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寒门荣耀(科举) > 67拜别(第1页)

67拜别(第1页)

第一卷“云州起”完结。

第二卷“京城名”开始。

大盛元景十五年夏,云州北昌府,永宁县,莲花镇。

这日是五月初二,今年入夏早一些,青莲书院门口的那个莲池已经开满了荷花,红的、白的、粉的交相辉映,满池荷叶高低层叠,微风吹送摇曳成一池绿云,那些荷花便像云中的一座座灯盏,偶尔吹落一些莲瓣。

更不要说,昨夜下了芒种之后的第一场雨了。

此时天地清澈澄明,空气清凉干净,吸一口沁人心脾。

青莲书院所有学子,书院山长李碧存以及三位教习立于池边。

俄顷,林宁宴背着一个包裹从书院后方的宿房缓缓走来。

此时的林宁宴已经十八岁有余,他穿着一袭灰白竹叶纹交领儒衫,真是位文质彬彬的翩翩公子,他背着行囊走到李碧存等人面前,正了正衣襟,给李碧存鞠躬作揖,深深拜了一拜。

“七载寒暑,先生恩情堪比天高,宁宴铭记五内。”

李碧存将林宁宴扶起,说道“你我亦师亦友,恩情之言大可不必。”

林宁宴将目光放到三位教习和一众青莲书院的学子身上,向这些人拱手作揖礼了一礼,千言万语便都在这个礼仪当中了。

当然,对于文靖安和陈崇章他还有其他的表达的方式。

他上去抱了抱陈崇章,两人没说什么,他放开陈崇章,又转而去抱文靖安。

所有人都知道,这四年间他和文靖安交情最好。

他在文靖安耳边说“四年相伴,终生难忘,感谢。”

文靖安“彼此彼此。”

林宁宴放开文靖安,郑重其事道“我在帝京等你。”

文靖安笑答“一言为定。”

林宁宴吸了一口气,向包括文靖安在内的所有人抱拳道“好了诸位,你们的心意我林宁宴都领了,不必再送,后头的路我自己走。”

说罢,他和青莲书院其他四个背着行囊的学子再向李碧存和三位教习深拜鞠躬,李碧存也不多言,向他们摆了摆手,他和四位学子便一同转身,往等在前边的车马走去,那是以陈守严为的莲花镇一众乡绅资助他们的车马,不止将他们送到永宁县,还一直送到北昌府去。

林宁宴这次离开,正是要到北昌府参加院试。

等了那么多年,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云州提督学政去年换了人,根据王所思派人去打探到的消息,新学政是元景三年的进士,这些年一直任翰林员侍读,因不愿与旧党沆瀣一气而不得重用,去年才被元景帝现,直接点了云州学政。

这位新学政为人如何暂且不得而知,但他必然不是旧党爪牙,没了旧党的为难,以林宁宴的才学,这次院试即便不能取得案,只要正常挥,考个秀才自然不在话下。

院试第一场的时间在六月初七和初八,乡试第一场时间在八月初九,因此林宁宴在北昌府考完院试之后便要直接赶往西南方向的平州府城参加乡试,因为云州和蒙州相对贫穷,一直没有大型贡院以备乡试,朝廷出于公平考虑,统一安排云州、蒙州的士子在毗邻的平州贡院参加乡试。

而如果林宁宴在平州的乡试也顺利的话,那么他就该准备明年三月初九开始的全国性会试了,那时他就要提前从平州赶往京城,加上后面的殿试,整个过程耗费一年之久,所以这次离开莲花镇,林宁宴短时间内肯定是不会再回来了,又或者

永远不再回来了。

世事难料,因此他和文靖安相约在京城见面,应该是一种跨越千山万水后的相逢契阔。

不过对于自小颠沛流离,做梦都想回京城、回故乡的林宁宴来说,云州因为有文靖安这些人,倒也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了,这里有他关心的人和关心他的人。

当他离开了青莲书院,一直来到镇尾那座见证了无数送别离人的长亭,听见亭下有人叫他的名字,远远地冲他招手。

林宁宴翻身下马,走了一段上坡路来到长亭,这才现是文妙安、陈三娘和文三贵。

林宁宴先是问了陈三娘和文三贵好,然后才跟文妙安诧异道“怎么是你你怎么来了”

文妙安“怎么不能是我你还不乐意了不乐意我们走了”

林宁宴赶紧道“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没想到你会来。”

陈三娘笑道“你别听她的,小丫头越来越牙尖嘴利,说话没大没小。”

林宁宴笑道“不会不会安安很好,真的很好,她来送我我都有些受宠若惊了。”

文妙安“谁宠你了我是看小哥哥那边一群人送你,我们说不上话,干脆就在这里等了。”

林宁宴“嗯,你有什么话要跟我说”

文妙安想了想,问道“祝你金榜题名行不行”

林宁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