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格格党 > 第 101 章 我就是那个登徒子(第1页)

第 101 章 我就是那个登徒子(第1页)

三月二十,谢星珩年节里寄出的信件,有了回音。

今年会试结束,没能取中进士的举人们,结伴来了丰州县。

他们来看看谢星珩在丰州县做的一番事业,也看看他说的滞销糖制品。

来人众多,家里住不下,谢星珩一个人也招呼不来,把丰州县里的书生们叫了好些。

都是外向能说的,再拉了同年举人朱聿和许行之作陪。

读书人讲理,来到丰州县,先要去谢星珩家里拜访。

他们心里也有好奇,都记得谢星珩是个赘婿,想知道他的家庭地位。

江家里外和睦,谢星珩虽是赘婿,却跟江家亲儿子似的,两个爹都对他好,夫郎更是贴心合意,孩子也有。舅舅刚来丰州县,也对他满意。

客人来家,家里自是好茶好饭的招待。

江家重新修建过,整体不出挑,大气简约,摆件相对较少,各处景致都是逐年增加调整的,多数是宋明晖种的花花草草。

最显眼的是两任皇帝御赐的牌匾。第一块牌匾是“积善之家”,挂在了大门顶上,代替了“江府”的牌匾。

第二块牌匾是“善耕之家”,挂在了二门上。

这在商户人家,是顶级排面,值得一说再说。多少官员混一辈子都拿不到一块匾?江家有两块。

前年乡试时,谢星珩外出交友,有说过“积善之家”的来历。他那一年出尽了风头,连带着夫郎都小有声名。

能得“勇士”称号的夫郎,只有江知与。

他连着两年都没去参加考试,按道理来说,大家都要忘了他。

但他那封信写得太好了,一下就让人记起他的策问。

谢星珩又跟他们说起“善耕之家”的来历,十句里总有一两句会提到他夫郎。

“农庄那摊子事,是他打理顺当了,我过去捡漏,照着现有的种植区、孵化区、养殖区来规划,只等着出货变现,早期的铺摊子、建厂子、组织人手,都是我夫郎亲力亲为。”

举人们想说他有个贤夫郎,想到他是入赘的,这话又不好说。

谢星珩帮他们说:“我有个贤夫。”

大家都是笑。

举人观光团到丰州县的第一天,只上江家拜访,再安顿休息。

第二天开始,谢星珩当起了导游,带他们从城里开始逛。

第一站是扫盲班,增加百姓识字率。

班上孩童跟成人都有,学些常用字。

举人们是重要人脉资源,谢星珩不跟他们藏着,第二站是“商务训练营”。

这里是内部培训基地,优先培训掌柜的、管事的。再从优择优,层层提拔。

目前最顶上的一职是总经理,是白喜文担任。

训练营跟扫盲班配合,让有销售天分的人,不会困于“学历”,能更快接轨。

举人们对扫盲班的作用不太理解,看起来与启蒙的作用重合了。

看了训练营,他们又懂了。

启蒙是为了向上读书,后面紧跟着的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等等。

扫盲班则更为实用。先是各人姓名,再是常用字,附带数字教学、珠算。

谢星珩还给他们见识了第一样好东西——算数尺。

这是早期的算尺,后来被计算机取代,然后又成为现代的小文创。尺子分内外两层,可以滑拉,调整到相应的数字,可以直接看见答案。

他□□了阿拉伯数字,初时不习惯,久了就知道方便之处。

但尺子的成型,是江知与设计完工的,谢星珩是提供了一个想法。

江知与爱数字,当个游戏,很轻易就制作好了。

班上有文字版算尺,方便他们比对。谢星珩拿来的是文字版。

现有数字简单,举人们扫一眼就知道答案,但更清楚算尺对初学者的作用,都很感兴趣,问这个卖不卖。

当然要卖。

看完训练营,能顺路去逛小集。

展区没什么好说的,一眼就看到底了。

重点是每个展区所代表的产业链。

竹编草编,纺织、成衣,日用品、厨用品、送礼佳品……玩具、首饰、胭脂……等等。

仅是逛小集,他们就用了两天时间来了解。

有人需要,就有市场价值。逛小集是把商品跟顾客需求对接,让买家买得开心,买得放心,也让手艺人能有挣钱的地方,不再两眼摸瞎的埋头苦干。

说起来全是生意,深入了解,又都是民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