军左厢大营。

他先召集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等武将四十余人到帐中议事。中军营帐是毡顶营帐,周围用木头和布搭建,上面盖做蓑衣的毡草,防水效果比较不错。

众将陆续到来,习惯地把兵器解除放在门口的架子上,不一会儿就好像是武器展览一般,各种刀、剑五花八门的护身佩兵就放了一片。

等人都到齐了,郭绍这才带着亲卫进账,亲兵并不进去,径直把周围戒严了,不准无关闲杂军士靠近。

“拜见郭大帅(主公)……”一群人有点乱糟糟地抱拳行礼。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没有坐的地方,大伙儿只好站着。

不一会儿,几个亲兵抬着一副简陋的架子上来了,上面挂着一张大图,用很粗的线条粗略勾画了一副类似地图的玩意。这张“图”便是出自郭绍亲手所作,画得是难看了一点,不过很简单。

郭绍先把头盔取了下来放在桌案上,时值四月中旬,天气已经有点热了,长头发束在头上拿头盔捂着有点闷。他转过身时,众人的吵闹都陆续停了下来,许多目光纷纷看向郭绍。对于这样的场面他现在已经习惯。

于是他琢磨了片刻,便指着地图随口说道:“据说,辽国大股援军已到燕山后,大概就在这片地方;咱们的大军目前在拒马河南北……

虎捷军左厢的调动是,即可渡过拒马河,到达涿州、固安,两城成掎角之势固守待命;步兵兵权将交由左厢都指挥使祁廷训之手,等一到涿州,祁廷训便负责统帅六军。”

顿时有人问道:“郭大帅要卸任左厢主将?”

郭绍道:“我有新的军务。会率诸路镇兵随主力之后,向幽州进逼,麾下将有虎捷军左厢马兵、定州军,还有几万镇兵,究竟是哪些地方的人马、具体有多少现在我也不甚清楚。”

他转头看向大高个祁廷训:“派人去把放在祁州的十几口大盒子搬到涿州来,你知道是我说得什么东西吧?”

祁廷训抱拳道:“属下明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