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大明飞天 > 第41章 太后听政(第2页)

第41章 太后听政(第2页)

朱德齐有三个王妃,其中一个正妃李月娥,是玉婉太后娘家人。偏妃田娥,是白衣堂头领田旦儿的妹妹,还有一个偏妃郑雨离,是一个民间女子。朱厚安是偏妃田娥生的儿子,朱厚莹是偏妃郑雨离生的女儿,正妃李月娥今年17岁,还没有生育。

玉婉太后所说的王妃,是正妃李月娥。

“她们在家里呢!没有过来看望母后,实在是对不起了。”英王低头道歉。

难道二儿子这次来,是有特别的事情。玉婉太后思量,于是提问:“我儿过来有事?”

英王见老妈问话,这才把大哥朱德基不在皇宫的事情,告诉玉婉太后。玉婉太后不高兴了,作为皇帝,私自外出,这么大的事情,不与她这个老妈吱一声,明显就是瞧不起她这个母亲,有不孝的嫌疑了。

“母后,大哥不在朝中主持朝政,任由几个外人来主持朝政,万一弄出事情来,怎么向列祖列宗交待?”英王一副关心朱家天下的样子。

“这事…,这…?”玉婉太后是一个大事无主意、小事也不想管的女人。一向是身边的谭嬷嬷出主意、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玉婉太后眼睛看向身边站立的谭嬷嬷。

谭嬷嬷是一个有计谋的老女人,稍微思索就知道怎么办了,她说道:“太后,王爷说的对,这大明江山是朱家天下,没有朱家人主持朝政,几天还可,长时间这样下去,一旦出了乱子,如何办?老奴认为,太后应该参与听政,决断一切。这样一来,老奴怕太后身体累出毛病来,由英王代替太后听政,也是可以的。”

玉婉太后听谭嬷嬷一番言语,说的是头头有道,心里有了主意,对自己的二儿子说:“先由哀家听政,哀家乏了,儿子再代替哀家,如此可也。”

“母后听政,自是无话可说,但是让儿臣代替母后听政,三位阁老会不会反对。”英王担心道。

“哀家说话,那个臣子敢忤逆,哀家必治他们的罪。”玉婉太后言辞坚决。

“母后听政,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大哥不告而离开皇宫,也不知道跑哪里去玩了,拿祖宗的江山也太儿戏了,母后年纪大了,还得操心。”英王煽风点火,想挑起玉婉太后与朱德基的不满情绪。

玉婉太后叹道:“谁说不是,你大哥当了皇帝,还要让哀家操心,真是…,算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哀家这就去御书房看看。”

“是否儿子陪同母后前往?”英王赶紧递话。

“这个…皇宫是自家庭院,儿子自是可以陪同哀家走走。”玉婉太后在谭嬷嬷的搀扶下,三人向前面的御书房道场走来。

自从嘉裕皇帝修道以来,早朝完全取消,内阁三位阁老都是在御书房道场上班,处理朝政。没曾想到,有人突然推开御书房道场的小门,走了进来。小太监急忙高声喊道:“太后、英王千岁驾到。”

在御书房道场一侧,有几张办公桌。辅严荟、次辅张德、徐松正在讨论西北匪患之事,听见小太监大喊,急忙停止工作,上前致礼:“太后万福金安。”

玉婉太后一声不吱的在一根凳子上坐下,三位阁老站立一边。

玉婉太后慢吞吞地说:“三位阁老都是朝中重臣,哀家听说皇帝已经有很长时间不在皇宫了,也不知道这事是真是假?”

“这…这个…。”三位阁老不敢吱声。

三位阁老没有向英王朱德齐问安,英王心里十分不满,但是英王没有在朝廷任职,只是闲置王爷,作为内阁大臣,没有必要跟他客气。

英王见三个内阁大臣支支吾吾,淡淡说:“各位阁老为我朱家基业劳心劳力,甚是辛苦,太后问话,据实禀报,才是正理。”

“这个…太后恕罪,吾皇万岁确实很长时间不在皇宫了,具体去向,老臣也不知。”辅严荟见太后有问罪之意,急忙回答。

“三位阁老何罪之有,这事完全是皇帝一人之事,不告而走,还拿哀家当娘吗?”玉婉太后双眼挤出几滴眼泪来。

“大哥这事做的,不管去哪里,告诉母后一声也可,我们做儿子的,自是孝道最大。”英王趁机煽风点火。

玉婉太后假装思索,然后淡淡道:“这大明天下自是祖宗的产业,哀家怎么能看着皇帝胡来。这样吧,皇帝不在期间,由哀家来听政。哀家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国家大事,自是有三位阁老商量决定,哀家绝不插手,有什么拿不准的,哀家出出主意就是。”

太后听政,不符合大明国祖宗之法,但是大明国之前的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太后听政的事情,这大明国也确实是朱家天下。太后都说了要听政,大臣反对也没有用,因为阁老只是臣子,太后是皇帝的母亲,是代表君。

万般无奈,三位阁老只得应声:“谨遵太后懿旨。”

见事情已经办妥,谭嬷嬷陪同玉婉太后,在御书房道场听政,英王朱德齐高高兴兴离开御书房道场,返回自己的王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