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小巷人家电视剧免费播放 > 第98页(第1页)

第98页(第1页)

  黄玲环顾四周,看小卖部里没人留心她的通话,她压低声音道,“鹏飞有车,消息也灵通,他四处跑,囤积了很多东西。”

  。

  全国各大城市6续放开商品价格,通货膨胀越演越烈,各地都出现了挤兑和抢购潮——民众纷纷涌入银行取款,囤积商品;商店、集市的商品被哄抢而空,价格再次上涨。

  在“钱不值钱”的恐慌之下,人们疯狂抢购,米、面、油、毛线、洗衣粉、家电……,所有商店门前都排起了长队。任何商店只要一开门,人们就蜂拥进店,毫无理性地哄抢一空。

  商品价格上涨导致抢购,抢购进一步导致商品价格上涨,恶性循环下,市面上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一路飙升,全面失控。

  物价闯关的风波也吹进了学校。

  学校、研究所工资微薄,一些老教授被迫上街摆摊卖茶叶蛋等贴补家用,庄图南的导师周常义教授后知后觉,赶紧给手下的研究生们了补贴,“去给自己买些生活日用品。”

  。

  春天还是来了,风不那么硬了,和煦湿润。

  经济风潮已经吹进校园,经济取代了诗歌和文学成为了学生们最的关注点,学生会时不时地通过关系,进一些土特产在校园里兜售,小打小闹买进卖出的经济模式已经在校园中萌芽铺展。

  尽管黄玲一再声明家中经济情况无忧,庄筱婷还是想勤工俭学挣点钱,她和林栋哲商量,林栋哲去商品一条街华亭路观察了半天,从此以后,每周日,街溜子林栋哲就带着庄筱婷去华亭路卖货了。

  华庭路上有很多日用品或外贸服装的小店,囤货大潮下,火柴盒、洗衣皂、文化衫、老头衫等都供不应求,很多人走过路过,看到有人排队或抢购就自动加入,跟着一起购物。

  货卖得多,店铺塑料袋的消耗量就大。

  林栋哲卖塑料袋,他从城隍庙批了几大捆塑料袋,装在大包里背在背上,一家家商铺问,“老板,你生意好额,要袋不?5o个起批。”

  商铺生意好,大多数老板不愿再耗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去城隍庙批塑料袋了,见林栋哲和庄筱婷上门兜售,就直接加点钱从他们手里购买了。

  庄筱婷生性腼腆,但她自幼和林栋哲搭档,合卖牙膏皮、作业本等废品,去租书摊和摊主讨价还价,早已被培训为熟练工,她几乎是毫无心理障碍地跟在林栋哲身边一起兜售。

  开始以为只能挣点零花钱,但他们上午就卖完了两大背包塑料袋,中午赶紧又去城隍庙批了几大捆塑料袋,下午又去另一条街的商铺沿街兜售。

  一个周日下来,两人都惊了,这一天利润高达二百多元。

  两人面面相觑,林栋哲提议,“中午只吃了一个烧饼,街口有家kFc,我们去kFc,好不好?咦,那位阿婆在卖白玉兰,这么早就有白玉兰了?”

  路边有位阿婆在卖用铁丝和细线串好的栀子花或白玉兰花,林栋哲从篮子里挑出一个坠子,一串手环,阿婆笑眯眯地把栀子花轻轻挂在庄筱婷上衣扣眼里,再帮她带上手环。

  栀子花清香幽幽,阿婆笑得和蔼,“囡囡带上花,更嗲了。”

  明明是小时候常有的情形——每到春夏,黄玲和宋莹都很喜欢给庄筱婷买栀子花别在纽扣眼里,但不知为什么,两人的脸都红了。

  林栋哲立即顾左右而言他,“我们先去吃饭,吃完了再给老大买个汉堡,送到老大宿舍,我们下周要不要叫上老大一起来卖?”

  庄筱婷想了想,“下周日要去复旦,我们下下周再去找我哥。”

  。

  人间四月芳菲天,一则闻让庄图南精神一振,北京、上海各高校开始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分配方式了。

  四月中,众多用人单位在同济大礼堂摆摊设点,和毕业生零距离接触,以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单位企业和单位企业的用人需求。

  人头攒动,不仅仅是毕业生,所有感兴的学生们都来了大礼堂,浏览企业要求,面对面直接和招聘人员交流。

  庄图南也不例外,在大礼堂里泡了大半天。

  庄图南参观完同济的招聘会后意犹未尽,听说复旦的学校招聘会也即将举行,同济复旦两校相距不远,复旦偏文,庄筱婷学文科,庄图南打听了复旦招聘会的时间地点,决定去复旦帮妹妹看看文科的招聘情况。

  。

  复旦招聘会在学生活动中心召开,人潮中,庄图南意外遇见了王尚文。

  王尚文连连感慨,“我考大学时,文学、历史、哲学都是考分最高、最吃香的专业,我刚才转悠半天了,就没看到几家单位要这几个专业的,基本都是要经济、管理、金融这三个方向的。”

  王尚文感慨,“社会展真快,这才几年工夫啊,斗转星移,日月异。”

  庄图南道,“闻,闻专业也很受欢迎。”

  王尚文看庄图南还在记本上记录各单位的具体要求,“这些专业和建筑差了十万八千里,看看就可以了,不用记,哦,哦,想起来了,你妹妹是文科生。”

  庄图南道,“对,她读管理,交大离复旦太远,我既然来了,顺便记几,回头给她看看。”

  边上一个学生无意间听到了只言片语,插话道,“交大也有招聘会,这些单位在各个高校轮流跑,到处收简历,最后择优录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