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寒门荣耀(科举) > 79府试(第1页)

79府试(第1页)

府试流程大抵与县试相同,但考究的内容却明显有了一个阶梯般的递进。

府试一共考三场,第一正场,第二初覆,第三终覆。

虽然比县试少了两场,但难度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到了府试已经没有贴经、墨义那种送分题,而是完全进入了八股文和诗赋方面的考察。

比如第一场正常直接考两篇四书文,一道试帖诗,试帖诗也是五言八韵。

第二场初覆考一篇四书文,一篇五经文,一篇赋。

五经文很好理解,同四书文一样,就是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经典里边出一道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道题目写一篇八股文。

最后考究的赋就相对复杂一些了。

比如陈崇章当年考府试时的赋题就是“李白月夜著宫锦袍,泛舟采石,赋以顾瞻笑傲,旁若无人为韵。”

意思就是根据这道题目写一篇赋,字数不限,内容有限,内容限定为要写出李白月夜穿锦衣玉袍泛舟采石时诗情画意的场面,另外这篇赋一共要分为八段,每个段落分别依次以“顾瞻笑傲,旁若无人”作为韵尾,比如

什么顾,什么路。什么暮,什么住

什么瞻,什么田。什么燕,什么年

什么笑,什么叫。什么闹,什么俏

一直到最后什么人,中间多少字数任由考生挥,但韵律不允许出错。

毫无疑问这有相当的难度,既要求内容贴切又要求文章押韵,一般人不经过大量的训练和仿写肯定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写出合格的应试文章的,可见无论古今,想要考试得高分,平时练习题一定要多做多写

无论在青莲书院还是县学,这种赋题和文章文靖安早已经看过、背过、写过无数遍,所以写赋对他来说也不成问题,问题是能不能保证府试第一拿到案,毕竟府试和县试的难度差别摆在眼前,考究内容和竞争对手都是数以倍增的。

十八日府试如期开考。

寅时初3:oo考场那边准时响起了炮声,两千多考生听闻这个信号,纷纷赶赴考场。

文靖安和其他从永宁县来的学子在宋教谕带领下一起往考场方向走。

北昌府说到底是府城,建有专门用以府试、院试的考场,不用再借府衙的地方设置临时的考棚,文靖安走近考场时,现前边有两个挂着灯笼的牌坊平地而起,横垮整条街道,比两边的建筑还要高耸,前面一个写着“明经取士”,后一个写着“为国求贤”。

两个牌坊下聚满了密密麻麻的考生和送考的人员,因多数人提着灯笼,千灯灼灼,照耀如白昼,照出每个人的脸。

待第二声炮响,陈崇章将准备好的考篮交给文靖安,叮嘱了一句“平常心态,正常挥。”

文靖安笑回“好。”

陈崇章没再多说什么,与其他送考的人潮纷纷退去。

接下来的一套流程与县试相差无异,考生排队进场,出示供单和县试结单,府衙的胥吏搜身检查,文靖安没有作弊的打算,也没有人刻意往他考篮里塞纸条栽赃陷害,因此很顺利通过,进了考场也很快找到专属他的甲七座位。

县试的主考官是知县,府试的主考官自然是知府了。

由于府试考生达到两千人之多,自然不能一个个给知府大人递交供单领取答题纸,只是象征性抽查了一些人,其余的让监考官与廪保确认是否由考生本人参考。

文靖安的廪保仍是宋教谕,宋教谕带领永宁县学自参考多年,许多监考官与他相熟,自然没有太多为难,当宋教谕与其他廪保相继退场,文靖安便拿到了空白的答题折本和页数相同的草稿纸。

当知府将考场大门锁住,不用多言,只消一个眼神示意,自有人高声宣布“开题”

众多监考官便举起写着试题的牌子在考场里来回走动,一众考生便开始讲题目抄下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