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佃农发家日常 > 收留计划(第1页)

收留计划(第1页)

余桑跟余满山商量完就去堂屋,检查下檐下堆叠的木头干得怎么样了。

她看到方二郎提着杆秤从杨家院子边过来,看方向,是要回家去。

她心里有了些怀疑,开口问“方二郎,你哪来的秤啊”

“杨家借的啊,咋啦”方二郎边提着秤边往家去。

“你家不是有秤吗”余桑问。

方二郎“我家秤被我大舅借走了,我翁翁叫我来杨家借呢。”

因着余桑长得可爱,方二郎就比余桑大两岁,对余桑态度还行。

魏老太一来堂屋就听到了方二郎说的,脸立马黑了,她冷“呵”一声,倒没有说多的。

这明显杨家前天是托辞,就是不借她家秤,她家去问就是秤被借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

而方家去借,杨家立马就给了。

她可不信杨家借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还的秤这么快就还回来了。

这个杨家太势利了些

接下来几天,给万家脚店送菜,余满山没有自己去,而是交代了余大郎和余二郎两个送去,以后至少还要送好几次以上,不能每次都他去,家里还有很多活指望他干呢,就送菜这个事,刚好锻炼下两兄弟,也让他两长长见识。

倒是预订的那个大户家,地方不好找,他亲自送了去。

几天后,余家又得钱395文。

家里总算是有1贯以上的钱财了。

这一天,周家的王老太突然来余家堂屋门口说“隔壁刘大丫要不好了,躺在床上要死了她爹好像卖了田地还钱,没粮交秋租,已经逃了好多天了。”

魏老太正坐在堂屋里,她一时没反应过来,“啥要死了”

她立刻站起来,道“走,去看看。”

余桑几个也听到说话声,全部出来看,也跟着两个老太太往刘家去。

好歹是这么多年的邻居,刘老赖虽不靠谱,但刘大丫还是不错的,人又勤快,有时候也会帮帮邻里,哪家要是过生办席之类的,她洗碗帮忙也勤快。

之前是知道她爹好多天没回来了,但终究也只是邻居,刘大丫也不小了,平时能自己过活,不用人管。

刘家的草房比较低矮,好些年没整修了,大冬天的,刘家也没开窗通风,进门就闻到一股闷味儿。

刘家统共也就两三间房,几步路过了堂屋,就是刘大丫的房间,房间昏暗又窄小。

余桑看到刘大丫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灰黄色的蚊帐挡了大部分视线。

魏老太走到床边把蚊帐捞开挂起,她推了推床上的人,呼唤“大丫,大丫。”

刘大丫完全没有回应,躺在床上不动。

周家的王老太伸头凑近仔细看,又伸手摸了摸刘大丫额头,惊道“烧了,脸烧得通红”

魏老太也伸手摸了摸刘大丫额头,“滚烫啊。”

她扒了扒刘大丫被子,有两床被子盖着,倒也不薄,应该不是在床上躺着冻病的。

王老太问“怎么办啊”

魏老太迟疑“要不烧碗姜汤给她喝吧”

大家都不富裕,肯定是不愿意出钱给刘大丫去请郎中来看病的。

余桑上回生病,耗空了余家的家财,魏老太都有些怕了。

王老太嗫喏了下嘴巴,只道“只能这样了,听天由命吧。”

两个老太太还是热心肠,挽了袖子就往刘家后厨去,魏老太吩咐阿李“你去拾掇条冷水巾子,给刘大丫额头敷上。”

刘家后厨没开门,一片黢黑,魏老太把后门打开,才亮堂能看清。

她揭开锅盖准备舀水烧姜汤,揭开锅盖一看,里面不知道用什么干菜叶子用水煮了一锅没吃完。

里面既无米粒,也无油水,更是连麦粒高粱粟一样都没有

王老太惊呼“这哪里是人吃的啊”

魏老太也心惊,骂道“这恐怕是饿的吧,该死的刘老赖,自己跑了,把田地粮全卖了,留个女儿在家也不管,都要饿死冻死了,杀千刀的”

当即,魏老太也不管刘家厨房了,想都不用想刘家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她赶忙回家去,喊了余三郎,“跟我回去,你烧火,给刘大丫熬个粥先。”

余桑也跟着魏老太去厨房看了,觉得刘大丫实在是可怜,娘死得早,爹不靠谱,她留在刘大丫房间没走,她把窗户开了,给房间通气。

阿李已经扭了冷水巾子给刘大丫敷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