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十国千娇百度 > 第37节(第2页)

第37节(第2页)

大伙纷纷充满期待地看着郭绍,前期作战十分顺利,众将士气高涨战心急迫,没立功劳的想再打。郭绍却长吁一口气,冷冷道:“我虎捷军将士皆精锐,战死也要死得其所;上去爬墙,被汤火滚石,折损了可惜。”

军中连投石车、冲车都没有,只有简陋的云梯。要攻城,恐怕只有爬墙了。

这么一说,也有比较理智的武将附和道:“辽军强悍,全然不输我军,攻城也很无奈。要强攻定会伤亡惨重。”

又有人说道:“威武城兵力有限,咱们不如围而不攻,直逼凤州。”

郭绍没有回答,顿了顿才道,“凤州照样是硬骨头,要打也打唐仓,解决侧翼威胁……但若分兵打唐仓,万一被拖住;蜀军援军自固镇北来,围威武城兵马也只好被迫退兵。拖延下来,粮草就没了。”

部将问道:“那如何是好。”

郭绍道:“蜀军威武城被围,不能毫无动静。先沉住气,看他们如何出招。多派斥候打探军情。”

大军屯集威武城外,并不尝试攻城。一连两天,双方都没有大的动静;周军神臂手到城下射箭,但上面是抛射射程远又有墙垛躲藏,周军弓箭手没讨着好。

王景答应供粮的时间已经过了十天,只剩五天口粮了。按照行军作战配给,一名士卒一天要二升米,麦黍则要三升;王景给的粮都是麦、黍米,拿来做饼吃的。郭绍部六千人,一天耗粮一百八十石;他大概估算了一下,一天需要粮食十吨多。

每天最少要运达十吨粮食,如果拿火车皮运当然一点压力都没有;但现在是只能肩挑、推车、骡马驮运,负责运输的人和牲口都要吃,道路又只有一条,时间一长后勤压力便不小。

两天后,郭绍对这次突袭已经产生了质疑……难道之前长久构思的速战速决战术只是纸上谈兵,太想当然了?打仗还是得长期对耗?

恐怕王景那老头真说对了,只能琢磨怎么退兵……毕竟几天内强攻城池不划算,到时候死了一堆人,没攻下来再退兵,对军心和威望都很不利。可以说是虎头蛇尾的一战。

退兵也没什么,在威武城斩获俘虏数千,到时候请罪也应该没什么罪。

就在这时,罗彦环进帐,说道:“唐仓镇蜀军开动了!”

“你详细说。”郭绍忙在案板上展开地图。

罗彦环对帐外招了招手,一个壮汉和一个老头走了进来。老头正是几个月前得过赏钱的罗老头,郭绍一眼认了出来。

罗老头道:“唐仓蜀军差不多全部都出动了,往西边来。”

郭绍头也不抬地问:“到黄花谷的路?”

“对,对哈。有两条路,北边的那条有点绕。”罗老头道。

郭绍对罗彦环道:“敲鼓,叫指挥以上将领到中军来商议军务……唐仓兵这是想截我粮道,断我退路。呵!所图不在小。”

这时他又问了罗老头几句,大方地说道:“赏钱五十贯,那边罗家的兄弟老人家自个分。你随左攸去取,若没有那么多钱,拿金银代替。”

第七十七章威武城(三)

唐仓到黄花谷两条路,两条路从同一个地方延伸出去,又聚集在另一个地方,殊途同归。画在图纸上,就像画一个饺子,北面的路比较绕、南边的路最近。

罗彦环和第二军都虞候王璋率军先行;第一军都虞候率军随后。他们得到的部署是:王璋部五指挥人马绕行唐仓镇堵截蜀军归路;第一军四指挥随后赶到黄花谷对阵唐仓镇来的蜀军。

从威武城到黄花谷约四十里地,再绕行唐仓镇五十里。罗彦环等必须在蜀军之前赶到黄花谷,然后进入北部山谷道路,否则就会与蜀军遭遇,无法形成夹击扩大战果。

他们从威武城外行军,还没走十里路,夜幕就渐渐降临了,王璋下令连夜行军。走夜路很容易迷路,不过军中有罗彦环和本地的向导,山谷也只有一条,沿江走就行。

罗彦环的圆额头亮琤琤的,眼睛也发光。他看起来很兴奋。

前面的王璋回头道:“罗排阵是郭都使的旧部么?好事都有你。”

“嘿……”罗彦环既不承认也不反对,只道,“咱们得办好了这事儿才有功劳,不然就得竹篮打水鸟!探到了军情,唐仓镇蜀军有六千人,咱们要是一股脑儿端了,那功劳,啧啧……王都候还怕功劳不够么?您尽管放心,郭都使向来公正,谁卖命谁偷奸耍滑心里都有数。”

“那是那是。”王璋忙点头。这回怎么着也立了大功,回去还靠前锋主将请功呢。功劳大小还不是靠郭都使一张嘴,他不给上头说,找谁自夸去?

大伙儿怕暴露了目标,没打火把。否则大路上一长串火龙,实在是太明显了,好在空中还有轮弯弯的月牙,众人习惯了这种光线倒还看得清路,大路到了晚上是白花花的一条,慢点走没什么事。据说乡兵不能走夜路,晚上两眼是一抹黑,吃食太差的缘故;禁军职业兵有夜盲症的倒只是少部分。

江水哗哗的,在月光下波光粼粼。空气中透着寒意,这都春夏之交了,山谷中晚上还是冷;不过罗彦环等人倒不觉得,身上披着最少二三十斤重的铁、拿几斤重的武器,还要背三天吃的麦饼,饶是号称轻装简行也不轻巧,骑马都不冷,走路的士卒可能还要冒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