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明末永昌免费阅读 > 第86章 开辟辽南战场(第1页)

第86章 开辟辽南战场(第1页)

在刘宗敏率领顺军横行草原之时,李过也按照预定的计划带着顺军和郑家船队抵达辽南。

顺军在辽南沿海撞上了清军的水师:

明代辽东本来就是大明造船厂的主要木料来源,虽然清廷一直不怎么看重水师,但这些年多少还是造了一些船只的。

清廷这支不大的船队就驻扎在旅顺,要说其战力嘛,打打小股海寇还行,遇上郑家船队这种规模的对手显然就不够看了。

郑家舰队的指挥者是施大宣和施琅这对施家父子,其中施琅还是李自成点名提拔的:

李自成想到施琅亲自指挥舰队对清军水师进行了毁灭性打击的场景就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提拔施琅父子当了这支舰队的指挥官。

而施琅也没有辜负李自成的期待,这位历史上最终击败了郑家集团,帮助清廷夺下台湾的大汉奸在这个世界却指挥郑家船队在旅顺附近海域大破清军之后,又追着清军水师的踪迹一路赶到旅顺,将清军刚刚组建不久的水师尽数全歼在旅顺港。

看到清军水师被全歼,李过相当高兴,清军水师覆灭之后除非清军在辽东沿海处处设防,不然顺军就可以从容在沿海对清军起进攻,事态不利还能从海上跑路。

于是李过亲自召见并赞扬了一番施琅,

“施将军少年英雄,没想到除了郑家,天下还有施将军这种海战奇才。”

施琅也很兴奋,这次战斗对施家来说非常重要,施家从郑家的同盟混成郑家的小弟,要说没有心思那是不可能的,如今得到皇帝和李过的欣赏,施家看来有机会脱离郑家集团自成一派了。

于是施琅对李过说道,“侯爷过誉了,鞑子虽然6地上厉害,海上不过一条虫而已,捏死一条虫不足道哉。”

李过笑道,“那有机会我向陛下推举你,让你去试试挑战海上蛟龙。”

施琅当即面露喜色,说道,“谢侯爷,末将愿意粉身碎骨为大顺下海擒杀所有恶蛟!”

随着清军水师被歼灭,顺军得以从容地在鹿岛,大小长山岛等沿海岛屿登6,并以绝对的兵力优势肃清了各个岛屿上不多的清军守军。

占据了这些岛屿之后顺军便开始在各个岛屿上修建港口,新的东江镇将以这些岛屿为主体,通过开垦田地,展贸易等措施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当然,要想后方稳固,那么将战线往前推就是必要的,于是顺军兵分两路,一路前往朝鲜,支援朝鲜并且在朝鲜北边登6,牵制全力攻取朝鲜南方的清军,另一路前往旅顺,准备攻取旅顺并且尝试对金州起进攻。

于是,驻守在旅顺的清军守将金砺便收到了手下的急报:

有大股敌人从海上而来,已经有敌人登6并建立了滩头阵地,越来越多的敌人正在上岸。

金砺大惊失色,旅顺被清军攻陷之后城堡就被拆除了,从此以后便没有再进行像样的修建了。

也就是说,此时的旅顺,在顺军的大举进攻之下是不可能挡得住的。

金砺于是急忙让人去通知多尔衮,自己带着士兵退往木场驿,准备在木场驿对顺军进行阻击。

按照金砺的设想,只要在木场驿拦住顺军,等到清军大军到达之后顺军便只能乖乖退出旅顺了。

至于万一等不到清军大军前来的话…

金砺潜意识中刻意忽略了这个问题。

很快另一边的多尔衮在一大早就收到了戈什哈急匆匆报来的一个天大的坏消息:

“摄政王,大事不好了,大批顺军从海上而来,6续占领了辽南沿海诸岛,旅顺守将金砺来告急文书,言若无大军助阵,旅顺失守就在眼前。”

多尔衮闻言大惊,问道,“具体丢了哪些岛?长生岛可还在?”

多尔衮单单问长生岛是因为长生岛离6地太近,一旦顺军在长生岛驻扎成功,那么复州就危险了。

戈什哈摇摇头说道,“不知,金砺没有说,他只说顺军船队浩浩荡荡开了过来,占领了许多岛屿……”

“废物!”多尔衮说道,“这个废物!”

当然多尔衮也知道这个时候骂远在旅顺的金砺作用不大,他冷静下来之后盯着地图看了一阵,最终判断顺军应该没有占据长生岛,不然这会复州那边应该也有人过来报信了。

所以接下来清军的目标就是把登上旅顺的顺军赶下海去。

当然金州地区地势狭窄,双方能展开的部队都不多,多尔衮想这或许将是清军的优势所在,毕竟论在野外真刀真枪的大战,清军还没怕过谁。

接下来就是怎么抽调部队的问题了:

多尔衮想到顺军的数量就一阵头大,即使是崇祯朝这种已经风雨飘摇的王朝末世,明军仍然能拉出几十万大军,现在顺军处于新朝上升期,其动员能力比起明军只会更强,这意味着顺军的部队会更多,更强。

而且辽南虽然很早就被清军占领了,但由于东江镇的长期骚扰,辽南大量汉民逃亡,于是清军对汉民进行了血腥屠杀,使得辽南地区元气大伤,现在虽然有所恢复,但离明朝时期的辽南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因此不存在于辽南集结大军和顺军打的说法,清军只能抽调其他地方的部队投入战场。

两黄旗和两白旗以及正蓝旗都派出去了,现在还能用的,就是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和代善一系的两红旗。

济尔哈朗一定会自己派出镶蓝旗,不然他这个辅政王无法交代,毕竟多尔衮和豪格的家底都拿出去打仗了,济尔哈朗能藏着自家的部队?

正红旗和镶红旗的话,多尔衮最终决定去说服代善派出正红旗。

当然,这么四面出击肯定不能持久,多尔衮想了想,再次派人前往朝鲜通知阿济格,朝鲜那边该结束战事了,只要朝鲜人愿意重新倒向清廷,清廷不仅对这次朝鲜的背叛既往不咎,而且从此以后不再在朝鲜驻扎一兵一吏,也就是说清廷以后不会再干涉朝鲜的任何事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