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封神榜西周伐纣TXT > 第40章 文王渭水聘子牙(第1页)

第40章 文王渭水聘子牙(第1页)

文王与文武官员在马背上听到那歌声,觉得非常奇特,他们觉得其中必定有贤能之人。于是,文王命令辛甲说:“请那位贤者前来相见。”

辛甲领命,骑马来到他们面前,见到一伙樵夫,问他们说:“你们当中有贤能之人吗?请出来与我们的君主相见。”

众人放下担子,都说:“我们当中没有贤能之人。”没过多久,文王的马到了。辛甲回复说:“他们当中没有贤士。”

文王说:“这歌声韵律清新奇特,怎么会没有贤能之人呢?”其中一个人说:“这歌不是我们所作。前面十里,地名磻溪,其中有一个老人,早晚都在垂钓。我们打柴回来,在磻溪稍作休息,早晚听到这歌,我们都听熟了,所以随口唱出。不知大王驾临,有失回避,这是我们的罪过啊。”

文王说:“既然没有贤士,你们先退下吧。”众人便都离开了。

文王在马上继续思考着。又走了一段路,他和文武把酒言欢,兴致未尽。

正行走间,只见一人挑着一担柴,边唱歌边走来。文王听到歌声,感叹说:“太惊奇了!这里必定有贤能之人。”

散宜生在马上看那挑柴的人好像是狡猾的武吉。宜生说:“主公,刚才作歌的人好像是打死王相的武吉。”

文王说:“大夫弄错了吧!之前演先天之数时,演示结果是武吉已经死在万丈深潭之中,哪有武吉还在的道理。”

宜生看得真切,随即命令辛免说:“你是不是去把他叫来。”辛免骑马向前。武吉看见是文王驾临,回避不及,把柴放下,跪在尘埃之中。辛免看时,果然是武吉。辛免回来见文王,启禀说:“果然是武吉。”

文王闻言,满面通红,对宜生说:“大夫,这等狡猾逆民,应当加等审问。他杀伤人命,逃避重罪,罪与杀人同等。如今不说武吉逃避罪责,但先天之数竟然有差错,怎能传世呢?”

武吉哭着跪拜在地,奏报说:“我是守法奉公的百姓,不敢狂妄悖逆。只因误伤人命,前去问一个老人。离这里三里,地名磻溪,这个老人是东海许州人氏,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他叫我拜他为师,告诉我说:回家挖一个坑,叫我睡在里面,用草盖在身上,头前点一盏灯,脚后点一盏灯,草上用米一把撒在上面,睡到天明,只管打柴,再不妨事。千岁爷啊,‘蝼蚁尚且贪生,岂有人不惜命’呢?”

只见宜生在马上欠身祝贺说:”恭喜大王!武吉现在提到的这个人,道号飞熊,正应了灵台之兆。昔日商高宗夜梦飞熊而得傅说;今日大王梦飞熊,应得子牙。如今大王行乐,正应寻求贤能之人。乞望大王赦免武吉无罪,让武吉前往林中请求贤士相见。”

武吉叩头谢恩,跑着去了。

且说周文王君臣,在林前停下,不敢惊动贤士。他们在离林数箭之地下了马,文王和宜生步行进入森林。

且说武吉追进森林,不见师父,心中慌张。又见文王走进森林,宜生问:“贤士在吗?”

武吉回答:“刚才还在,这会儿不见了。”文王问:“贤士可有别处居住?”

武吉说:“前面有一间草舍。”武吉引导文王来到门前。文王用手抚摸门扇,唯恐过于冒失。只见里面走出一名小童子开门。

文王面带微笑地问:“老师在吗?”童子回答:“不在,他和道友一起出游了。”

文王问:“什么时候回来?”

童子回答:“不一定。或许马上回来,或许一两天,或许三五日。他随遇而安,逢山遇水,和道友们一起谈玄论道,所以没有固定的回来时间。”

宜生在一旁说:“启禀主公:求贤聘杰,应当虔诚。今日来意虽不诚,但为避免远避。昔日上古时代神农拜常桑,轩辕拜老彭,黄帝拜风后,商汤拜伊尹,应当沐浴斋戒,选择吉日迎聘,才是敬贤之礼。主公请暂且回朝。”

文王说:“大夫的话是对的。”他命令武吉跟随他回朝。

文王走到溪边,看到环境优美,林木幽静空旷。又见绿柳下有一块大石头,旁边竖着一根鱼竿漂在水面上,但不见姜子牙的身影,心中非常惆怅和失望。

然而,文王仍然留恋不舍。宜生再次劝说,文王才跟随众位文武官员返回朝中。到了晚上,他们进了西岐城,来到殿前。文王传旨,命令百官:“各位都不必回各自的府第,都在殿廷过夜三日,同去迎接大贤。”有大将军南宫适进言:“磻溪钓叟可能是虚名,大王未知真实情况,而以隆重的礼仪迎接他,倘若言过其实,不是白白浪费主公的一片真诚吗?依臣之见,主公也不必如此费心,待臣明日自己去请他来。如果他的才能符合他的名声,主公再以隆礼相待也不迟。如果他是虚有其名,可以叱责并不用他,又何必非要主公过夜然后才请他相见呢?”

散宜生在一旁厉声说:“将军!此事不能这样说!现在天下动荡不安,四海沸腾,贤人君子大多隐居在山岩谷地。如今飞熊应验神象,上天显示吉兆,特赐大贤帮助我们皇基,这是西岐的福泽。此时我们应该学习古人寻求贤能之人,破除拘泥的习惯,怎能像现在这样想让贤人自我推销呢?将军切不可再说这样的话,以免使诸位大臣懈怠!”

文王听后大为欣喜,说:“大夫的话正合孤意。”于是百官都在殿廷过夜三日,然后去聘请姜子牙。

文王采纳了散宜生的建议,斋戒三日。到了第四日,他沐浴更衣,极其虔诚。文王端坐在鸾舆中,扛着聘礼。文王摆列军马成行,前往磻溪去迎接姜子牙。封武吉为武德将军。笙簧齐奏,气氛热烈,大队人马出了西岐城。不知惊动了多少市民,他们扶老携幼,来看迎接贤士的盛况。

文王带领众位文武官员出了外城,一直往磻溪而来。走了三十五里地后,很快就到了姜子牙隐居的林子。文王传旨:“士卒暂时在林外扎营,不必声扬,唯恐惊动了贤士。”

文王下了马,与散宜生一起步行进入树林。他们看见子牙背靠着溪边坐着。文王悄悄地走到子牙的身边,站在他的身后。子牙明知道文王来了,却装作没有察觉,继续唱道:

西风起兮白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为。

五凤鸣兮真主现,垂竿钓兮知我稀。

子牙唱完了歌,文王说:“贤士,你快乐吗?”子牙回头看见文王,赶紧扔掉手中的鱼竿,俯下身子叩拜在地,说:“子民不知道驾临,有失迎候,还请贤王宽恕姜尚的过失。”

文王忙扶住子牙,诚恳地说:“久仰先生大名,前次来访未能得见,实属昌不够虔诚,礼数不周。今天特地斋戒沐浴,专诚前来拜谒,能够一睹先生尊颜,实在是昌的荣幸。”他命令宜生:“扶起贤士。”子牙躬身站立。文王笑容满面地携着子牙走进茅舍之中。子牙再次拜见文王。文王也回拜一次。

文王说:“久仰先生大名,一直未能得见。今日幸得与先生相会,听到先生的教诲,真是三生有幸啊。”

子牙拜谢说:“我乃老朽无用之人,不堪担任顾问之职。在文治方面不足以安定邦国,在武功方面也难以定国安民。承蒙贤王垂青,实属有辱圣驾,辜负了圣上的恩德。”

宜生在旁边说道:“先生不必过于谦虚。我们君臣一心一意,虔诚聘请。如今天下纷乱不断,安定后又混乱不堪。当今的天子,远离贤能之人而亲近谄媚之人,荒淫酒色,残暴虐待生民,诸侯叛乱,使得民不聊生。我主日夜思维,夜不能寐。久仰先生大德,同情隐居溪岩之士,特地准备了一份薄礼,聘请先生出山。先生如不嫌弃,辅佐明君,吾王和百姓都将感激不尽。先生何苦隐藏胸怀的奇谋,忍心看着生民受涂炭之苦,不如一展雄才大略,救万民于水火,还世间一个太平,这是先生传千载万世之德,天大的仁慈啊!”

宜生将聘礼摆开。子牙看了一眼,便命童儿收下。宜生将鸾舆推过来,请子牙登舆。子牙跪下请求说:“老臣蒙受洪恩,以礼相聘,已感激不尽,怎敢乘坐鸾舆,越名僭分呢?这个断然不敢!”

文王说:“孤预先已经准备好了,特地来迎接先生,必然要乘坐鸾舆,不负我的诚意。”

子牙再三推辞不敢乘坐,推阻数次后,仍然不敢坐。宜生见子牙执意不坐,便对文王说:“贤人既然不乘鸾舆,望主公听从贤者之请,可将大王逍遥马请乘。主公乘舆。”

文王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便有失孤数日之虔敬了。”

彼此又推让数番,文王方才乘舆,子牙乘马。欢声载道,士马轩昂。时值喜吉之辰。子牙时来运转,年纪已经八十了。有诗感叹:

渭水溪头一钩竿,鬓霜皎皎两云磻。

胸横星斗冲霄汉,气吐虹霓扫日寒。

养老来归西伯下,避危扫弃旧王冠。

自从梦入飞熊后,八百余年享奠安。

话说文王聘请子牙进入了西岐,万民争相观看,无不喜形于色。子牙到了朝门下马,文王升殿。子牙朝贺完毕,文王封子牙为右灵台丞相。子牙谢恩,偏殿设置酒宴,文武百官相贺对饮

从此君臣和睦相处,龙虎相依。子牙治国有方有度,安民有章有法。每件事都处理得有条不紊,各行各业都有规章制度可循。

西岐城里建造了一座壮观的相府。此时有人将消息报进五关,汜水关的将韩荣送上了一道奏疏给朝歌的纣王,奏疏上说姜尚被西周拜为丞相的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