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崇祯太子 > 第一百八十八章 谁的处境不艰难(第1页)

第一百八十八章 谁的处境不艰难(第1页)

7月14日

芜湖

安庆之变后,左梦庚便带着残部与袁继咸合兵一处,其后两人虽在某些方面还存着分歧,但于大的方向来说却还算是合拍。

这里面自然有双方实力相当的关系,亦不可否认,麾下大半南下投清后,左梦庚投清的路基本也就绝了。

唔至少阿济格那边肯定的去不得了。

原本,左袁二人都以为凭着己方军力当能顺利抵达应天,可谁知到得芜湖之后,他们却现清军在击败黄得功后并没有就此离开,反而留了一队人马,配合其部降将把这处隘口经营了起来。

如此情形,他们还能怎样

袁继咸一心想去应天救太子,自然心无旁骛,左梦庚亦因没有其他选择而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两部共五六万人马在这地界耗了月余功夫而无有寸进。

那时,芜湖左近各州县都已落在了清军手中,毫不客气地说,这路人马实际上已算是深入敌境。

不过尼堪去往杭州之时仅在各城留了些必要的人马,而且左良玉在最初离开驻地时便已在舟船上备足了粮草。

他们总算也在这般境地之下坚持了下来。

可战事不利终归还是会对军心士气产生巨大的打击,再加上他们孤悬于外得不到半点其他明军的消息。

到了六月末时,这支人马几乎已没了多少官军的样子。

若再过上一旬半月的功夫,便是他们军需无虞,说不得也会因军心士气降至冰点而彻底溃散。

倒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当左袁所部逃兵频出之时,金声攻占芜湖以南数座城池的消息传到了他们耳中。

如此一来,原已接近崩溃的军心士气也便逐渐缓了过来。

只是

“世伯,义军战力并不足持,我军还当分兵救援才是啊。”

今日一早,袁继咸便接到了来自金声的急报,其上除了言明宁国情形之外亦说明他将领兵去往宣城。

作为一个监军御史,金声自是不能对袁继咸和左梦庚之后的行为多说什么,但按其信中意思,大抵还是希望二人能派些兵卒前去支援的。

这本也在情理之中,攻下芜湖南边这些州县时,哪怕并没有遇到多少明军,且还有内应相助,但在这个过程中金声所部还是出现了不小的伤亡。

现在清军于一夜之间便拿下了宁国,显然这支人马的战力相当可观。

如此情形之下,金声话里话外都含着唇亡齿寒的意思也便不难理解了。

袁继咸并非嫉贤妒能之辈,亦非江北那班昏招频出的文官,就算金声并没有在信中透露出这般意思,他自然也能明白失了这片意外得来的后方会是什么结果。

可话说回来,作为一军统帅,想要调兵遣将总得先摸清敌方情况才好定了对策,便如现在这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就算他手中握有大军,又如何敢轻易定策

“左帅,现在敌情不明,大军不宜轻动啊。”

当初对着左良玉时,袁继咸便以“左帅”称之,现在其子左梦庚手中的兵力虽远不及其父,但活了一把岁数的袁继咸还是对他用上了这般称呼。

“世伯,若是宣城丢了,其后的小城又怎能守得住不论军情如何,这宣城都是必救的啊。”

袁继咸的担忧,左梦庚大抵也是能猜到一些的。

可宣城距离芜湖仅余百四十里,其间除了几座年久失修的坞堡以外便没了任何遮挡。

若坐视清军进攻只有义军守卫的宣城,那便等于将自己的后心露给了敌人。

以此为基,左梦庚便是知道自己在军略方面要远差于袁继咸,却也不由着急了起来。

“左帅莫急,容我再想想。”

所谓每临大事必有静气。

被左梦庚吵了一通,断了心绪的袁继咸不由说了一句。

他自然是准备派兵支援的,但派多少,走何路,在没有思量清楚之前,他又怎能轻易下了定策

老实讲,在袁继咸看来,这路清军来的极其诡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