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圆觉经说什么 壹如 > 第43章 三个远离(第1页)

第43章 三个远离(第1页)

有些人说我没有修行读经干什么,读经不是在读这个经,是为了悟经义,真的是万法是明灯修行之良药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佛陀当时也是告诉大家这样,不是我教你什么法,你念什么,你就会什么,没有这样子。这种法总归一句话叫做大手印,这种叫做如幻三昧,犹如空华从空而有这个空是举例,是如来圆觉妙心而有,就是出现的现象,这现象本无。可是他出现了,因为众生无明,众生眼睛有病才会看到的这个,它是假的,就好像看到云,云就云,你进入云中可以抓云吗?抓不到,可是能看到它,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怎拈得。永嘉大师证道歌的一句话,镜里看形见不难就是形出来,可是要在镜子里面要抓这个形怎拈得,世间看就看,缘来则应,看就看它是假的,如果能这样的话,所有的大菩萨不离世间见诸法,因为我懂啊,世间就是这回事,我懂了幻相,幻华虽灭空性不坏,幻华没有了,空花没有了,空性不坏,虚空怎么会坏掉,云没有了虚空怎么会坏掉,众生幻心最后还是幻灭,众生是因为我们的幻心,是因为我们的圆觉心产生的幻影,最后还是要灭,因为它本来就假的,诸幻灭尽觉心不动,觉心是不会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现在要详细说明,你说有一个幻这个叫幻。为什么你知道这个叫幻?因为我有一个觉心来看它是幻,既然它是幻所看到是幻,能看的也是幻,它是让你来用,你没有用觉心来看这个东西,比如说我们没有用悟性的悟来看迷,你不知道它是谜,既然你知道这个叫做谜,何必要悟呢?何必需要再用悟呢?它的意思是这样。有这个觉,觉也是幻啊。你说有觉,仍然没有离开幻,无觉也是一个幻,因为你还落入到有跟无之间,有觉无觉都是幻。你会说不是有个觉心吗?是那一个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讲不出来的,你讲有也不对讲无也不对,因为讲有跟无都是落在脑筋意识心的二元化,它本来就存在没有错,本来就存在因为它是本有的东西,本有的东西你说有也不对,因为你还执着有,说它没有更不对,因为你不能执着无,是故幻灭名为不动,这些幻你都放下只剩下一个就是不动,就是我们的觉心,觉性是这么妙,因为你落入有跟没有就落入二元对待的有为法了。什么人叫贤圣,入法界无为法才叫做贤圣,这是很详细的说明,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你要远离幻化虚妄世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这边是普贤菩萨要问的,佛陀详细回答你要有三个远离叫做三遣,哪三遣?如果说修佛还有渐次的话就是这三种渐次法,哪三遣?

第一遣我要远离幻化,我知道要远离幻化的那种,能知道远离幻化的那个念头,那个心要遣。

第二遣远离的这件事,远离幻化的这件事也要遣。

第三遣要把远离幻化的这个远离方法要遣的遣再遣。

换句话说遣到彻底,如果修行还有渐次的话,佛性没有渐次是顿悟,可是你已经顿悟到见地有佛性这不用修,可是你的观念要脱落的话,佛陀说有三个层次你要脱落掉,第一个层次既然这个是幻化,我有一个知道要远离幻化心的这个心要放下,第二遣要远离幻化的这件事也要放下,第三个要放下远离幻化的这个你再放下。这三遣遣到最后一个结论是无所遣无所离,什么叫无所离?没有东西让我离的那个见地。比如我要放下,我懂得要放下的心先放下一次,放下的这个本身再放下,我要放下的这个放下的这个再放下,最后虽然它是渐次有层次的,可是它是从一个顿法里面让你有渐次,我现在讲的话,句句都重要仔细听,从根本的顿法里面让你有渐次,根本的顿法是没有东西让你可放下,那才是真正的放下。如果你还认为有东西让放下你就会慢慢放,而上面的三放,已经放到没有东西让你放,没有东西让你放它是有渐次讲出来,如果知道这个见地是什么,没有东西让我有幻化,没有东西让我可以远离幻化。当你了解到没有东西让我远离幻化的当下,这个才是真正的知幻化,才是真正的入菩萨的如幻三昧。

圆觉经它是属于经典里面层次很深很深的经一般人不懂,它讲三种遣三种应当远离,一次先远离,我知道要远离的这颗心这个要远离,第二次远离,除了远离知道远离的这颗心以外,远离的这件事要远离,第三个知道这个远离,要远离的这个知道要远离的这个远离的再远离一次,这三次这叫做三个层次,这三种层次的最后就是离远为幻亦复远离,就是三次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最后的重点就这几个字,这三个离离到最后就是无所离,没有东西让你离。金刚经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还要有层次,层次到最后是无所住,才是真正的无住。不住我不住,我不住的心离一次,不住的本身再离一次,我要把这个不住变成不住的这样的想法再离一次,三次以顿法而言总归一句话就是什么?没有东西让你住,没有东西让你离,因为他一切都是幻化,既然说幻化完全都没有你要离什么?这是佛一个最重要的重点。无所离,佛法的一切叫做无所,无所的意思叫做无生。六祖听到金刚经这句话,这简直就是我的本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跟无住当然简单讲叫无住,无住的最高层次叫做无所住,没有东西让你住你还要住,住还要慢慢离到最后没有东西让你可离,没有东西让你可住,身心要脱落,最后佛陀告诉你本无身心可脱落,才是真脱落,你还要有身心脱落,你要脱落脱落一直脱落,最后本无身心可脱落,佛陀是告诉你三次远离,最后结论没有东西让你离才是真远离,可是刚才告诉你层次,先离第一次能知道离的心先离,远离这件事再离,我要远离远离的这个再离,离到最后其实他可以先讲就是没有东西让你离,因为它本来就是空花,空花本来就没有花,你要离什么?上根器者到这边悟道了,所有显密到最后大圆满大手印其实就在讲这个,这叫普贤王如来佛叫金刚萨埵的百字明,现在圆觉大法直接告诉你,无所离即除诸幻,最后伟大的佛陀,举这个例子你就清楚了,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佛陀没有妨碍我,没有告诉我们不能以幻修幻,可以就像火跟木一样,以幻修幻,诸幻虽灭,可是不入断灭,什么叫不入断灭,就是你佛性还在,没有断灭,你的佛性还在,佛性是永恒在的,它不变的,它是不动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回答什么?就是我们这些众生他不知道在幻化之中,那我们如何教导他了生死,前面的问题是普贤三问里面的两问,第一问就是无妨以幻修行,以幻修幻可以因为我们还在幻,这是渐次见地这样修可以。第二个你说一切都没有了,一切都幻,心也是幻的,谁来修行?不是谁来修行谁不来修行,因为觉性不动,觉性不动就是不入断灭,觉性不动就像地一样,地还是在火跟木没有,地还是在火跟木是幻化,觉性不动这是第二个答案,第三个答案是那凡夫众生不知道它是幻化的世界,在这幻化世界里面,起了烦恼,在幻化里面而不自知,我们怎么让他修行,有没有什么法让他修行,佛说有一个法,这是普贤三问三疑的最后一个答案,善男子你要告诉他,教他从因修行就入果,他说这个是最快最好的方法,所以我们讲圆觉经,圆觉经是如来本于因地,皆因都是依照圆觉,圆觉叫做圆照清净觉相,入了本心永断无明而成佛道,所有一切如来,要成为真正的如来修行,都是从因当下就入果,这个时间点都在当下,因为我们还有习性,可是没关系因为这个因就是果了,目标达到你一定会到,你不会盲修瞎练,一定会到不要怀疑,为什么法华经讲到最后,所有法华会上来听的人,不管是出家在家的所有人,佛陀都跟他授记你以后一定成佛,你会觉得很奇怪连凡夫在家出家法华会上的所有的人都成佛,因为你的因已经听到你本是佛,当然你的果一定成佛,因为你本来就是佛,你没有一天不是佛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有一个公案你知道,佛陀有一天到一个国家去,有一个国王有问佛陀说,佛陀有没有什么法,让我快成佛,佛陀说你来我跟你讲,佛陀在他耳朵边悄悄跟他讲几句话,这国王说他成佛了,国王的叔叔问国王,佛陀跟你讲什么?让你成佛,你来悄悄地跟他讲,不是佛陀跟他讲的,他是转述那个人也成佛了,听完了以后阿难、迦叶等有点不满,佛陀我们跟你修行这么久,这个法门跟他讲一讲他们就成佛,我们为什么都还没有?那佛陀你能不能慈悲告诉我们,你跟他讲什么?佛陀说你们想知道,我跟他讲你本来就是佛就是这句话。

这是经典里面的话,我跟你讲很多众生把学佛看做太遥远了,它有一个什么神秘的境界,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也是比喻,就是很长很长的时间,当然你如果迷不知道这个你永远是凡夫。管你做什么当你知道的时候,念念因圆念念果满,因进去是佛果进去当然就是佛,因果不二。因为普贤你任劳任怨,要代众生苦,要把普贤行普皆回向要告诉他,告诉他所有一切都是幻化,既然所有的一切都是幻化,不要被幻化所干扰,知幻即离,因为你已经知道是幻化了,知道是幻化你只要离,因为幻化是假的,没有什么方便不方便就是这一回事,当下就是离幻即觉,你离开这个幻不要再受幻的干扰,觉性不动这个就是觉,觉你本来就有,亦无渐次怎么会有渐次,没有渐次没有慢慢来的,当下就是了。请各位仔细听这是佛陀告诉普贤菩萨,对于有缘的众生不管他懂不懂,不管他境界有多高告诉他这样的见地,就是最圆满的方法,这是普贤行里面最后三个问题的大哉问,为一切众生所问,佛陀最简单最好的方法就在此,如果站在净土中的角度请各位听,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心,直接告诉他你就是阿弥陀佛,既然你跟阿弥陀佛本无二,你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既然没有离开阿弥陀佛,你有没有天天在念佛?有。因为当下这颗心就是阿弥陀佛,这个才叫做三时系念,每一天每一刻没有离开你,不是我嘴巴一直念着阿弥陀,你念着阿弥陀佛没有错,是来提醒你,是因为你忘了提醒你,我就是阿弥陀佛这才是真念佛,这才叫实相念佛,这才是楞伽经讲的永无疲倦之法,你一直强迫自己我一天要念十万遍,请问你能念几天?你告诉我刚开始是你的激情,我应该怎么念,你以为你可以念十万遍,一天就受不了了,明天受不了了,后天更不要讲受不了了,最后不要念了。不要念留了愧疚的心,对不起佛陀的心,真的很惭愧这辈子没办法了,下辈子再来,你不是波波度一生吗?佛陀讲的法如刚刚太阳普照的法,这叫圆觉大法,这称为叫如幻三昧,他就告诉你本来觉性就不动,觉性本来不动,觉性产生出来一切幻化干扰不了你,因为它是假的是幻的,它是如梦幻泡影,既然干扰不了我所以叫知幻即离,这还有什么方便不方便,见地我知道了一切都假的,假的就离,你知道离当下觉性就出来了,也没有渐次就在当下,因为它跟你本来没有离开过,是你不认识它,所以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这是佛陀开出来的一帖,最贴切最简捷最好的法,如果用在净土宗,只是他不知道什么叫阿弥陀佛而已,蕅益大师才讲一句话,

弥陀口里念弥陀

不识弥陀怎奈何

自己弥陀参不透

临危怎么出娑婆

今天我们就在这句话这个见地是重中之重,其实普贤行的这句话是应文殊智,文殊智也是讲这个,普贤行是讲修行的方法,佛给我们的一个最圆融圆顿,最方便最快捷的修行方法就是这种方法,毫无渐次的方法,虽然有讲渐次可是它毫无渐次,佛性不用修当下就是,可是我们的习性必须要有渐次一次一次消,比如你今天听到这句话你体悟了,你也相信了,你可以怀疑我,你不会怀疑佛陀,这是按照佛陀所讲的你相信了,可是我以前的这种不信跟怀疑一直地存在,今天虽然我相信了,可是我的习性还存有不相信,因为我不敢,我没有这种经验,我不知道这样做会对我怎么样,我就要慢慢来修,慢慢修我们的习性,修习性在什么地方修,不是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慢慢修,你修不出什么,勇敢地随着世缘无障碍,真正的菩萨不离开缘,所以二十二祖才讲一句话心随万境转,转处时能幽,什么叫时能幽,我都能清净,为什么能清净,我怎么转都能清净,因为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一切都是假的,我随着假的在走可是干扰不了我,转处时能幽,随流我是随着世间的流在走,可是认得性,认得这个本心。无喜亦无忧,为什么无喜亦无忧,它是假的你忧什么?你要有这个见地,世间的考验,你说会考验到什么程度,没有什么程度不程度这一生你的宿命,所安排的因缘,谁是你的儿子,谁是你的爸爸妈妈,谁是你的配偶,你今天事业要做什么,也是随着缘,你今天会面临什么样,世间上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这一切就是最好的道场,不用故意要做什么?也不用故意不做什么,你就随流认得性,了解不了解,佛陀的法门已经告诉我们了,这句话是普贤第二问重中之重的话。

第一个文殊重中之重的话,就是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其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而普贤菩萨所问的话,重中之重的最后结论的话,一切都是幻化,一切身心都幻化,不管你有什么层次,放下这个幻化,最后都是无所离,什么叫无所离,没有东西让你离,最后一句话既然没有东西让你离,所以知幻即离,不做方便,离幻即觉,觉性就出来亦无渐次,他告诉我们普贤菩萨以后不管是菩萨还是众生是什么都没关系,只要按照这样子的见地来修行,就能永离诸幻这是重中之重的普贤行,文殊智是顿悟,普贤行也是顿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