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 第170章 这三年总算熬过去了(第1页)

第170章 这三年总算熬过去了(第1页)

第17o章这三年,总算熬过去了……

“咦,你们这是……”

看着去而复返的高卫红和6朵朵,李源不解道:“你们不好好休息,怎么又回来了?”

高卫红拉着6朵朵进门后坐下,笑道:“这不是激动的睡不着觉嘛,朵朵也是,绝处逢生的感觉,又激动又忐忑。李源,真的可以吗?”

李源笑了笑,虽没说什么,但脸上淡然的神情,却一下让两个女同志心里踏实了下来。

高卫红嗔怪道:“那你之前怎么不出手?”

李源并没隐瞒什么,道:“以你们的身份,有大把的医疗资源可以享用。但普通工人百姓,想看个好医生就太难了。如果我只依着你们,那只能给少数人看病。看好一个人,耽搁成百上千人,不合适。在人民医生眼里,病人的身份不应该有高下之分。”

也就是这个年代能说这样的话,说出来别人才会信了。

再过……不用二十年,就没什么人信了,只会觉得沽名钓誉,穿着皇帝的新衣,做作的可笑。

但现在不一样,对面的两个女孩子都羞愧了。

李源道:“我不是敷衍,6同志说的在理,国家展不可能只靠农业,唯有工业才能强国。可是现在国家不是困难嘛,工业又展不起来,所有城市都在清减城市人口。咱们的国家目前仍是农业为主的农业国家,可受天灾影响,农民实在养不起那么多非农人口了。只有先缓过这口气来,才有将来。不然眼下都过不下去了,还谈何将来?”

“咦,你在看照片呀?”

所以与其让农民榨出血来养非农,不如都下乡去当农民。

高卫红一脸的难以言喻道:“对,还有邢燕子。郭老不是专门写了诗夸她么?邢燕子,好榜样。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天荒地冻,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出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切工作服从谠。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高卫红哈哈笑道:“看来你还是个顾家的好爸爸,那好,我们帮你买二月十五号的票。你二月十四号坐车去哈市,在哈市住一晚,十五号我们一起回平京。”

高卫红道:“李大夫,你知道董家埂么?”

如今终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大家度过难关了。

李源眨了眨眼,这个小女孩有些善良……

张虎没法子接过压岁钱后,嘴巴一下咧到耳朵根了。

活了小小半辈子,还没拥有过这么多压岁钱过。

郑胜利有些头晕眼花,总觉得血压好像有些高,生了什么?

五毛钱,什么概念?

四九城扛大个儿的苦力,像阎解成那样的临时工,累死累活干一天也就挣这么多。

不过到底忍住了,叹息道:“升什么升啊?家里来信,单位也来信了,说了这边那些莫名其妙的烂事传回京城了,我现在一脑门子的官司。老郑、小李,马上快要回去了,这事儿不解决,我得糟啊。我写了封澄清书,说明那些破事根本不是我干的,和我没关系,希望你们俩能在上面签个名,帮我一把……”

6朵朵声音轻柔无力,小声道:“李医生,请您像对待普通病人一样就好。”

厂甸市场的庙会打乾隆年间就开始了,每年正月初一到十六都会在那搭棚列肆,张灯结采,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几乎没停歇过,这两年却停了,可想而知情况之恶劣……

回宿舍的路上,一路上不断有人跟他问候,欢声笑语一片,李源都笑眯眯的回应。

这个话题结束,两人却不急着离开,聊起了当下新鲜事。

郑胜利打了个哈哈,笑道:“过年好过年好!老张,这次回阜外,该升正高了吧?”

这人不断的在报纸上投稿,号召中小学毕业生下乡务农。好像大家都去当农民种地,新中国就能富强一样。”

所以上面只能鼓励学生下乡……

李源道:“不必了,再者你们也不用急着过去,和家人一起过完十五也可以。”

李源回到宿舍时,现张虎居然在他宿舍门口也挂了一串鞭。

6朵朵感激的看着李源点了点头,高卫红笑道:“李大夫,那就全靠你了。”

李源道:“正月十一,二月十五号。”

她看着李源认真道:“你帮朵朵看病,我们能做的不多,也没多少钱给你。帮你买一回票,算是我们的心意,希望你不要拒绝我们的好意。”

困难是长期的,所以眼下还只是鼓励,再过五六年,就是强制了……

有本事的弄的多些,普通人弄到少些,但总归能买到。

哭不死,他姐姐也会帮他的。

董家埂的事影响了几乎一代人,甚至风都刮到了老毛子那。

李源闻言,顺其意转头看去,就见张建业一脸堆笑的走了过来,招呼道:“两位,过年好啊。”

张虎不敢拿,看向李源,李源点头笑道:“拿着吧,谢谢郑伯伯。”

树立一个董家埂,就有无数董家埂出现。

也确实没法子,靠剪刀差以农养工的方式,已经持续不下去了。

造出来的农产品卖不掉,种出来的粮食还是能吃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