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圆觉经说什么 壹如 > 第61章 止观(第1页)

第61章 止观(第1页)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你问的是本心的问题,佛陀才会讲善哉善哉,这个善就是正,正就是法界,一切都是从法界流一切无不流入此法界这是华严经的话,所有宇宙的一切都是从法界流出去的,而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回归法界,所以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流入此法界,法界就是我们的心所以善哉善哉,虽然我已经讲圆顿法了,可是你一定要问渐次法,渐次法是为了众生而问的,佛陀的回答也是善哉善哉,既然是善哉善哉能听这个法的人一定是末世众生,所以一律称为叫做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现在讲到这边三度提到末世众生,佛陀的法要一听到就是末世众生,各位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心。

楞严经讲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什么叫事?我还有习性,这些顿悟的话我还不相信这称为叫事,事没有那么容易马上顿除,没有的意思也不是没有,是你还不到那个程度,需要慢慢的渐修,佛陀跟我讲的话让他从不信,慢慢信到全信当下就悟,因次第尽,一次一次的碰到人世间的关系,六根接触六尘的考验让我更加的肯定佛陀的法,如来的正法门是正确的,没有让你历经过你不信。神秀也是如来示现这样子的角色,大家人人尊敬的神秀,对五祖而言是不入门,你看六祖坛经不入门什么意思?不及格,可是听你的法不入三恶道,那及格就一定一百分,这个没有九十九分的,这个人是惠能大师,无尘可染就是悟无生无生法忍。

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维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这位普眼菩萨是问三个问题,第一个佛陀你讲顿我知道顿,可是你能不能告诉我们渐次法。第二个让我们思维住持我们的本心,怎么样来住持本心?本来就存在本来就住持,我知道请您讲本来没有渐次,可是佛陀请您来告诉我们渐次,本来没有方便请佛陀来告诉我们方便,这句话才是普眼普萨的见地,不是普眼普萨不知道,他也知道众生本来是顿悟,他也知道众生本来就是佛,他也知道众生本来就住持,可是他就说本来就顿悟,请佛陀慈悲跟我们讲一下渐次,本来就住持,来告诉我们我们如何思维住持,本来就没有方便,来告诉我们怎么样做方便,才说这个叫做假说。汝今谛听,什么叫谛听?把你第六意识所有要批判思考的模式,二元对待的一切都放下,闻说如来正法门的当下是谛听,不然的话你一定会有意见,你没有谛听的时候一定想听你想听的话,比如我跟你讲净土法门是自利,唯心净土可是你坐下听的时候你已经有一个主观观念,认为是他利有个阿弥陀佛一定来接我,不讲这样子你就批判。你回归本心的时候没有能所,我在念一句阿弥陀佛,能念的我跟所念的阿弥陀佛都是这颗心,没有能也没有所这个才是净土法门。你时常会看经文讲无能所入不二,你自己会讲无能所可是你的修行方法却是能所,无能所叫口头禅。你听人家讲听久了你也会讲无能所,可是什么叫无能所你也不知道,因为你做的什么事都是在能所,你怎么修行都在二元法里面。为什么要谛听,谛听就是回归本心,回归本心你当下就入不二,能念佛的我跟所念的阿弥陀佛都是我都是这颗心,这个才叫没有能所,你在念可是你入不二这个是真念,这个能除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的本心就没有罪,如果你不知道,今天念了十遍八十亿乘以十,今天灭了八百亿,你不但没有灭,你的业障更深了,因为你还在能所得当下,为什么念一句阿弥陀佛坐断六根能灭那么大的罪,诸法无行经讲佛告文殊菩萨,佛说如何灭业障罪,当你知道你的本心见一切法,见你的本性,本来就无业无报,因为你的心本来清净你哪有罪?这个不是在灭罪吗?你如果懂得这个我恭喜各位佛法你能入,你不懂得这个你一直在绕圆圈,你一直认为很用功,你没有到那个圆心点,你以为在学佛,那是学旁边的相似佛法,所有的了义经不是相似佛法,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法。

普眼菩萨因为慈悲要替不是真正的上上根器者来问的,他也知道本来没有渐次可是我要问渐次让众生更懂,本来就住持可是我要问怎么来思维住持,本来就没有方便可是我要问什么叫做方便,能问的这个全部都叫做假说,真说是直接入,一直入如来地,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就是当下,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心生法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大家来聆听佛陀跟我们讲什么。善男子,入法界的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这边还有个新学菩萨,难道还有还有旧学菩萨吗?这个新学菩萨的意思就是你听到的圆觉大法,管你新学旧学都没关系一律都叫做末世众生是跟你讲这个,不要以为你是老参我已经学佛学很久,学佛学很久你没有学到菩提心没有回归到本心跟久跟新没有关系,广释菩提心论有一句话修菩提心法如拿箭射物,射物有时候会中,有时候不会中,可是拿箭射大地,无不中者,你拿箭射大地一定中叫做百百中,你学这个法是百百中的法,既然是百百中管你新学还是旧学你就是末世众生了,我告诉你愿解如来真实意,善导大师讲成就与否总在遇缘不同而已。你跟着谁学你的成就就是这样子,除非你有很大的善根福德因缘,鸠摩罗什大师刚开始学习的是小乘法这个是历史,当鸠摩罗什大师进入大乘的时候,再回喀什米尔他的师父德高望重,看鸠摩罗什进来右绕三匝跟他顶礼,鸠摩罗什说师父不敢当,我是你师父没有错,可是你学了大乘菩提心佛陀的心法,我就要跟你顶礼,心法是心王所有一切法之,佛陀成佛是这个法我们跟他学也是这个法,这个法是众生本具,欲求如来净圆觉心,你看如来净圆觉心众生本具,应当正念,又来个字正念,要正念要入法界,如果是一般的念你看不到如来净圆觉心,如果你用正念的话才能够远离诸幻,你一定要知道它是幻不然你远离不了,既然你知道是幻那有人会不离的,我讲这样有没有道理,为什么我们离不了,因为我们认为它是真实的,既然你知道它是幻就像看电影一样,电影你知道它叫电影看看就好了,说不定在当下你会感动会掉眼泪,也可能当下你会笑,可是都在当下,当下一过就过了因为它是电影,。

为什么你看电影能够进入如幻三昧,是因为你知道它是电影才进入如幻三昧,还是你很有修行所以看电影才会进入如幻三昧,各位任何人去看电影都一样,除非他不知道电影是假的,哪有人不知道电影是假的,我们活在人世间情绪来了不要怕,我知道它是假的这个才重点,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因为念是在当下,我们还没有回归到究竟圆满的如来地,可是我们已经在做的过程,有时候你的情绪一出来无所谓,是还可以原谅,可是你不要把这个情绪再带到下一秒,带到明天带到后天甚至死了以后还带去,六道轮回你没有办法除,当然究竟圆满没有情绪,如果有的话当下就是没有了它是假的这个才是大修行人,不要把你的情绪用来惩罚自己,就像看电影一样都是虚妄的,圆觉自性产生心,心产生六根,六根一定会接触六尘,六根接触六尘的当下这个镜子要用了,没有任何一个尘不是幻影,既然是幻影幻相,知幻即离不作方便,没有其他方法也不用其他方法,因为知道是幻了,离幻即觉,知道离当下觉性,就显现觉性就是如来地如来心就出来了,没有渐次,不需要慢慢的当下就这样子,你能这样子的话我告诉你不要怕了,这一次的生命周期你圆满了,我现在要做什么?随缘而活,什么叫随缘?现在疫情严重你就多戴口罩这叫随缘而活,饥来吃饭困来睡,佛法大道至简,哪有比这个法更好的,不学这个你要学什么?那怎么办?尽人事听天命没烦恼就对了,你会说既然圆觉自性知道了,那死掉算了,那是断灭没有比这个更严重错误的修行,随缘而做,随顺世缘无障碍,你会说佛陀告诉我们现在都是梦,醒来的时候知道是梦,现在是梦你醒了吗?你现在梦中,梦中而知梦,此人即是梦醒人,你现在还在做梦,你在梦中,佛菩萨跟凡夫差在什么地方,他是在梦中不知梦,佛菩萨是在梦中知梦,虽然不是像现实上说我在做梦我不知道,我醒来我才知道我在做梦,可是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就在梦中,你就是梦醒人了,不需要离开梦,关键是你知道不知道你现在是在梦中,既然在梦中,梦中就梦中一切都假的,活在梦中在唤醒梦中人这个才叫做中道义。

底下是重点以下这些文字,有些很简单有些很困难这个要解释,请各位听着,现在佛陀要开始告诉普眼菩萨了,既然你要问我渐次,我就跟你讲渐次的方法,既然你要问我方便,我就跟你讲方便的方法,可是不管是多么样的方便,多么样的渐次绝对不能离开一切都是幻的这个是幻,当你要知道这个是幻,你要慢慢去体悟这个是幻,没有顿悟也没关系,佛陀教我们方法,他说先依如来奢摩他修行,各位注意佛经里面的了义法讲到如来是讲性,自性他没有讲佛,是讲如来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自性有一个法,这个是我们自性本来就有的,只是我们没有觉,现在佛陀来教我们这个法叫奢摩他,奢摩他是梵文,翻译中文很难讲,所以很难翻译就把它称为叫奢摩他,还有一个叫三摩鉢提,还有一个叫禅那这个是以后讲到威德自在菩萨问的时候,佛陀会讲圆觉三法,现在先讲一法,这一法里面已经涵盖三法,现在是为威德自在菩萨而做一个开场白。先依奢摩他也称为叫止,我现在要告诉各位贤国师在解释华严经的时,先提到自性清净圆明体,一体里面有二用,二用里面有三遍,三遍是心的三个功能,哪三个功能?普周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讲四德,什么叫四德?菩萨本来就要这样子,第一个随缘妙用,你要随缘随着世缘妙用,什么叫妙用?知道一切的世缘都假的,这个就是我刚才讲的,现在是在梦中而知梦,随着梦中走这个叫随缘,知梦叫妙用这是菩萨的第一德,第二德当你知道这个的时候自自然然成为菩萨,你内心是直心,直心就是菩提心,可是对外柔和,各位告诉如果你修圆觉大法,你跟我讲脾气还很差代表你没有进入,菩萨本来的德就是柔和质直,对外柔和一定柔和语,对人一定很有礼貌,那种礼貌不是做出来的,不是那种阿谀自自然然柔和。内心质直,不是内心很固执,质直就是直心就是我的本心,本心出来的一定柔和一定谦卑,自心本显尔,随缘妙用柔和质直。威仪有则,他一定有威仪,最后一个代众生苦,什么叫代众生苦?讲圆觉大法让所有的众生知道一切是如梦如幻,所以妄尽还源观一体二用三遍四德五止六观,顿法要进入到圆觉的自性一定要修止观,止底下有观所以他说要先进入止,到底是什么程度才叫做止,观是什么程度才叫观,用白话来做解释,止的意思就是放得下,三摩鉢体就是观,观的意思叫做看破,什么叫看得破?看出宇宙真相,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止观止在前观在后,其实观帮助止,止帮助观,止观两者相同几乎是同时,妄尽还源观讲止跟观如一只鸟的两个翅膀,你有止不完整,你有观不完整,鸟会上飞一定是两只翅膀同时振动称为叫止观也叫奢摩他,它是佛法世间法的一个共法,有没有记得儒家的中庸,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儒家思想难道这个不是佛法吗?大学之道,什么叫大学之道?儒家在讲的大学之道,就是宇宙最重要的道,大的意思就是摩诃,是在明明德,什么叫明明德,就是明心见性,各位你看连儒家都这么讲,明心见性就自然亲民,柔和质直最后明心见性,一样止于至善,什么叫至善?回归最后的那个就是我们的自性,善就是心回归自心,止于至善,还是止所以要先止,止你才能定,定才能静所以定止定慧是一不是二,静才能够安,安你才能虑,虑的意思是什么?不是忧虑,虑的意思就是思维就是观,你现在有止了,来观,虑就是观思维,思维修最后就得,得是什么?得而无得,无得才是真得,就是你本来有的止于至善的东西,本来就有,就像心经讲的无智亦无得,那个才是真得,各位你看儒家思想,很多学佛的人说那是儒家,儒家怎么样?这个境界你看看,这只是一个名相,只是一个手段方法让你知道而已,要先止要放下,你要止一定要观,没有观的话你的止放不下,观要看破,看破真相。

底下就要告诉我们止观的方法,既然普眼菩萨要问我,佛陀讲要有方便要有渐次,我告诉你就是要修止观,第一个先从奢摩他入,奢摩他入的时候坚持禁戒,这些都同样一件事,什么叫做坚持禁戒,各位注意,因为在奢摩他的当下,你就是在坚持禁戒,这个禁戒的意思,当然如果有外在的戒就是你要守规矩,可是守什么规矩?守你心的规矩,请各位仔细听,什么叫禁?禁是探知不可知的地方叫禁,古代的皇宫称为叫紫禁城,为什么要紫,紫气东来,紫代表皇帝代表一种至高无上的颜色在世间法里面叫紫,那个地方深不可测,不要去探究,不要进去,你也不要去想这是什么地方所以叫紫禁城,那现在它告诉你要坚持禁戒,戒是什么戒?真正的戒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戒比如不杀盗淫妄语饮酒这是当然出家人共同守的戒也是在家人要守着戒,可是酒是遮戒,什么叫遮戒?看情况比如说药酒,大家生日的时候举杯喝一点点酒对你不妨碍,最好不要喝,可不妨碍那是个礼貌这是另外一回事,可是杀盗淫妄不可以,当然这个也有遮戒可是它是共戒,可是重点来了真正的戒,如果是外戒的话每一个地方守的戒都会不同,可是有一个禁戒是一定要守的,那一个就是戒无戒相,戒无戒相的戒这个戒称为叫尸罗,翻译不出来所以叫尸罗戒,尸罗是什么?心戒。如果你犯了尸罗戒就马上忏悔,尸罗四义,清凉,安静,安稳,寂灭,寂灭就是我们的本心,当你犯了这个的时候就要忏悔,什么叫清凉?它的相对就是烦恼,要批判了,我要对它有什么意见了,我要去对它怎么样抱怨,一念而起,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当下回归本心,放下这个才是真正的守戒,外在的有为戒当然要守,重要是内在的戒无界相的心戒才是大戒,在密教里面有句话就是不能违背三昧耶戒,三昧耶戒就是本心戒,守三昧耶戒的人一定会度众生,因为菩提心其中有一个的表现叫做大悲心,所以不度众生你犯了三昧耶戒,为什么要度众生?因为本心本来就要度众生,众生与你一体,你不度他要度谁,这道理各位要清楚一定要明白,可是要度众生也不用勉强,因为佛不度无缘之人。你要来问渐次的方法我就告诉你,第一个先依止依奢摩他,因为依止就会得止、定、静、安、虑、得,得而无得就是回归本心,止是第一个你要放得下这个是佛讲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