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封神榜西周伐纣by西风瘦马TXT > 第120章 文焕怒斩殷破败(第1页)

第120章 文焕怒斩殷破败(第1页)

诗:

兵马临城却讲和,诸侯岂肯罢干戈。

殷汤德业八荒尽,周武仁风四海歌。

大厦将倾谁可负,溃痈已破孰能荷!

荒淫到底成何事,尽付东流入海波。

话说金吒祭起了遁龙桩,将窦荣困住,被姜文焕一刀把窦荣斩为两段。真是可惜啊,窦荣守关二十年,身经数百战,防守得固若金汤,从未有过失利,却在今日被金吒智取城池遭到杀身之祸!

姜文焕斩了窦荣,全军欢声雷动。木吒在关城之上,看着东伯侯率领诸侯们奋力作战,声势浩大,便悄悄祭起吴钩剑。这剑腾空而起,木吒低声念道:“宝贝,请转身!”

那剑如风轮般在空中旋转,转了几圈后斩杀了彻地夫人。

木吒在城楼上大声喊道:“木吒在此!遵照姜元帅的命令,特来夺取此关。如今主将都已伏诛,投降者可免一死,反抗者无路可逃!”城关上的士兵们纷纷跪伏于地,表示臣服。

金吒得知兄弟已经取关,便与东伯侯姜文焕一同杀到关下。木吒命令左右打开关门迎接,人马涌入关内。

姜文焕盘查府库,安抚百姓。释放了被囚禁的马兆,对金吒和木吒表示感激。

金吒说道:“贤侯请速行动。我们先行一步,前往孟津报告给姜元帅。贤侯切记不要耽误了戊午之辰的约定,以符合天意的预示。”

姜文焕回答:“谨遵两位师父的教诲。”于是,金吒和木吒告别了姜文焕,驾着土遁前往孟津。

在孟津大营中,子牙与众路大诸侯正商议:“三月初九日的戊午之辰已近在眼前,然而东伯侯还没有到来,这该怎么办呢?”

正在这时,哨兵来报:“金吒、木吒两位已经在辕门外等候命令。”

子牙立即传令:“请他们进来。”金吒和木吒来到中军帐中,向子牙行礼后,详细叙述了他们如何伪装成云游道士、如何巧妙夺取游魂关的经过。

他们告诉子牙:“我们提前来报信,东伯侯的大军随后就到。”

子牙听后大喜,对两人的智谋赞不绝口。他说:“天意如此,不到戊午日,天下诸侯们便无法齐聚此地。”

终于在某日,东伯侯姜文焕率领大军抵达孟津。哨兵将这一消息报告给子牙:“启禀元帅,东伯侯已经在辕门外等候命令。”

子牙传令:“请他进来。”姜文焕率领二百镇诸侯进入中军帐中,向子牙参拜。子牙忙下了座位迎接,与他们亲切交谈一番。

姜文焕又请求道:“烦请元帅引见武王一面。”于是子牙与姜文焕一同前往后营,拜见武王。

此时此刻,天下诸侯们共有八百,加上各地小诸侯,总计人马一百六十万。子牙在孟津祭了宝纛旗幡,一声炮响后,人马浩浩荡荡地朝朝歌进发。

当天下诸路诸侯领人马行至朝歌时,哨兵再次来报:“启禀元帅,人马已经抵达朝歌城下,请元帅下达军令以定夺。”

子牙传令:“安扎大营。”全军齐声呐喊,放响了定营的号炮,大军在朝歌城外安营扎寨。

城门处的守军急忙跑入午门,驾前的官员启奏道:“如今天下各地的军队都已兵临城下,扎下了营寨,总数达一百六十万之众,他们的兵力强大,无法抵挡。请陛下尽快做出决策。”纣王听闻此消息后大吃一惊,立刻命令众官员护卫着他登上城墙,眺望那些来自各地的军队。

纣王仔细地观察了姜子牙设立的军营后,急匆匆地下了城墙,回到宫殿中坐在宝座上,询问两班文武大臣:“如今各地的诸侯都已在此集结军队,你们有什么好的计策来解除这个危机吗?”

鲁仁杰从朝班中走出,启奏道:“臣曾听闻:‘一旦大势已去,再难挽回。如今我们的国库已经空虚,百姓们怨声载道,军心也已经动摇。即使有良将,也难以应对如此的人心惶惶啊!我们虽然可以与他们开战,但臣深知我们无法取得胜利。因此,臣建议寻觅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向他们阐述君臣之间的道义,以及顺从与叛逆的利害关系。或许这样可以让他们撤兵,从而解除这场危机。”

纣王听完后沉思了许久。这时,中大夫飞廉从朝班中走出启奏道:“臣听闻:‘只要给予丰厚的奖赏,就一定能找到勇敢之人。’更何况我们整个都城之内,城墙绵延百里,其中难道就没有隐姓埋名的豪杰之士吗?臣恳请陛下加紧寻觅这样的人才,给予他们重爵高位,以此彰显他们的荣耀。这样一定能激发他们的死力来解救这场危机。此外,我们城中还有十几万的军队和充足的粮草储备。就算真的无法找到这样的人,我们也可以命令鲁将军统领军队,依托城池而战,胜败依旧未可知。怎可轻易地就选择讲和示弱呢?”

纣王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于是他下令将这道圣谕张挂在城墙上,同时整顿军马,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战斗。

在朝歌城外三十里的地方,住着一位名叫丁策的高明隐士。他正在家中闲坐时,突然听到周兵已经逼近朝歌城,便叹息说:“纣王失德,荒淫无道,杀害忠良之士、听信谄媚之言、残害百姓生灵。因此上天震怒、百姓怨恨,导致贤能之人纷纷退隐、奸佞之人充斥着朝廷。如今各地的诸侯都已集结军队逼近朝歌城,眼看着这个国家就要灭亡了。然而却没有人愿意为天子出力、天子束手待毙而已。平日里那些食君之禄、享君之福的人现在都去哪里了呢?想我丁策平生曾寻访过高人隐士、传授我兵法战略、深明战守之道。本想出去施展平生所学、报答君王的恩情。怎奈天意不眷顾商汤、百姓已经离心、大厦即将倾覆、独木难支。可怜成汤当年开创的德业、拜伊尹为相、放逐桀于南巢、历经六百余年、贤明圣哲的君主相继出现。然而到了纣王这一代却要灭亡了,令人目睹时下的艰难、不胜嗟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忽然有人从大门外走了进来——原来是丁策结拜的兄弟郭宸。两人相见后施礼坐下,丁策问道:“贤弟今天来这里有什么事情吗?”

郭宸回答说:“小弟有事特来与长兄商量。”丁策问:“有什么事?还请贤弟赐教。”

郭宸说:“现在天下各地的诸侯都已集结到了这里、将朝歌城围困得水泄不通。天子还出了招贤榜文招募贤才。小弟特来请长兄出山、共同辅佐王室。再说长兄你怀有经世济国之才、精通战略战术、一旦出仕于朝廷、上可报效于朝廷、下可实现胸中所学。”

丁策微笑着回应:“贤弟之言颇有道理,然而纣王失政已久,荒淫无道,天下人心离散,诸侯叛乱四起,局势如同一颗溃烂的大毒痈,生命垂危,即使有善者也束手无策。你我虽有大学问,但以一杯水去扑灭车薪之火,又怎能成事呢?更何况姜子牙是昆仑山上的德高望重之士,更有三山五岳的门人相助,如果我们贸然前往,只怕也是白白送了性命而已,岂不可惜。”

郭宸听后说:“兄长之言差矣!我们身为纣王的子民,在这片国土里生活,享受国家的恩泽,国存则存,国亡则亡,这时正是报效国家之时。一死又有何惧,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呢?更何况我辈堂堂男儿,满腔热血,不为国出力,又怎能有颜面立足于天地之间?如果论我与兄长的学识,未必就输给昆仑之士,理当挺身而出,为天子分忧。”

丁策沉吟片刻:“此事事关重大,非同小可,岂能草率行事。容我再与贤弟仔细商议一番。”

正当两人辩论之际,忽然听到门外马蹄声急促而来,一个人骑马来到。此人姓董名忠,急匆匆地冲了进来。丁策看到是董忠,忙问:“贤弟因为什么事而来?”

董忠气喘吁吁地回应:“小弟特来邀请兄长一同辅佐纣王,抵御周兵。昨天小弟在朝歌城看到招贤榜文,便大胆地将兄长与郭兄的名字一并报了上去。小弟已将我们三人的名字一同投入了飞廉府内。飞廉已将此事上奏给纣王,命我们明早朝见。小弟特来通知兄长,明日早朝见驾。古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何况如今君父有难,作为臣子怎么能忍心坐视不理呢?”

丁策听后,眉头紧皱:“贤弟,你怎么不问我一声,就把我名字投了出去?此事关系重大,怎能如此草率?”

董忠说道:“我料想兄长必定是胸怀报国之志,岂是那种守株待兔之辈!”

郭宸听后,开怀大笑:“董贤弟的举荐正好,我也正在劝丁兄,没想到你已经先报名了。”

丁策无奈,只得置办酒宴款待两人。这一夜,三个人把酒言欢,畅谈天下大事。

第二天早上,三个人前往朝歌城,来到午门等候圣旨。午门官来到大殿上奏:“现有三位贤士在午门候旨。”

纣王闻听,传下旨意:“宣三人进殿。”午门官出殿传旨,三人听后,整衣进殿,向纣王行礼:“臣等叩见陛下。”

纣王说道:“昨日飞廉举荐卿等高才,想必三位必有良策可退周兵,辅佐朕之社稷,以分朕的忧虑。朕自当分茅列土,高官厚禄奖赏众爱卿。朕决不食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