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十国千娇百度 > 第61节(第2页)

第61节(第2页)

王朴忙劝道:“想用离间计挑拨我君臣、大将,这也太拙劣。陛下英明,岂能上当?”

王朴基本不拍马屁的,哪怕拍皇帝的马屁也非常不容易;这一点比冯道还正直。去年冯道在朝里“直谏”皇帝不要亲征河东,直言不讳说柴荣不如唐太宗;后来柴荣才明白过来冯道这家伙就是变相拍马,还做出一副很刚正的样子……王朴却不会这样说。

柴荣寻思了一番,明白王朴的意思了。他觉得和王朴君臣搭档真是越来越有默契。

柴荣便把密信拿给张永德看。

张永德道:“臣与李重进将军都是周军大将,若是大将不和便影响军心,臣去年的进言有失考虑。”

于是柴荣和张永德、赵匡胤率内殿直和铁骑军一部离开扬州时,张永德便请旨先行,先去了正阳。

张永德单骑入李重进的大营,又进他的中军大帐谈笑。李重进这回也没有拿脸色给他看,言语之间十分融洽,接着又留张永德吃饭喝酒,相谈甚欢。张永德主动提及去年的事、并不是出于私人怨恨,于是俩人表示尽释前嫌,重新开始。

不过李重进喝高了之后,忽然提及:“步军司都指挥使郭绍,去年在高平立功,似乎张检点很替他表功说了些好话。”

张永德道:“郭都使去年有军功,我只是出于公平一视同仁,与他并无私交。除了在公事场合见过几面,从来没与他私下见过、说过话。”

“原来如此。”李重进点头道。

张永德劝道:“郭都使是李将军的下属,我觉得他倒不是想存心羞辱你。李将军再回想一下数日前在扬州的情形,并非郭都使一意要和你过不去;我看,这点小事,放下便算了,李将军别往心里去。”

李重进被一提醒,真回忆了一下,然后耳边就响起了郭绍嚼得“吧唧吧唧”十分美味的声音,那小子吃了一口意思一下便算了,居然还想夹第二次。那煎鱼真的有那么好吃?

李重进的脸红一阵、白一阵,言语越来越少。

等张永德走了,李重进传来部将,询问那晚在路上游荡的斥候是哪一部的人马。部将不知,派人查了很久,才搞清楚:虎捷军左厢第一军。

李重进心里更加提防。那虎捷军第一军、第二军和郭绍去过秦凤,在那边没人管得到……里面没郭绍的人谁都不信。

第一百二十四章二妹

郭绍次日启程,过八公山。虎捷军右厢大部分就驻扎在山的东边,李继勋从禁军卸任后,厢都指挥使赵晁带领这股军队;这时候他们军粮不足,等着李谷调运军粮。郭绍便决定暂时不见赵晁,先走寿州。

及至寿州城外左厢大营,诸将听闻都自发地纷纷到中军行辕来了。

郭绍也一时没在部将们面前出现,在被大军营地包裹的小村子的房屋里踱来踱去,感到十分烦闷。两件事:第一件,替部将请功升军职,在扬州没有说话的机会,况且是一堆有功将士不是一两个;只有禀奏侍卫司马步军司李重进。第二件,符家的事。

符彦卿的书信里,说得十分含混,只是邀请郭绍叙旧谊。昨夜郭绍又剖析了一番其中关系,感觉符家的态度并不乐观。

在大周朝几代世家的高门大户很多,有能耐的年轻武将也不少。为何符彦卿独独写信与自己态度暧昧?定是皇后的意思,符彦卿才能选中郭绍。

既然皇后都开口了……郭绍也是没成婚的单身汉,符彦卿还需要含含糊糊么?唯一的原因就是符家可能还有点看不起郭绍,想要他去河北一趟多观察审核一下。

郭绍去年初才开始发迹,不到两年的时间当然根基门庭和那些军阀比不上;虽典精兵,地位也是不上不下。一般大户人家可能觉得他的地位已经够高大了,但符家这种世代封王女儿可以嫁皇帝的门户,对郭绍这等地位不上不下、人丁稀薄的门庭显然还不是那么满意。

符二妹已经二十三岁了,在古代简直是“剩斗士”级别的闺女。如果随便一个有地位的人都能让符彦卿看得起,恐怕早就嫁了……这时代的“剩斗士”一般不是妹子的问题,大家闺秀婚事全凭父母,和她本人反而没多大关系。

郭绍想来想去,也没觉得符彦卿有什么错。

有了符彦卿的态度给他一盆冷水,郭绍才反思自己,着实根基脆弱,很没安全感。像郭绍这种单丁独户只靠军功上位的武将、禁军新秀,一旦什么时候失手,郭家就得变成什么也不是的境地,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太低。

但是他并不愿意轻易放弃与符家的联姻……正因为单薄,才要和树大根深的家族抱团!再者,皇后曾经说过二妹和她长得很像,郭绍纯粹是对二妹充满了憧憬、哪怕没见过。

曾经有个西方人说,真正爱上一个女人,就会觉得全世界其他所有女人都黯淡无光。

郭绍觉得这句话有点夸张,不过好像也有道理,他确实觉得没人比得上符皇后。

皇帝赏的那个杨氏,当时脸都没露,就把当场的不少人惊艳得一怔一怔的,客观上如果不是长得非常漂亮,也不至于让大周皇帝和赵匡胤等人都额外对待,像对一件稀世珍宝一样;世上妇人很多,真正的美人还是稀缺。

但连杨氏这种美人,郭绍也只是觉得长得还可以,但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感受……甚至被赏赐的当晚回去,他竟然忘记了有杨氏这个人。这是他自己的问题,不是杨氏的姿色不够。

不过符二妹在郭绍心里就完全不同,在郭绍心里一直记着符氏的一句话……二妹和我长得很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