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二重铜花门 > 第29页(第1页)

第29页(第1页)

秋去冬天,天慢慢变冷了。张宪薇把赵氏叫来,商量着给家里人做冬衣的事。今天虽然家里要守孝,所以不过年,可是亲戚家的年礼还是要事先备好提前送过去。她叫赵氏来就是让她准备送回赵家的东西。&ldo;送些什么,你自己置办吧。多给家里人预备些能够用得着的,你娘不是总是咳嗽吗?上一次家里买了不少上好的川贝,我这里给你娘留了两斤。你送回去,这个东西和红梨一起熬着吃,对你娘那个病是最好的。&rdo;川贝是上次朱锦儿着凉,她一病总比平常人重上几分。家里就买了不少各种的药材,张宪薇见川贝好用,家里人也能吃,就特地多买了些。良缘拿过来两个纸包,放在赵氏旁边的桌上。张宪薇又拿了十两银子,两匹花缎给她。赵氏要推,她道:&ldo;银子不多,只是想着你偶尔也有不趁手的时候。花缎咱们家最近都用不上,白放着可惜了。最近你也受了不少累,就当是我的心意吧。&rdo;赵氏这才收了。等她走了,良缘收拾茶杯点心时说:&ldo;希望大奶奶别跟那边的人学,不然多少银子都喂了狗。&rdo;张宪薇拿起一块绿豆糕咬了一口,说:&ldo;这也是说不准的。&rdo;良缘听了就放下手里的东西,过来小声说:&ldo;太太看出什么来了?&rdo;&ldo;那倒没有。&rdo;她摇头说,&ldo;我只是这么想。要说以前,我待那边的如何?&rdo;良缘不说话了。她拍掉手上的点心渣,&ldo;待人再好,也要人家领情才行。不然,就是真的把心肝都掏出来了也没用。&rdo;何况赵氏到底是李克的妻子,她待她再真心,也敌不住她向着李克那边。&ldo;行了,不说了。让人摆饭,去叫那两个小的进来,该吃饭了。&rdo;张宪薇道。良缘去隔壁屋里把李南和贞儿叫到这边来,自从李单去了曹家,大半个月了都没回来过一次。他是去陪太子读书,曹家也不是小门小户。不说李单不肯多麻烦人家,就是张宪薇也不会为了李南想哥哥就常常叫他回来。读书是正事,她只能常常让人送衣服和银子进去。李南见不着哥哥,就重新跟贞儿一起玩。这次,贞儿不像上回那样跟他一起看她的漂亮手帕、珠钗,她已经学会跟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不能让人家一直迁就她。现在他们常常一起下棋,要么就是对对子。张宪薇怕他们总在屋里玩会憋坏了,让良缘的小儿子虎儿隔几天就进来一回,陪着这两个孩子跑一跑,闹一闹。不过贞儿渐渐大了,再让她跟着男孩子似的玩尿泥、抓虫子就不合适了。张宪薇教她踢毽子,柔萍和柔筝这几个丫头也都是会踢毽子的,贞儿跟着她们玩几回就有兴致了,比着看谁踢得好。张宪薇踢给贞儿看,她以前也是踢毽子的高手,能不歇气的一口气踢一百多个,现在虽然很长时间不踢了,踢起来依然又快又好看。贞儿第一回看见时,惊讶的嘴巴都张大了。她从没看到娘是这样的,缠着张宪薇给她踢了一下午,就为了看毽子飞上飞下的样子。后来她就迷上了,跟丫头们比着踢,看谁踢得多。两个孩子在屋里玩一会儿,张宪薇就让丫头领他们出去玩一会儿,踢踢毽子,跑一跑。良缘把李南和贞儿领过来,他们三个一起吃了午饭,再看着两个小的睡午觉。到了下午,做冬衣量尺寸的裁缝婆子就来了。李南和贞儿都长个子了,贞儿高个半寸,两人背对背比身高时,她就一直在笑,然后就让李南叫她&lso;姐姐&rso;。轮起年龄,还是李南大贞儿一个多月,可是他刚到燕城的时候,张宪薇叫他&lso;南儿&rso;,贞儿也跟着叫&lso;南儿&rso;。想教她喊&lso;哥哥&rso;,可张宪薇看到每次贞儿喊李南&lso;哥哥&rso;,李南都有点不快。仔细一想也明白,他的年纪虽然小,但是在渑城薛氏的床前,肯定也教过他,等他到了燕城就要管张宪薇喊&lso;娘&rso;,以后就要认别人当爹娘,把别人家当自己家。这样,他跟李单就不是兄弟了。李南别扭着,张宪薇就不管贞儿了,结果贞儿就一直叫&lso;南儿&rso;。现在李单和李南在这个家里越来越自然了,贞儿也有隐隐约约的感觉。她现在再让李南喊她&lso;姐姐&rso;,李南先是憋红了脸,然后就蹦出来一句:&ldo;我是你哥哥!&rdo;然后就小心翼翼的看张宪薇。张宪薇笑着看他,全是鼓励之意。李南就鼓气勇气让贞儿喊哥哥了,可是贞儿没那么听话,她说:&ldo;我比你高,我才是姐姐。&rdo;裁缝婆子量完尺寸就走了,张宪薇给两个孩子做了新的斗篷,李南的用蓝色缎面的,贞儿的用淡黄色缎面的。改天还要让李单回来一趟,他也需要量尺寸裁衣服。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李南和贞儿还在争该管谁叫哥哥还是姐姐。吃完了饭,李南用下棋赢了贞儿,再用对对子赢了她,最后比背书也比她背得多,终于让贞儿心甘情愿的喊他&lso;哥哥&rso;了。李显半途回来了,刚好看到两个小的一本正经的坐在那里下棋,下完了棋又比对子,比完了又站在张宪薇面前比背书。他坐在旁边,良缘把饭摆好了都不出去,让端到里屋来边看边吃。看到贞儿认真的施了一礼,对李南喊:&ldo;哥哥。&rdo;,李南也回施一礼,板着小脸喊,&ldo;妹妹。&rdo;时,李显捧着茶笑道,&ldo;这两个孩子,这是在干什么?&rdo;张宪薇刚才一直没理他,虽然是打着不想打扰孩子的旗号。现在既然孩子都比完了,他也开口了,她自然也要接话。&ldo;小孩子玩的时候也认真的很呢。&rdo;她道,&ldo;怎么这么晚才回来?&rdo;李显看着贞儿和李南笑得很轻松,一听这个就叹气了。张宪薇让良缘把孩子们领走,再摆出一副认真听他说话的样子来。&ldo;准备收账了,有几家说要以货抵账。&rdo;李显说。李家有两间铺子,一间叫兴隆记,位于南街。南街多数都是有钱人家,在那里开的店卖的都是些好东西,不常见的东西。李家兴隆记卖的就是南货,不算最稀罕的,但也有一些名气。另一间叫升旺记,在北城边上,卖的是李家田庄上送来的农货。有米有面,有麦种有菜种,有锄头和箩筐。两家店铺都不错。兴隆记位置好,东西好,卖得上价。升旺记东西便宜,卖得多,又来自自家的田庄。每逢年前,都是各家收账的时候。遇上大买主时,总要赊账。兴隆记常常遇上大买主,升旺记也有大笔采买麦种和菜种的人。遇上赊账的,多数都有人情在,要么就是不知道跟哪位大人有牵扯。李家不能硬要账,免得坏了情份,所以多数半买半送,账能收回来八成就是烧高香的事了。以货抵账也是常有的,只是这货一般都是对方自己家的店铺里卖不出去的积货。就算他按进价抵,或者打个折扣,可是再过两个月就该过年了,一过年就要到三月才有生意做。这就等于那些抵进来的货要占上数月的库房,还未必能卖得出去。李显当然是不想以货抵账的,不过既然人家开了口,他怎么着也要收下一部分。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能不跟别人起冲突是最好的。何况敢开口的,当然就有把握李家会收下。张宪薇没有说话,以前她还跟他商量过店铺的事,不过自从李克成亲以后,店铺的事都是他们父子两个商量了。屋里一片安静。李显喝干了茶,再喝没有了,他一怔,张宪薇就提起旁边的茶壶再给他倒满,说:&ldo;也该开始准备年货了。咱们家里不过年,可不能耽误了别人家。&rdo;李显点头:&ldo;这个你和赵氏看着办吧,账上的银子还够吗?&rdo;&ldo;又不准备大过,当然是够的。&rdo;张宪薇道,&ldo;今年过年,是不是让老二也回来看看。&rdo;李显愣了一下,说:&ldo;没事,我让人给他送过信了,今年家里守孝,路又远,我让他不用回来了,省得麻烦。&rdo;张宪薇垂下头,他看她这样,问:&ldo;怎么,你想见见他?&rdo;她迟疑的说,&ldo;这孝,按说老二也是要守的。去渑城的事没跟他说,可既然孩子想回来给大伯磕个头,也是一份心意。&rdo;李显不说话了,屋里又安静了下来。大概过了有一盏茶的功夫,他叹道,&ldo;既然这样,也确实该让他回来一趟,也见见兄弟。&rdo;他放下茶杯,&ldo;你安排吧。&rdo;张宪薇答应下来,心里一阵七上八下的。等他进里屋了,她去贞儿的屋里看了看,又四处找了些活干,耗了好一会儿时间才回去。洗漱之后上床歇息,闭上眼睛,心中就浮现起了以前的事。李显前后纳过四个妾,朱锦儿进门的时间虽然早,可是张宪薇是最后一个喝她敬的茶的。论排行,她是最小的一个。第一个妾是钱氏,她是侍候李显的丫头中的一个。张宪薇已经忘了她长得什么样了,只记得是一个长脸的,细眉小眼的女人。她没有孩子。老太太病重的时候,张宪薇去侍候老太太。她就发誓天天只喝一碗稀粥,求菩萨保佑老太太能好起来。老太太没了,她替老太太守孝,每天熬着不睡觉替老太太守灵。老太太死了一年,她也跟着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