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小巷人家电视剧免费播放 > 第63页(第1页)

第63页(第1页)

  书记和厂长跑了好几趟苏州供电局,但局域电网无法立即升级,设备只能被迫闲置,棉纺厂把车间里的生产线又装回了箱子里,把拖到库房里的旧设备又拖了出来,重现安装。

  一顿操作猛如虎之后,只能继续用旧设备生产,职工们谈起此事不住摇头感慨,“太魔幻了。”

  经过这一番折腾后,棉纺厂不出奖金了,甚至有两个月都不出工资,被迫用产品抵了工资。

  市面上早已不缺布料,职工们拿到大量花色单一、结实耐糟的布料都不知如何是好。

  宋莹长叹,“如果是栋哲小时候,他成天到处滚爬废裤子,我还能用这布给他做裤子。”

  黄玲摇头,“栋哲再废裤子,你也用不了这么多布。”

  家里本来就小,布料实在太占柜子空间,转卖也不易——黑市上突然出现了大量同种布料,黄玲和宋莹绞尽脑汁用这些布做床单、被套、裤子……,实在用不掉的布料再想办法送人。

  庄图南收到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军绿色的床单、被套和三条裤子,他把床单被套铺在床上,还挺好看。

  向鹏飞、林栋哲穿同款同色的军装裤,双胞胎一样在小院里出出进进,不仅仅是他俩,巷子里的男孩都穿着类似的裤子,进小巷就像进了军营。

  一天,宋莹有事找黄玲,一进东厢房,看到和自己家里一模一样的床单、被套,宋莹一下子忘了自己要说什么了,觉得自己又回到了抬头见蛇瓜、低头吃蛇瓜的悲惨生活中。

  宋莹正悲痛中,向鹏飞和林栋哲说说笑笑地一起进院,两人都穿着绿军裤,四条长腿好似四条蛇瓜成了精,四下游走。

  。

  军布对庄家的震荡远比林家大。

  庄图南从向鹏飞处知道了情况,费尽心思找了个家教的活儿勤工俭学,他尽量不再拿家里的钱,靠着国家补助和家教收入勉强支撑生活,尽可能地替父母减轻负担。

  庄英欣慰儿子孝心的同时,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棉纺厂以军布抵工资之后,庄英向父母说明了情况,并表示父母都有退休工资,他暂时不再上交工资了,等厂里工资放正常后,再恢复孝敬父母。

  爷爷奶奶勃然大怒,他们对黄玲、甚至对长孙庄图南、孙女庄筱婷都积怨已久,黄玲和他们几乎不再往来,庄图南和他们不再很亲密,庄筱婷在挨了爷爷一耳光后也不是很愿意再来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早就对大儿子一家极度不满了。

  媳妇也就罢了,长孙对他们阳奉阴违,孙女对他们敬而远之,现在儿子又表明不给工资孝敬了,人在感受到权威被挑战、被颠覆时的反应是歇斯底里的。

  庄英一个月工资7o元,每月孝敬父母25元,为了这25元,爷爷奶奶什么难听话都说出来了,什么刻薄说什么,什么伤人说什么。

  庄英回家后,闷头躺了两天,勉强缓过气来。

  黄玲不管不问,只吩咐孩子们照顾父亲,帮忙递茶送水。

  庄筱婷心惊胆战,生怕父母又生嫌隙,小心翼翼地细心照顾父亲。

  向鹏飞则完全不以为然,私下里对庄筱婷嘀咕,“我妈说她早就不为姥爷姥姥伤心了,大舅舅咋还这么死心眼呢。”

  。

  六月中,棉纺厂一则通告让小巷各家各户都炸了。

  棉纺厂原有政策,职工退休后,子女可接替父母的工作进厂;职工如未退休,职工子女如果是从纺织系统的中专、技校或职高毕业的,可排队轮候进厂工作。

  电视闻里播放百万大裁军的报道时,小巷里压根没人留心这条闻,更没人意识到这条闻和棉纺厂息息相关。

  军区合并,人员精简,不需要那么多军布了,不需要那么多职工了,棉纺厂招工不再接收技校和职高的毕业生了。

  吴家当其冲,张敏念的就是纺织职高。

  吴姗姗是师范中专,国家分配工作,不占吴建国的棉纺厂指标,张敏原本是很有希望进棉纺厂的,这也是当初张阿妹让张敏读纺织职高的原因。

  念了三年,马上就要毕业了,棉纺厂突然不招职高生了。

  这一届职校或职高毕业生家长集体去厂办公室,堵书记,拦厂长,哭着喊着要说法。

  吴家一片愁云惨淡,吴建国和张阿妹四处找人,活动关系。

  。

  棉纺厂天翻地覆,小巷中愁云密布,一中校园里一切如常。

  尽管同是一中,但高中部入学要求更高,学生们基础更好,竞争比初中激烈得多,学霸庄筱婷觉得压力很大,私下里偷偷哭过好几次,学渣林栋哲则适应得很好,非常好。

  学习压力大,林栋哲依旧吃得香睡得好。

  校规严格,老师注重上课纪律,林栋哲经常被拎到教室后排罚站,他心平气和地倚在墙上打盹。

  校运会上,其他同学带着书本在操场边复习,林栋哲甩开长腿,包揽了1oo米、2oo米和接力赛的冠军。

  。

  期中成绩下来了,林武峰看着学生手册沉吟不语,宋莹紧张地询问,“老师怎么说,是不是说栋哲成绩不好?”

  林武峰道,“老师的评语说,栋哲的成绩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宋莹一根筋,没听出弦外之音,高高兴兴去做饭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