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田园安宁 神赋全文免费阅读 > 第29页(第1页)

第29页(第1页)

王章沐:“他不去。”李蛋儿:“呦,这瘦竹竿儿谁啊,一边儿凉快去,我可没空搭理你。”王章沐:“我是王章沐。”李蛋儿:“你是王樟木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李槐木,脑子进水了吧你?”王章沐:“沐,只是回答了你的问题;沐不紧不慢地列出四点,一条条先是将李蛋儿话中的逻辑粉碎成渣滓,再严肃地质疑了对方的智商,最后,将李蛋儿隐藏的小心思剥皮抽筋地公之于众。站在一旁还未插上一句话的何宁仿佛看见李蛋儿身上被□□打成了筛子。后来,要不是何安怕他俩打起来伤及何宁,或者弄坏了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一场血案怕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听到王章沐揭自己的短,何宁也没有放在心上。这种时候,转移话题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今天怎么过来了,不是说好我明天去你那儿取吗?”“我的那架筒车做的差不多了,正好过来看看你这边的进度怎么样?”“这么快!离春耕还有一个多月呢?”何宁算过时间,过完年开始做真好来得及,王章沐这么快的速度倒是出乎他的意料。“还行吧,我看店里的几个学徒挺‘热心’的,就让他们帮着打了下手。”何宁与王章沐心里都清楚,他们哪是热心啊,想偷师才是真。不过两人对此都不是很在意,没有专利保护的年代,在意这些才是自讨苦吃,毕竟,民间高手如云,山寨只是时间问题罢了。何宁可以利用他的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将创新与“何氏出品”捆绑,在层出不穷的山寨品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王章沐却是真正的不在意,在他的眼中,筒车只是他遇到的一道有意思的题,他享受的是解题的过程以及解出答案的快感,而不是这个答案能给他带来的利益。“既然,你那儿有免费劳动力,不用白不用,那剩下的一架就交给你了。”何宁的爽快让王章沐惊讶了一下,不过,两人也不是沐意识到:有这样的胸襟,他的这位好友怕是野心不小啊。“章沐,制作筒车这段时间,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关于你我的?”“是的,我想,既然你我都对机械更感兴趣,不如成立一个工作室。我俩只用研究我们感兴趣的,研究出来的成果可以像我们‘何氏摇篮’那样,自己保留核心技术,并在核心零件上留下我们专属的标记,旁的零件可以交给别的人去做,按件给他们结算就是了。这样,赚得的银钱又可以继续支撑我们研究新的东西。”“听起来不错,我对研究成功的东西没什么兴趣,做标记什么的也无所谓,那些核心技术什么的你也可以自己看着办。但是有一点,如果你可以保证的话,我就答应你。”听到王章沐如此说,何宁会心一笑:“我还不知道你吗?我可以保证,将这个工作室扣除日常开支以及你我二人每月固定收入以外的所有所得,供我们研究所用。”两人达成了共识,又商量起工作室选址的事情。王章沐:“我觉得你家旁边就挺不错的。村子里安静,地方也宽敞,重要的是挨着山,取材也方便。”“?这里离镇上还是挺远的,你老这么跑来跑去的吃得消吗?”“那我就不回去了呗!给我整个睡觉的屋子就行。”“不妥,你家里不是已经给你说了镇上的亲事吗,总不能让人镇上的姑娘家嫁了你反住村里头吧!”“哎~女人就是娇气!麻烦!”“得了吧,人姑娘愿意嫁给你,你就烧高香吧。也不看看村里到你这年纪有几个还没成亲的?”王章沐今年十七,虚岁都十□□了,村子里他这般年纪的早成家了,即便是在镇上也算是晚的了。但这种话题涉及到对方的家事,何宁也只是点到即止,没有多说。“我看还是在镇上租一家带后院儿的店面比较好,平时我们就在自己家里做,每个月定个时间到店里碰几次面交流一下成果。前面的店面可以卖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后院不用太大,够我们捯饬就行,店里还得再请个帮忙记账的。”“行,就按你说办吧。”两人又商量了日期,将事情确定了个大概。眼见天色不早,王章沐也准备回去了,临走前,又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有件事儿我得提醒你一下。我大伯最近进山好几次碰到打西边儿来的流民,你们村子也挨着山,最近还是注意点的好。”王章沐临走前的一句话让何宁心中生了警惕。从西边来的流民?难道西边边境出了乱子不成,天灾还是人祸?西边离中原可不远,流民都到这了,朝廷是否知道,是否安排了应对措施呢?这些问题何宁都不知道,但他知道不能坐在家里等消息,村子里信息闭塞,等消息在村子里流传开就晚了,最好还是到镇上甚至城里打听打听才好。但是,去镇上一趟容易,去定中镇附属的伊旸城一趟就有些麻烦了,听说需要从镇上坐船走一段水路,到城门边的小码头下船再走一段才能到。如果要打听消息的话,来回一两天是不够的,至少也得天,家里肯定不会同意他单独去伊旸城的,就是带上何安也不行。所以这两天的何宁除了赶工筒车外,还得留意着找一个合适的契机,说服家里人去伊旸城走一趟。这样的契机不好寻,村里的人一般都不进城,定中镇够大够繁华,镇里的商品完全能满足附近几个村子的需求。而且,在大家看来城里的人都是些非富即贵的,万一不小心冲撞了,准没好果子吃。再加上城里干什么都得要钱,卖的东西还比镇上贵好多,一点都不划算。所以,村子里大半辈子没去过伊旸城的,大有人在。何宁要找这样的契机还需费些心思,不过,他每天要做筒车,还要帮着何大爷跑祠堂建造的事情,能抽时间到镇上一两次已经是不错的事情了。好在最近筹资的事情忙得差不多,开始准备青砖、石料、好木材等建筑材料了,何宁也跟着买材料的到镇上多跑了两趟。几次下来,也确实发现镇上的乞丐比往常多了,码头上揽活儿的也多了好些瘦骨嶙峋的汉子。何宁打听了几次,有的说是强盗团伙儿太凶残,杀人劫掠无恶不作,有的说是山神发了怒让山上的泥水淹了庄稼和房子,有的说是发了大水。这些人的说辞不一,让何宁担心事情可能不会那么简单。作者有话要说:发现出了一个大错,庶民不能建宗庙,所以前文有些地方改了一下办法偶得如果只是普通的天灾导致当地居民流离失所的话,不该是这种众口铄金的情况。当然也有可能因为这些人不是同一批流浪到这里的,所以理由不同。但是天灾这种不可控的因素其实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夏国版图不小,几乎每年都有地方发生天灾。而地处中原这种南北交通要道的地方,流民的流入流出量正常情况下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着变化的。在一定范围内,流民数量的增减是正常的,但如果波动超过一定幅度的话,可能就是影响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变化。这样的因素一般可能是很严重的天灾,或者是性质比较恶略的人祸,也可能是祸不单行,天灾给了恶人生恶的动机从而引发出更大的动乱。这三种诱因中,第一种是相对来说最好解决的了,虽然天地间的灾难不可预测,但只要当地政府及时作出合理的补救措施,中央统治机构调配合宜使后期医疗、救援措施跟上的话,就能将伤害降低。反而后两种有人的推动会使情况复杂化,也会是事情解决起来更棘手。因为,比天灾更莫测的是人心,每场人为灾祸的背后隐藏的可能是错中复杂的社会关系。这样的灾祸仅靠调配人员、物资救助补给是不够的,真要解决起来可能会引发政治、军事上的动荡。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何宁的推测,他更希望是自己胡思乱想了,什么天灾人祸根本就没有发生。可他有关爱他的家人,有知心相交的好友,这些羁绊是他存在的重要意义,也是他要努力保护的。所以,他需要预测将来可能面对的各种情况,提前做好准备的打算。“大郎,羊奶热好了,喏,现在喝了吧,不烫口的。”自从何安把奶羊带回来,何宁是坚持每天睡前一碗。等何宁喝了羊奶,两人各自收拾一番,躺到床上准备睡了。何安却侧过身看着何宁背对着自己的身影,似有所思。何宁最近总是心神不定,做事也是捏儿捏儿的没有精神,还时常发呆。这些变化何安一直看在眼里,一开始还以为是他做木工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毕竟,以前也遇到过几次这样的情况,何安知道何宁那不是在发呆而是在思考问题。但这次,何宁思考的时间也好几天了还是不在状态,何安就有些担忧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