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寒门荣耀(科举) > 85着急(第1页)

85着急(第1页)

文靖安岂能不知宋教谕这番话是说给他和陈崇章听的,他们其实也不是气馁,而是因着这个结果产生了一个警惕,特别是文靖安,他走到这一步之前太过顺风顺水,甚至于差点忘了自己之前认识到的一条铁律。

不要以现代人的倨傲藐视古人的智慧与头脑。

他现在取得的科举成绩也是通过这些年寒窗苦读得来的,与现代人这个身份没有关系,他只是借用了现代人的一些知识改变了经济状况,为自己参加科举了便利,但这一切与科举成绩本身无关。

四书五经、八股文、试帖诗、策论、经史子集等等,都是他这一世辛苦学来的,在这方面和古代学子的学习经历没什么差别,也就没有侥幸和金手指,既然没有,他比之于林宁宴那般天纵之才,或者考了十几二十年的童生有着差距,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第五很好了,是我的水平。”

文靖安呼了一口气,坦然承认,陈崇章也说道“我以前想的是考个秀才回莲花镇跟我爷爷交差就够了,现在头场考了第八,提覆第十五,也算我们老陈家头一人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宋教谕听得他们此言,瞬间喜上眉梢“好便是要有你们这般心态”

他向包括文靖安和陈崇章在内的所有永宁县考生道“在这里我送诸君几句话。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不管你们过了提覆还是没过,都要记着这几句。”

文靖安与众考生拱手齐声道“学生谨记。”

宋教谕转而对文靖安道“根据以往来看,学政大人一般看重院试头场,头场你既是案,提覆也到了第五,总案未必不是你,且放宽心。”

文靖安“学生明白。”

宋教谕又跟陈崇章道“你头场第八,提覆十五,宁宴考院试那一年点了二十三个廪生,以往廪生数量也在二十左右,你该是稳的。”

陈崇章“谢教谕提点。”

随后宋教谕又给永宁县其他一些学子分析了成绩,到了中午,王所思和一众胥吏外出公干回来,路上他已经得知提覆的结果,虽则文靖安和陈崇章的名次都跌了,不过这次永宁县一共有二十二名考生通过了提覆,也就意味着永宁县多出了二十二位秀才,这是他出任永宁知县以来最好的一次科举政绩了。

他在行馆召集了文靖安等考生,表了一番以肯定鼓励为主的讲话,随后就要亲自带着文靖安等通过了提覆的二十二名考生为明天的总覆做准备。

除了永宁县,其他县的知县和通过提覆的考生也是如此。

考生们要拿着自己的浮票到府衙的礼房报到,领取学政大人的“赏赐”。

赏赐是一种叫做“金花”的帽饰,就是可以插在帽子上的小饰品。

除此之外,文靖安等人也得以从礼房领取符合自身尺寸的正装,这是一套圆领蓝底黑边的大袖衫,形制有些类似王所思、申知府和学政大人穿的官服,区别是文靖安等人分到的服装胸口没有图案,因为品级还不够,没有那个资格,他们穿的只是秀才品级的正装。

至于帽子也不是乌纱帽,他们还不是官员只是生员,帽子是简化版的乌纱帽,纯黑色不带帽翅,正好可以把学政官赏赐的金花帽饰插上去。

文靖安试穿了一套,虽说生员正装还谈不上什么美感,但瞬间就涌起了一股仪式感。

似乎不是似乎,只要穿上这套衣服,那就是真的高人一等了

这套衣服将有大用。

提覆之后就是总覆了。

由于总覆只刷剩下一百多人,便不用再到专门的考场那边考试,而是直接到府衙的前堂,由学政官亲自主考,知府、府学学官等人监考。

虽然总覆对于整体成绩来说基本无关紧要,但流程和仪式却是没有丝毫马虎的,仪式之一就是要求所有考生统一着装,穿着昨天从府衙礼房领取的正装已经佩戴学政大人上次的金花帽饰进场,要是考生在穿戴上出了问题或者是穿着常服来参加总覆,那是连门都进不了的。

这些小细节文靖安自然不会出错,到了这一步,他的关注点在于自己能不能在总覆上表现一下,最后在学政大人面前争取一下,看看是否有转圜的余地,保自己一个院试案,实现自己小三元的目标。

一大早由王所思和其他知县带队,各县学子来到府衙大门前,由胥吏打开专用的仪门,知县、学官、廪保与众考生便从这道仪门进入府衙,由专门的官员领着他们在府衙前堂集合。

集合完毕之后,学政官、知府、府学学官才依次入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